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年內美股自動駕駛最大IPO來了!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上市

年內美股自動駕駛最大IPO來了!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上市

新火種    2024-11-28

歷經八年的堅守、耐心與長期主義,這家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布局無人駕駛Robotaxi的企業,終于迎來了美股上市,成為年內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IPO。

北京時間11月27日(美東時間11月27日),中國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PONY”。在擴大發行規模后,若承銷商的超額配售權悉數行使,小馬智行將以每股13美元的發行區間價上限發行總計23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對應1份普通股),融資額可達2.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73億元),成為今年以來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的IPO。加之此次通過同步私募配售價值約1.534億美元的普通股,小馬智行本次IPO募資金額可達約4.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9億元)。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場反響熱烈,投資者對小馬智行IPO的認購需求超出預期,該公司最終IPO規模從原計劃的1500萬股ADS增加三成至2000萬股ADS。有消息透露,參與認購的機構除了已公開的北汽集團和康福德高,還包括小馬智行多個老股東以及多家國際頂尖投資機構。同時,廣汽等四家投資者以私募配售方式認購總價值約1.534億美元的A類普通股。

一位接近IPO的市場人士表示,小馬智行啟動IPO招股后實現超額認購。“小馬智行受到資金熱烈追捧,這一火爆程度在近年來比較罕見,這應該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赴美IPO項目了。”業內人士分析,小馬智行的成功上市體現出全球自動駕駛賽道逐漸升溫,也是外界對于小馬智行實現Robotaxi規模化運營可能性的認可。

小馬智行(Pony.ai)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提供安全、先進、可靠的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于2018年推出中國首個Robotaxi服務。目前該公司已分別在硅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盧森堡設立研發中心,并在韓國、盧森堡、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布局自動駕駛業務,實現技術和產品出海。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對帶領小馬智行登陸納斯達克感到自豪:“八年間,小馬智行帶領行業穿越周期,為技術變革不懈突破,如今終于迎來商業化的關鍵拐點。”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TO樓天城表示,“納斯達克上市只是無人駕駛技術改變世界的開始,我們的征途遠未結束。AI不僅能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服務,更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徹底顛覆人類對駕駛的認知。”

根據招股書披露,小馬智行計劃將本次發行獲得融資用于以下項目:40%用于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及貨運服務的大規模商業化和市場開拓,包括生產、銷售、營銷、客戶服務和行業協作;40%用于自動駕駛技術持續研發和投入;20%用于潛在戰略投資和收購,提升公司技術能力和搭建產業鏈生態。

▍商業化表現亮眼 首批千臺Robotaxi量產在即

image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小馬智行營收主要來自于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以及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共三大板塊。

從業績表現來看,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的商業化營收能力頗為亮眼,是目前中國營收規模最高的L4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據其最新招股書顯示,小馬智行2022年、2023年營收分別為6839萬美元、7190萬美元;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為3951萬美元,同比增長85.5%。該公司近三年總營收超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小馬智行各項業務營收均呈現上漲態勢。其中,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收入為470萬美元,同比增長422.2%;自動駕駛貨運服務收入為2740萬美元,同比增長56.5%;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收入為740萬美元,同比增長155.2%。

與全球同類公司相比,小馬智行的營收規模和增長表現也位居前列。與此同時,該公司凈虧損呈現逐年收窄趨勢。

小馬智行在Robotaxi領域深耕多年,成為全球Robotaxi大規模量產和商業化的引領者。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已在全國范圍內投放了超250輛Robotaxi,成為國內首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均取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自動駕駛公司,并在北京、廣州和深圳開始Robotaxi全無人商業收費。在復雜的城區公開道路中,小馬智行已累積近4000萬公里自動駕駛路測試總里程。其中,無人化測試里程近400萬公里。

今年上半年,小馬智行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成為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的關鍵里程碑。

“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Robotaxi投放量在1000臺時,運營才會達到盈虧平衡點,越過這個點,每增加一臺車輛我們的成本會更低,毛利率會更高,進入正向的不斷自我造血的階段。”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曾公開表示。

有了Robotaxi商業化的關鍵里程碑,下一步就要考慮如何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讓Robotaxi的投放量更多——與車企合作,批量生產Robotaxi,之后再投入大規模運營,是一條必經之路。

