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考驗基民心態,如何應對?多家基金公司緊急心理按摩
11月22日訊(記者 沈述紅)雖然滬深兩市成交額已連續第26個交易日突破1.5萬億元,但在前期快速上漲之后,近期A股走勢明顯有些“踟躕不前”,僅在11月22日,全市場便有超4900只個股下跌,逾1500股跌超5%,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單日跌幅近6%。
面對大漲后的階段震蕩,投資者應該保持何種姿態,進攻還是保守?有哪些機會與風險?未來市場回調空間如何?基于此,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及時提供“心理按摩”。
在他們看來,大盤下挫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偏好近期持續處于回落階段,后續止跌后可從容布局,未來市場或仍將“大勢長多短平,結構攻守兼顧”。
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單日跌幅近6%
從近期市場的演繹看,11月8日后,市場就開始了回調,期間短暫跌破3300關口后快速修復,并展開了縮量反彈,不過力度偏弱,同時活躍品種的賺錢效應較此前也變弱。因此,本周上半周處于弱勢反彈格局,除了融資規模微弱反彈外沒有其他增量資金。
不僅如此,港股在本周也延續近期調整,并創下自10月以來最低的點位。
單從11月22日基金走勢看,部分ETF產品單日跌幅超5%,還有不少產品交易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折價。其中,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單日跌幅達到了5.98%,鵬華上證科創板新能源ETF跌幅也有5.02%。同日,國聯安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平安中證光伏產業ETF、華夏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100增強策略ETF、國泰中證全指集成電路ETF等主題產品跌幅均在4.6%以上。
不僅如此,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ETF在11月22日的換手率超過36%的情形下折價率達3.28%,廣發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30ETF、嘉實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30ETF 、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ETF、招商中證全球中國互聯網ETF、華泰柏瑞恒生消費ETF等產品的折價率都超過了2%。
主動權益基金更是如此。中銀證券健康產業、新華趨勢領航、新華策略精選單日凈值下跌幅度分別達5.74%、5.53%、5.51%,新華優選分紅、圓信永豐醫藥健康、北信瑞豐產業升級、圓信永豐興源、銀河核心優勢等多只產品單日凈值跌幅也都超過了5%,不少主題產品的跌幅甚至超過了相應行業指數的單日跌幅。
波動背后的核心矛盾
多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士認為,目前市場大的風格切換時點尚未到來,市場處于從價值向成長風格的過渡時期,因此市場波動也較大。
“在維持了一個月的高位輪動后,投資者的做多熱情不斷被消耗,缺乏進一步向上的推動力。”恒生前海基金經理胡啟聰表示。在此基礎上,政策持續出臺的力度未超市場預期,同時各類刺激政策的落地還在推進中,對上市公司而言在經營層面的效果尚待驗證,基本面整體仍然處于弱復蘇態勢。而目前多數公司的股價相對而言已經較多地反饋了此前樂觀的預期,因此有較大的兌現壓力。
“由于近期市場本身對利空信息非常敏感,加之缺乏增量資金,由此導致了市場的調整。”摩根士丹利基金方面稱,今日下跌之后市場演變為寬幅震蕩的格局,此前的上行趨勢被打破。
同時,10月以來外資的階段性流出對于A股市場造成一定擾動。“再疊加地緣沖突加劇和關稅預期提升,風險加大導致明顯調整。”西部利得基金表示。
“本輪行情最為明確的定價核心矛盾來自風險偏好大幅改善,而非對于基本面短期明顯修復的信心。”華富基金研究部指出,上周國內政策短期基本落地,進入接近一個月的政策空窗期,同時海外特朗普內閣加速組建,整體鷹派,對本輪行情核心的分母邏輯之一風險偏好造成了沖擊。目前另一分母邏輯,權益市場流動性尚未出現反轉,兩融和ETF凈流入尚未反轉,但仍需觀察成交額情況,在市場活躍成交額維持高位的情況下,市場回調空間或不大。
指數有望保持寬幅震蕩 警惕二次回調
從近期A股盤面看,成交量持續萎縮,主題快速輪動但后續乏力。長城基金認為,市場有二次回踩的可能,但震蕩區間下沿仍有較強支撐。
