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應用加碼廣告投放:新戰場的硝煙與曙光

AI應用加碼廣告投放:新戰場的硝煙與曙光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4-11-29

  近年來,AI技術呈蓬勃興盛之勢,“千模大戰”洶涌激蕩,大量企業與研究機構加碼AI大模型研發,競爭態勢白熱化異常。其間,眾多新穎且實用的AI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就在AI應用市場看似繁榮盛景之時,流量增長態勢與融資風向卻背道而馳。應用流量持續上揚,用戶對AI產品的認可度與接納度穩步提升,反觀融資環境卻漸趨平穩冷靜,促使企業愈發聚焦商業化路徑探索與盈利能力強化。

  2024年被視為AI應用商業化元年,值此關鍵節點,AI行業營銷戰場硝煙四起,企業間的競爭維度已然從技術研發競賽轉向市場份額的激烈角逐,營銷順勢成為新的博弈主場。

  與此同時,AI應用領域的商業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隨著行業發展趨勢的逐步明晰,機構對AI應用領域的預期也在不斷升溫,看多之聲再度回響于市場。

  二級市場上,A股AI應用板塊近期整體走強。數據顯示,AI應用指數(8841683.WI)自今年9月底低點6800.83點持續攀升,截至11月26日收盤,報收于10623.87點。

  營銷戰場硝煙起

  回首AI行業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人工智能理論探索,到如今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AI逐步從實驗室走向了廣闊的應用天地。

  伽馬數據十月份AI應用報告顯示,十月份AI產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全球AI應用流量環比增長13.64%,總訪問量超60億,Chat助手類產品流量上升超過6億次,整體流量的占比重回60%以上。

  “AI應用流量增長快,不僅是因為技術突破,更因為AI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誰掌握了AI,誰就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一位長期關注AI的投資人如此表示。

  在AI滲透率不斷提升的同時,行業融資環境卻如同近期北方氣溫般,呈現降溫趨勢。

  10月融資44筆,環比下降超25%,為6月以來首次環比下滑。

  業內人士認為,AI行業融資降溫的現象標志著競爭焦點正悄然轉變,從專注技術打磨與資金積累,轉向激烈的用戶關注度爭奪戰。

  “眾多企業在技術研發層面的差距逐漸縮小,如何將已有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與商業價值,成為了擺在AI企業面前的新課題。”有AI行業資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于是,營銷領域成為了新的角力場,廣告投放化身企業搶占市場制高點的利器。

  伽馬數據顯示,10月,國內頭部AI應用廣告投放金額超4億元,近半年翻了5倍。投放金額環比上升24.51%,連續6個月穩步攀升。

  進一步來看,頭部AI產品投放策略差異明顯,Kimi與騰訊元寶分別以172%和326%的增長領跑,“App工廠”字節則包攬Top5大半席位,即夢、豆包、貓箱都是字節跳動旗下產品。

  記者查閱另一家第三方機構數據發現,Kimi在廣告投放上依然保持領先。

  根據Appgrowing網站估算,相較9月份逾八千萬元的廣告投放,Kimi在10月份廣告投放金額激增至2.22億元左右,11月1日至26日的廣告投放金額約1.87億元。

  橫向對比來看,豆包在10月的廣告投放金額約為2392.9萬元,而進入11月以來,這一數字增長至2431.75萬元。騰訊元寶在10月的廣告投放金額約為4303.48萬元,但進入11月后,其投放金額減少至1908.57萬元。

  關于投流成本問題,Kimi創始人楊植麟近期對媒體回應道,對Kimi來講,當下最核心的是把留存和持續增長做好。適當的投放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平衡好這幾方面之間的關系。

  機構看多AI應用

  在AI企業“砸錢”猛攻營銷之際,行業發展趨勢也逐步明晰,機構對該領域的樂觀預期不斷升溫,看多之聲再起。

  今年年初,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貿易限制舉措頻出,中國高性能GPU進口遭受阻礙。關鍵硬件資源的受限以及商業化的考驗,一度引起投資人對于生成式AI前途的憂慮。

  不過,近期AI應用領域迎來關鍵業績拐點,其中,AppLovin與PalantirAI的亮眼業績,為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也點燃了AI應用行情。

  以AppLovin為例,2024年三季報顯示,其收入達到1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凈收入達4.34億美元,同比增長300%。

  如此業績帶動AppLovin成為備受矚目的“AI妖股”,今年以來其股價實現了超過700%的漲幅,市值突破千億美元。

  天風證券認為,AppLovin等公司業績說明了AI應用端公司將逐步進入AI技術兌現階段,建議持續關注AI商業化進程。

  這一現象也引發外界對于AI應用潛力的思考。實際上,作為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技術革新,AI應用已經在廣告、辦公、消費電子、醫療等多個行業場景漸次落地。

  近日,瑞銀證券中國科技軟件分析師張維璇在一場線上媒體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其對于AI行業滲透率和用戶使用率提升持樂觀態度。

  張維璇表示,近期,中國前十大AI移動應用(ToC)的月活躍用戶數總和已超過1億。從大模型的API日均調用量來看,自6月價格下降以來,API調用量增長了約8倍,標志著中國AI的使用率不斷提高。

  曾經,市場對于AI應用的投入產出比(ROI)問題存在諸多擔憂。對此,張維璇認為,從當前行業狀況來看,在不考慮訓練算力資本開支的前提下,許多AI應用推理成本的投入產出比已經很可觀。

  在與創業者的交流中,她發現,由于AI大模型本身的訓練和推理成本較高,倒逼許多AI創業公司從創立之初就要考慮清楚自身的商業化路徑。許多中國的AI創業公司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也逐漸瞄向海外,尋求新的增長動能和定價可能性。

  信達證券表示,AI仍然是科技領域的最強敘事之一,未來應重視以應用為主的投資機會。華西證券亦指出,AI已從各個維度影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預計2025年將迎來AI應用的爆發期,算力和應用側持續帶來投資機會。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