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84歲“鏡像人”患者確診低位直腸癌,機器人手術助力成功“保肛”

84歲“鏡像人”患者確診低位直腸癌,機器人手術助力成功“保肛”

新火種    2024-11-23

#長沙頭條##湖南省人民醫院#

84歲的項爹因反復解血便在當地醫院確診為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僅4厘米。更為復雜的是,項爹全身器官位置左右顛倒,這種罕見的生理現象被稱為“全臟器反位”或“鏡像人”,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

當地醫院認為手術難度太大,且無法保留肛門。最終,項爹慕名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尋求治療。

收治項爹后,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科顧問黃忠誠教授、科主任肖志剛教授立即對他的病情進行了詳細的評估,一致認為機器人直腸癌根治術是最適合項爹的手術。

▲CT+報告

但項爹病情復雜,手術面臨著三大挑戰:

一是低位直腸癌的保肛。項爹的腫瘤距離肛門僅4厘米,保留肛門及肛門功能難度很大。術前,手術團隊結合機器人手術的精準、靈活操作優勢,制定了詳細手術方案,力求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肛門及良好的排便、控便功能,避免永久性造口。

二是解剖異常帶來的反向操作的困難。由于項爹的全臟器反位,器官左右顛倒,手術團隊必須面對完全相反的解剖結構布局。這種反向操作要求術者打破固有的手術習慣,運用逆向思維和進行反向手術操作,猶如改變長期習慣反手拿筷子吃飯,極大考驗了主刀和助手的經驗和技術。

三是高齡患者的極大手術風險。84歲的高齡使項爹的手術風險大大增加。手術團隊必須在術前進行詳細的評估,并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減少術中可能的損傷和出血。降低對機體的創傷。術后,團隊還需密切監護,確保患者能盡快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近日,黃忠誠教授主刀為項爹實施了機器人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避免了永久性造口。術后,項爹恢復順利,肛門功能良好,經過護理,術后第10天迅速康復出院。

▲術后第一天醫護人員鼓勵患者進食流質

這次手術不僅展示了湖南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團隊在低位直腸癌保肛上的技術實力,也為類似的全臟器反位患者提供了寶貴的治療經驗。

通過機器人手術技術,克服了高齡、低位直腸癌和全臟器反位帶來的多重挑戰,患者最終恢復健康,重獲正常生活。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普外一科 張蔚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