在該公司看來,中短期看,在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最終有效打破過往持續的“短期政策放松-經濟短暫上行-政策效應減弱-經濟再次下行”這一負向循環之前,預期A股市場整體或仍偏謹慎,指數有望保持寬幅震蕩。“預期將在12月中旬前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是下一個觀察國內重大政策的關鍵窗口,如繼續有非線性外推式的超預期政策推出,或可能再次快速扭轉市場當前的悲觀預期。”
博時基金直言,在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決策公布之前,市場還將持續博弈美聯儲降息預期,或將繼續對A股產生影響,短期A股或將呈現震蕩走勢。
站在當前位置,胡啟聰認為,任何政策的見效都需要時間,資本市場要做的就是多一點的耐心和信心,短期市場或仍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國投瑞銀研究部副總經理施成亦表示,近期主題板塊開始出現回調,市場對先前較為火熱的自主可控概念板塊的關注度有所降溫,而固態電池概念或持續演繹。“目前對于整個市場來說,我們維持上周的判斷,后續持續進行‘瘋牛’行情的概率可能有所下降。”
平安基金觀察到,市場的多項干擾因素在短期內集中爆發,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更為顯著,同時當前市場處于快速上漲后高位震蕩調整的區間,行情往往難有持續性。
“市場短期維持震蕩主要是因為,市場基本面的好轉需要時間,且前期市場交易處于過熱階段。”華夏基金分析,目前隨著連續兩周回調,前期快速上漲積累的風險正在加速釋放,市場估值依然很低,整體下行空間很窄。
據其分析,階段性調整更利于行情的持續性,一方面消化前期被套資金,逐漸提升活躍資金平均持倉成本,另一方面在反復中逐漸凝聚長期資金信心,也給很多有耐心、因為前期過熱而選擇觀望的資金舒服的“上車”機會。
“市場博弈既要尊重規律,更要順勢而為。跨年階段驗證期即將到來,市場可能存在調整壓力。而在年底政策布局期前,仍有交易性機會發酵的窗口。”農銀匯理基金稱,跨年窗口,國內和海外都是關鍵政策布局期,彼時市場主要矛盾切換,風險偏好可能逐步回落。
中長期:A股市場仍處于做多窗口
展望未來,多位公募人士均認為,中長期來看,投資者對市場不必過度悲觀。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市場大概率不會形成下行趨勢,因為國內政策未來仍值得期待。在這種背景下,不應過度悲觀,近期國內經濟數據顯著改善,并非缺乏基本面支撐,一旦市場企穩,資金將重啟入場,活躍度將重新提升。
談及后續市場風格能否從價值轉向成長,華富基金指數投資部認為,這主要取決于財政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刺激,以及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所引領的 TMT 產業能否有更多的公司業績落地,形成更為明確的產業趨勢。
“值此震蕩期,我們在布局時,更應著重選擇明年景氣趨勢較為確定的行業,這樣未來即使經濟刺激力度不及預期,或特朗普政府有更進一步的制裁風險,仍能大概率有較好的表現。”上述投資部稱。
西部利得基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以震蕩為主,主要關注結構性機會,短期關注流動性邊際變化、國內政策預期和海外地緣變化,關注主題和價值投資機會,中期配置景氣方向。根據該公司“四度”理論,當前處于流動性改善但上市公司盈利預期變化尚未明晰的區間,主題方向相對占優,景氣和拐點類資產值得關注。
“長期市場估值擴張的序幕拉開不久,整體估值水平依然很低,這是我們長期看多的基礎。”華夏基金判斷,未來,底倉方向可配置代表性寬基長期持有錨定市場;衛星倉位可根據市場風險偏好周期逆向投資,把握波段機會,比如隨著后續不斷調整而增配成長方向資產,等待下一波估值擴張后兌現,其中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是資金關注的重要節點。
胡啟聰對中長期依然保持信心,他看好明年A股市場的表現,認為偏成長風格的大科技和順周期的消費、制造業都有結構性機會。
金鷹基金同樣認為,指數短期回歸區間震蕩,但政策的偏積極態勢仍然清晰,中長期看,A股市場仍處于做多窗口,市場仍處于持續修復的有為階段。行業配置上,該公司建議堅持沿科創與自主可控、政策穩增長發力及防御屬性紅利資產等三類重要方向做平衡布局。
另據摩根資產管理11月中旬發布的《2025年長期資本市場假設》報告,海外機構仍舊看好中國資產,他們預期中國股票未來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報率為7.8% (以美元計),即便中國股票于2024年9月出現大幅反彈,市場仍提供估值吸引的周期性機會,對中國股票看法為“增持”。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