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睡眠新風口,AI智能床不是電動床與AI做簡單的加法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手機等娛樂工具內容的豐富,以及工作學習壓力的增大,一個好的睡眠質量對很多人來說成了一種“奢侈”。入睡困難、眠淺易醒、醒后難睡以及醒后疲憊,成了一些人的寫照。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睡眠障礙”是一個醫學術語,它是一種病,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也是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的表現。據《中國睡眠大數據報告》,中國成年人睡眠困擾發生率高達38.2%,約5.1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
為了提高睡眠質量,網上也出現了很多建議和方法,比如喝熱牛奶等。但有一點很重要的事情被忽略了,那就是承托睡眠質量的床。作為家里的大件,床和床墊是少有的線上很難取代線下的品類,現場親自感受遠比線上的高性價比更為重要。
當下,一些品牌開始在床上下功夫。隨著AI以及各種硬件技術的發展,智能床逐漸成為家的一部分。但是,任何智能化的技術在與傳統家居結合的時候,都會有一段陣痛期,這個期間會有質疑聲,也會有因為智能帶來的溢價不被買單等困擾。
“如果未來3-5年,經過我們這些公司,包括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智能床的滲透率能夠在中國做到15%的時候,供應鏈工廠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讓中國最大眾化的人群能夠接受它。”愛夢集團CEO兼舒達中國總裁吳鄂對鈦媒體APP說道。
60億美元市場,中國智能床滲透率不到2%
在智能科技的演進下,更多的傳統行業正在被賦予新的定義。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再到智能家居,網絡的發展以及生態的完善,讓臥室智能化也成為大勢所趨。
要說到智能床,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在配備了傳統的床架和床墊之外,還擁有機電結構,通過電機來控制床墊的姿態。近幾年,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智能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引來眾多廠商的入局。
根據《中國智能床市場現狀深度研究與投資戰略調研報告(2023-2030年)》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床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2.07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3.37%。目前北美地區是全球智能床的最大消費國,占比高達44%,滲透率約為14%,年銷量約在400萬張左右。隨后亞太地區占比22%,歐洲地區占比為17%。
在交流中,吳鄂進一步透露了智能床的市場現狀,以及舒達加大布局的考量。在他看來,市場大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國內市場的滲透率較低。
從規模來看,2023年中國智能床的總容量大概在30億人民幣,今年預估全球智能床的總容量大概在60億美元。30億元人民幣對比60億美元,除了數字上的差距,更多的是代表中國的潛力。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在北美市場,智能床的滲透率大約在16%,中國市場去年不到2%。吳鄂認為,預估未來3-5年,在智能床這個領域,它的復合增長率應該是高于30%。
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在國補的助力下,多個智能家居品類迎來高速增長,其中就包括智能床。京東數據顯示,智能床、智能沙發等智能類家居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健康家具品類成交額也同比增長超100%。“在更關注健康以及智能化的當下,未來智能床等品類還會迎來進一步的爆發。”一名家居產業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
會動?睡眠監測?什么是真正的AI智能床?
市場潛力很大,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玩家加入。更多的玩家,的確會加速市場的普及與迭代。只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各種層出不窮的AI智能床產品讓消費者眼花繚亂。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偽智能床,加上AI的前綴,用消費者不了解沒聽過的一些詞語來賣高價,從而擾亂市場的發展,讓很多消費者認為智能床就是智商稅。
什么是真正的AI智能床?其實要分階段來解讀,是跟著技術進步而不斷迭代。具體來看,1.0時代,所謂的智能床是會抬頭抬腳、會按摩,但這種產品叫做電動床更為合適。2.0時代,增加了語音控制,可以下載手機App,帶點智能的概念,算是初代智能床。
3.0時代再進階,增加了睡眠監測,健康數據,有睡眠報告。雖然看起來已經很智能了,但看起來還不夠。在愛夢集團科技創新事業部總經理金元看來,真正的4.0 AI 智能床時代,應該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現在很多競爭對手或者市場充斥這種產品(抬頭抬腳的床),他說我們也是智能床,其實我們覺得那是電動床。智能床這件事在我們看起來,它應該一種深度融合人性化設計和智能科技的一整套完整睡眠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獨一張床。”
日前,舒達也提出自己的NICE AI智能床標準,即綠色環保(Natural)、智能進化(Intelligence)、舒適體驗(Comfortable)和生態互聯(Expansion)四個方面的集成。
“至于一整套的智能解決方案,我理解的是包括了一個功能很強、品質很好的底床;第二,一定是和身體接觸的床墊,要貼合以及舒適;最后是不斷進步的AI的、智能的睡眠中樞。我們覺得這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金元進一步說道。
其實,深入來看,按照AI智能床的劃分來看,主要分為底床、床墊以及軟件方案,但很多廠商都只是在底床上發力,而忽視了與用戶身體直接接觸的床墊。傳統彈簧床墊,因為智能床的升降角度變化,無法完美貼合智能底床。而多數智能床適配的海綿床墊,無法滿足國人需要的床墊支撐性。
換句話說,床墊也要去和智能底床匹配才行。而后,結合智能睡眠的算法,從而帶來一整套睡眠解決方案。
愛夢集團首席營銷官馮宇飛指出,在iComfort智能床系列引入中國市場后,舒達根據用戶的需求以及自身對產品的理解,開創性推出了適配智能床的彈簧床墊,支持按摩、一鍵哄睡等模式,結合AI Dream APP,可以實時監測睡眠指標,讓用戶更清楚自身的睡眠狀態。
“在用戶更加了解他的睡眠數據之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薦或者健康建議,我覺得這些才應該是智能床現在這個樣子。”
突圍之外,普惠是關鍵
硬件是基礎,軟件、算法以及云端的部署和加密處理等基礎設備,是智能床的核心。值得關注的是,從1.0到4.0,AI與智能的加持,讓床有了主動性,成為一個工具。而在智能家居加速發展的當下,床也在和家里的其它家居產品產生連接。
金元認為,從智能床開始,正在延展出更多的連接,與家庭當中的其它智能設備互聯互通,形成一整套的智能睡眠體系和智能睡眠體驗空間,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
基于對智能睡眠空間的理解,舒達也與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等智能設備進行了打通。更有意思的是,舒達還推出了一款杜比全景聲音響智能床,在聲音場延伸出了智能床的新功能。“這僅僅是起點,未來,智能床還會集成光線、溫度、氣味等全方位感官體驗,并與主流智能平臺和設備無縫對接。”
的確,在AI以及生態互聯的加持下,床正在被賦予更多的角色,AI智能床也在提供更多的主動性服務,無感地去對消費者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但是,考慮到動輒就上萬的價格,還是很難讓消費者為此買單。就像是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一樣,后者的功能更多樣化,但是價格仍然是最主要考慮的因素,這也是滲透率低的原因之一。
對此,吳鄂也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實現普惠是全行業都在做的事情,但是基于規模下的限制,加上成本的制約,價格的下調也只能一步步來。“目前的客戶主要是中國市場20%高端人群,我們的成本確實很高,規模目前來說還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階段。”
據悉,現在包括舒達等品牌一方面在加速線上線下渠道鋪設,讓更多的用戶有機會體驗和購買到。同時,也在推出更多的細分化產品,在滿足更多人對價格的敏感性之外,也能讓不同睡眠習慣的人群購買到合適的產品。
吳鄂指出,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要降本增效,如果未來3-5年,經過我們這些公司,包括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智能床的滲透率能夠在中國做到15%滲透率的時候,供應鏈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那個時候的產品也能夠讓中國最大眾化的人群接受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