目前,小馬智行分別與豐田、北汽合作量產,千輛級Robotaxi將在未來兩年落地推出。2024年4月26日,小馬智行與豐田中國、廣汽豐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騅豐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投資超10億人民幣,合資公司規劃第一期將向中國市場投放千臺規模的鉑智4X自動駕駛車輛,產線下線后無縫接入小馬智行Robotaxi運營平臺。2024年11月2日,小馬智行與北汽新能源達成全面合作,雙方將基于極狐阿爾法T5車型合作研發全無人Robotaxi車型,并盡快形成千臺規模的運營能力。

得益于其在Robotaxi規模量產方面的持續發力,小馬智行預計該公司Robotaxi業務有望在2025年實現單車運營毛利由負轉正。

▍資方背景豐富 小馬智行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回看小馬智行融資歷程,其IPO前已經歷7輪融資,涉及金額超13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小馬智行背后資方背景豐富,不僅有紅杉中國、IDG資本、五源資本、昆侖資本、CPE源峰、富達資本、凱雷投資集團等知名VC,還有豐田汽車、一汽集團等一流車企,招商局資本等國央企,以及來自沙特新未來城、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文萊主權財富基金文萊投資局支持。

其中,豐田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戰略投資人,紅杉則是最早和持股比例最高的財務投資人。

“電動化、智能化是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大方向,自動駕駛技術是智能化的代表性技術。”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小馬智行董事浜田岳生表示。

從2016年開始,紅杉中國和小馬智行開啟了8年的深入合作。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表示:“2016年自動駕駛發展初期,我們就對自動駕駛未來發展方向和路徑有深入推演和研判,認為:第一,這件事空間巨大但過程艱難,需要長期堅持、長期投入,沒有捷徑;第二,這是一個需要大量技術天才們高度聚集的創業高地。小馬智行的核心團隊配備和技術路線選擇,讓我們堅信它未來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導者。”

豪華的陣容、熱鬧的場面,在小馬智行IPO招股期間再次上演。

在上市之前,小馬智行曾向美國證監會(SEC)更新招股書,表示因投資者對小馬智行IPO的認購熱情空前高漲,公司擴大了IPO規模,從原計劃的1500萬股ADS擴至2000萬股ADS,增幅達33.3%。若承銷商行使其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300萬股ADS。更早之前的招股書顯示,北汽和新加坡交通運營商康福德高均已表達認購ADS意向,同時廣汽等四家投資人以定向增發方式認購普通股。

值得一提的是,各方資本的搶購并未影響小馬智行核心管理團隊的決策權。招股書顯示,CEO彭軍和CTO樓天城在董事會擁有超七成投票權,可以確保公司的決策效率、穩定控制權、吸引投資者和激勵團隊成員,為公司未來的穩定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Robotaxi迎來大規模商業化前夜

伴隨“車路云一體化”路徑下智能網聯汽車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呼之欲出,自動駕駛行業迎來新一輪上市潮。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初至今,已有近16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陸續啟動IPO進程。

與此同時,關于Robotaxi的話題持續火熱:部分企業競相透露其Robotaxi計劃;今年10月末,Waymo更是宣布完成一輪超額認購的融資,總金額達56億美元。

隨著國內車路云一體化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進,Robotaxi將與車路云政策形成合力,兩者在試點城市、運營路段區域高度重合,后續或將看到更多的城市落地車路云招標建設,開放自動駕駛Robotaxi試點。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Robotaxi發展已明顯加速,2026年或將成為Robotaxi規模化量產元年。

其中,據全球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按GTV(交易額)計算,全球移動出行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4.5萬億美元,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7萬億美元。在技術進步、扶持政策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動下,Robotaxi服務有望在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預計2030年前后,Robotaxi服務將進入成熟商業化階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區部署。中國預計將成為最大的Robotaxi服務市場,預計2030年將達到390億美元,約占全球Robotaxi服務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于企業而言,需要從核心技術、政策許可、規模運營、量產能力、 產業合作、全球布局等方面持續發力,從而支撐起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

而真正的“全球Robotaxi第一股”其實并非僅以企業上市時間為標準,在這頂“璀璨明珠皇冠”之下,更考驗企業無人化技術、量產、規模化運營、產業合作等能力的綜合表現。

隨著小馬智行此次成功上市,亦將為其成長之路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Tags:
GPT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