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動半導體產業創新變革,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具體表現出哪些特點和趨勢?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11月21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王江現場介紹了兩份藍皮書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不僅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也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總的來看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全球半導體進入加速創新、多技術融合的新時期。半導體是當前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焦點領域,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對以半導體技術為基礎的科技創新高度關注,高度持續的投入。特別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推動和加快半導體產業創新變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面臨重塑,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迎來突破性變革。以大模型技術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領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態任務的能力,推動人工智能在各行業各領域廣泛的應用。
三是量子信息、6G等前沿技術引領創新發展。量子計算進入樣機研發攻關階段,量子通信商業化進程加速,量子測量技術逐步實用化。6G技術正在從技術標準制定、產業推進和應用培育的研究階段向應用領域加速邁進,有望在未來幾年具備商用能力。
“還需要注意的是,全球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也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王江提到,個別國家憑借技術領先優勢,大搞技術霸權。集成電路的發展逐步逼近物理極限,如何尋找新的突破方向仍然是一大難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雖有一定優勢,但需要巨大的算力,算力的底層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規范有序發展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探索和努力。
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瑋在發布會上提到,全球各主權國家日益認識到加強國家間合作、通過制定國際規范治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比如2023年11月,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召開,會后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28國和歐盟,共同簽署首個全球性人工智能聲明《布萊切利宣言》。
2024年2月,東盟發布《東盟AI治理與倫理指南》,為區域內的國家提供設計、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的指導和規則。9月,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舉辦未來峰會,通過了《未來契約》及《全球數字契約》等文件。
中國也在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并提出中國的主張和方案。繼去年10月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后,今年7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開幕式上發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其中就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維護人工智能安全、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加強社會參與和提升公眾素養、推動以人工智能提升社會福祉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等方面提出系列主張。
“總體來看,各國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強調尊重用戶人權、維護國家間平等、可問責與可解釋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本價值理念;同時各國也重視國際合作,正嘗試構建國際協同、覆蓋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治理機制。”李瑋說。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