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2024普瑞眼科屈光學組年會|聚焦屈光手術前沿研究與技術,探索規范、創新與協作

2024普瑞眼科屈光學組年會|聚焦屈光手術前沿研究與技術,探索規范、創新與協作

羊城晚報·羊城派    2024-11-27

  11月23-24日,2024年普瑞眼科屈光學組年會在安徽合肥盛大舉行,會議聚焦國內外屈光手術前沿基礎臨床研究與技術,深度探索規范、創新及協作。這是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會,國內外屈光手術大咖及普瑞眼科屈光手術專家與青年醫生共百余人齊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交流臨床經驗,了解前沿技術。令人矚目的是,多中心臨床科研項目在會議上啟動,標志著普瑞眼科在AI預測ICL植入術拱高模型的開發上邁出堅實一步。

  重磅嘉賓分享前沿研究

  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院長周行濤教授分享《高度近視風險與手術創新》,著重闡述高度近視發生發展機制的新路徑研究——妊高癥子代近視風險,研究表明高度近視的、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母親所生的后代高度近視風險會增加;對于早發且嚴重的子癇前期,后代高度近視風險顯著增加;母親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代的眼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此外,周行濤教授展示ICL植入無粘彈劑一步法技術,其團隊在實踐中證實這是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提升手術質量的創新技術。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屈光手術及視光中心主任陳躍國教授作《早期圓錐角膜篩查進展——基于個體兩眼間差異的輔助診斷模式》的報告。圓錐角膜是屈光手術絕對禁忌證,但是診斷早期圓錐角膜存在早期變化不明顯、假陽性率高等技術難點,其研究表明形態學雙眼差異值輔助模型對早期圓錐角膜的診斷能力,優于單眼參數模型,尤其具有較高的敏感度。

  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視光學中心、眼內鏡近視矯治中心主任王曉瑛教授線上分享了《中低度近視ICL手術新進展》,她表示ICL植入術在低、中、高度近視矯正上都有很好的表現,以往研究表明ICL植入術矯正中低度近視的視覺效果會更好,因為本身患者的矯正視力更好,其預測性、穩定性也更佳,其有效性、安全性、視覺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也很高。日本專家Dr. Kazuo Ichikawa介紹了《ICL collamer材料的長期安全性》,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視光學科副主任姚佩君教授分享了《ICL個性化手術設計探索》。

  此次會議特別增加了專家面對面環節,參會者與專家們深入探討屈光手術熱點問題,氛圍熱烈,意猶未盡。

  AI+千頻優視2.0—Foresight:術后結果可控且可預見

  來自德國阿瑪仕的產品經理Mr.TobiasEwering介紹了Schwind個性化手術Foresight新技術。Foresight基于AI智能算法,根據術前檢查的眼部數據,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屈光狀態和高階像差等,醫生輸入初步手術設計方案后,就可利用Foresight預測術后角膜的形態,并生成角膜地形圖直觀呈現出來。醫生亦可根據預測的結果,多次返回優化手術設計方案,讓每次手術更加精準、安全。

  普瑞眼科副總院長、屈光學組組長劉泉教授認為,Foresight突破了屈光手術無法直觀預測手術結果的短板,是一項先進而實用的技術。此前,預判近視手術結果更多的是憑醫生的臨床經驗,如今通過foresight生成一個可視化的窗口,同時向醫生和患者展示,有利于醫生優化方案,也是便于醫患溝通的工具。據了解,上周普瑞眼科在廣州、武漢、合肥三地聯動,全國首發foresight技術。在Foresight技術加持下,普瑞眼科個性化半飛秒手術AI+千頻優視升級成2.0版本,術后結果可控且可預見。

  微創全飛秒精準4.0-VISULYZE:四差歸零矯正度數精細到0.001D

  普瑞眼科湖北省區總院長、屈光學組常務副組長沈政偉教授作了《VISULYZE在飛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質透鏡取出術中的初步臨床應用》的報告。VISULYZE是蔡司全飛秒手術的技術升級軟件,可根據海量數據生成一個回歸模型,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預測,產生患者專屬的Normogram,定制精準手術方案,最大限度減少系統性誤差(驗光設備、驗光師習慣、手術設備、醫生手術習慣的差異)。沈政偉教授通過研究發現,有VISULYZE加持的微創全飛秒4.0,相比全飛秒3.0,其矯正近視、散光等低階像差可精確到0.001D,更貼近每一個患者適宜的矯正目標值,相應的視覺質量亦更高。“微創化、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是屈光手術的發展方向,全飛秒4.0符合這樣的發展趨勢。”沈政偉教授說。

