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元,大模型獨角獸大動作
大模型獨角獸智譜AI成立新基金。
近日,智譜AI宣布,由其領銜的Z基金(智譜生態基金)近期完成首關(首次關賬)。該基金是智譜聯合石景山現代創新產業發展基金、奧飛數據、燕北資本、復琢投資等生態伙伴合作設立的風險投資基金。
8月4日,在智譜Z計劃企業路演日活動中,智譜CEO張鵬正式宣布智譜聯合生態伙伴推出AGI生態基金:Z基金,以支持更多大模型賽道有潛力的早期項目。“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大模型生態,在這個生態中我們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把生態圈越做越大,這是我們更長遠的商業化目標。”
新基金聚焦大模型賽道
據了解,Z基金主要覆蓋大模型賽道,側重早期,管理規模15億元。Z基金專注于大模型賽道的上下游技術與應用創新。憑借智譜在大模型產業鏈中的領導地位,Z基金團隊能夠更精準地洞察產業鏈需求、理解技術邊界、把握技術趨勢,并在早期階段就鏈接并投資于最優秀的大模型賽道創業者。
為此,Z基金還組建了一支既具備技術背景又擁有產業運營經驗的投資及支持團隊,他們在項目發掘、投研判斷和投后支持方面,能夠充分利用智譜的領導地位,并助力創業者實現更高效、更快速的發展。
該基金的生態伙伴之一石景山區現代創新產業發展基金,于2017年成立。石景山現代創新產業發展基金表示,北京石景山區正在大力發展AI產業,已經開工建設共計20000P智算中心,將于春節前點亮3000P。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大力推進AI生態的建設發展。智譜是大模型龍頭企業,石景山與智譜共同發起這只基金,必將促進大模型技術大規模落地,也將帶動產業生態發展。
石景山區現代創新產業發展基金正式投資運作以來,已經發起設立全國首只科幻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區域首只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商湯科技基金等4只子基金協同投資,致力于賦能“1+3+1”高精尖產業壯大,助推科幻、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互聯網3.0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有效助力石景山區加快產業轉型。
融資不斷 估值超2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智譜AI成立于2019年,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技術成果轉化而來,是目前國內唯一全內資、全自研的大模型企業,“追趕OpenAI”“對標Open AI是智譜AI的目標”,是張鵬在對外分享時屢次提及的口號。
智譜AI是一級市場備受追捧的投資對象,自成立以來,智譜AI總共完成了5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估值已超200億元人民幣。
今年以來,更是頻繁傳出融資消息。9月5日,中關村科學城公司宣布,以投前200億元估值領投智譜AI新一輪融資。今年3月至今,智譜AI已經完成3輪融資。在國內大模型創業領域,200億元估值是市場普遍認可的第一梯隊基準線。作為大模型“五虎”之一,智譜AI在前一輪融資中就率先進入200億元估值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國內大模型獨角獸相比,智譜AI背后的股東背景更復雜一些,其股東名單中,既有高瓴資本、啟明創投、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也有美團戰略投資部、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騰訊投資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此外,還有社保基金中關村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中關村科學城等國資力量。今年6月,中東石油巨頭沙特阿美(Aramco)旗下風險投資部門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對智譜AI進行了投資,投資金額為4億美元。
頻頻出手,一邊融資一邊投資
與其他國內大模型獨角獸相比,智譜AI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在對外投資方面十分積極,在不斷融資的同時頻頻出手做LP。
IT桔子數據顯示,從2023年開始,智譜AI就已投資了15個項目,僅今年就出手了11次,投資強度極大。具體來看,智譜AI不僅收購了“超擬人大模型”開發商聆心智能,還投資了面壁智能、集異壁、基流科技、數道智算、無問芯穹、冪律智能、沐言智語、麥伽智能、生數科技、清程極智、行云集成電路、厚篤科技、百奧幾何、硅基流動等一眾創業公司,不僅覆蓋AI芯片、AIGC等領域,還包括數字生物、網絡服務等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智譜AI、星連資本、京成燕北三方共同發起“北京星連鼎森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注冊成立。新基金的合計出資額為2.6億元,其中智譜AI就認繳了2億元,是這只基金占據主導地位的LP。
這只基金管理人的法人代表為李文玨,其曾供職于中科創星,擔任投資總監,并主導了2019年對智譜AI的首輪投資。在這之后,李文玨離開了中科創星并于2021年參與創辦聆心智能。智譜AI于去年收購了聆心智能,李文玨也就此成為智譜AI的副總裁。應當說,在智譜AI擴大對外投資版圖的事業中,李文玨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頻頻出手不僅體現了智譜AI的“不差錢”,背后也是其致力于打造AI生態的愿景。張鵬曾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大模型生態,在這個生態中我們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把生態圈越做越大,這是我們更長遠的商業化目標。”因此,智譜AI仿效BAT等互聯網巨頭,通過“戰投”沿著產業鏈進行布局,組建大模型生態朋友圈。
不過,業內也有另外一種聲音。有投資人指出,BAT等互聯網大廠做投資以殷實的營業利潤作為基礎,但大模型當前仍然處于“入不敷出”的階段,沒有形成穩定的營收,創業公司主要依靠融資輸血。在尚未在技術和產品層面形成絕對領先優勢,構建好自己的商業盈利模式以前,就開始對外擴張、“跑馬圈地”,可能會給自身發展帶來風險。
責編:岳亞楠
校對:陶謙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