  無獨有偶,成都普瑞眼科醫院屈光中心主任周繼容亦作了《微創全飛秒精準4.0—VISULYZE早期臨床運用觀察結果》的報告,其觀察結果與沈政偉教授相似。

  劉泉教授介紹,在2024歐洲白內障屈光手術年會上,他接觸到不同廠家的全飛秒手術(正式名為角膜屈光性透鏡取出術)設備,并分享其試用體驗。

  ICL植入:中低度近視矯正的另一選擇

  隨后,普瑞眼科多位屈光手術專家及青年醫生聚焦ICL植入,從不同角度分享ICL植入術的臨床實踐,探討什么情況下中低度近視矯正可選擇ICL植入。普瑞眼科江西省區總院長、屈光學組名譽組長周文天教授分享《ICL術后晶體調位》,普瑞眼科安徽省區總院長、屈光學組副組長廖榮豐教授講授《ICL植入手術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武漢普瑞眼科醫院業務副院長、屈光學組秘書關念介紹《普瑞眼科醫院集團中低度ICL的運用》。

  此外,昆明星耀普瑞眼科醫院院長、屈光學組副組長范光忠講授了《屈光手術感染防控細節處理》,烏魯木齊普瑞眼科醫院副院長、屈光學組副組長胡裕坤分享了《單眼視設計在老視屈光手術中的應用》。

  在此次會議上,普瑞眼科醫院集團獲頒微創全飛秒精準4.0VISULYZE臨床質量精進獎、微創全飛秒精準4.0VISULYZE臨床質量貢獻獎,并成為德國阿瑪仕卓越戰略合作伙伴、愛爾康公司戰略合作伙伴,另有多家醫院和多名醫生獲得30多個獎項。

  多中心臨床科研項目啟動,開發ICL植入術拱高預測模型

  在這次會議上,普瑞眼科啟動多中心臨床科研項目,標志著在AI預測ICL植入拱高模型開發上邁出了堅實一步。這是根據劉泉教授博士團隊初步研究成果啟動的項目。

  多年臨床實踐證實ICL晶體植入術是安全可靠,且其矯正效果預測性良好,已經成為主流的屈光手術方式之一。拱高是指ICL晶體光學區后表面中心與自然晶狀體前表面頂點的距離,是安全性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拱高過低,ICL晶體后表面與自然晶狀體前表面發生接觸,可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異常,造成前囊性白內障;拱高過高則可能會對虹膜產生摩擦,或擠壓周邊前房引起房角關閉、眼壓增高,造成繼發性青光眼等不良反應或并發癥。

  因此,術前對術后拱高進行預測,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就尤為重要。術后拱高預測,有助于選擇適合患者的ICL晶體,可避免術后因ICL尺寸不合適(尺寸太小,拱高太低;尺寸太大,拱高太高),而進行二次手術置換晶體。

  但是,準確預測術后拱高,并不容易。因為拱高的預測,是根據術前的檢查眼部數據,但當ICL植入后,實際拱高可能與預測的拱高不一致。“這就好比我們買鞋前可以根據腳的大小選擇鞋子的尺寸,但是鞋子是否合腳,要試過才知道。”劉泉教授解釋。

  因此,劉泉教授博士團隊根據影響ICL植入術后拱高的10大因素,包括ICL尺寸、水平及垂直STS、前房深度等等,利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深圳眼科醫院、合肥普瑞、昆明普瑞、南昌普瑞等五家眼科醫療機構6700只眼睛的ICL植入術的數據,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出多中心ICL植入術拱高預測模型。此次在屈光學組會上啟動此項目,邀請普瑞眼科更多家醫院加入,將大量臨床數據集中起來,交給AI進行統計分析,提升拱高預測的準確性,提升ICL植入術的安全性。

  “啟動多中心臨床研究,可以讓這個模型預測更具普遍性。”劉泉教授強調。

  新研究,新技術,新項目,新動力。歷時1.5天的屈光學組年會圓滿落幕,普瑞眼科屈光學組將以“新新”向榮的姿態,共創美好明天。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