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受邀出席“2024桃花源硬科技節”,重磅發布《中國AI大模型場景探索及產業應用藍皮書》
11月15日,26屆深圳國際高交會配套活動“2024桃花源硬科技節”,在深圳寶安桃花源科技創新生態園重磅啟幕。
本屆桃花源硬科技節高度聚焦具身機器人、AI智能裝備、虛擬現實、科技文創四類硬科技企業,現場還有大象機器人、鐵甲機器人、問界M9、享界S9、掌上飛行自拍機等極具代表性的硬科技產品參展。同時響應國家對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政策要求,旨在推動硬科技與耐心資本的深度融合。
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前瞻產業研究院受邀出席科技節,并在大會上重磅發布《2024年中國AI大模型場景探索及產業應用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前瞻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宛卿圍繞AI大模型行業應用概況、現狀及案例、痛點及解決方案以及前景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四大方面,對藍皮書進行了精彩的解讀。
以下是對報告內容的部分分享:
一、AI大模型市場規模不大但行業呈高速增長態勢
當前整體AI大模型行業仍處于萌芽期,市場規模并不大但行業增速較快,根據相關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大模型行業市場規模約147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高達114%。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8年我國AI大模型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行業復合增速將超過50%,行業前景巨大。
二、金融、政務是大模型滲透率最高的兩大行業
當前AI大模型的行業化應用的布局路徑主要有兩種:打造垂類行業大模型和深化通用大模型能力。其中,有60%的企業通過垂類行業大模型實現AI大模型在行業的應用布局。截至2023年,金融、政府、影視游戲和教育領域是大模型滲透率最高的四大行業,滲透率均超過50%。電信、電子商務和建筑領域的應用成熟度較高。
從區域滲透情況來看,我國AI大模型行業應用企業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或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尤其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
三、六大痛點阻礙AI大模型行業應用
當前AI大模型行業應用面臨的最大痛點即是在產業鏈各環節面臨“卡脖子”的風險。例如算力方面,隨著大模型的不斷開發和應用,全球對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但是當前算力服務器的核心部件GPU芯片我國依然主要依賴于海外進口。
此外,大模型行業還面臨數據缺乏、人才缺失、法規風險、市場認知不準確以及行業know-how不足等多重發展痛點和難點。
四、具身智能大模型有望成為下一個大模型行業風口
AI大模型技術發展仍具有巨大的挖掘潛力,且技術更新進步速度快,行業技術能力上限尚未出現。從未來趨勢來看,具備強大預測能力的預測大模型、強大決策能力的決策大模型和能夠自主學習、實時交互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最有可能成為繼自然語言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后的下一個大模型行業風口。
基于大模型行業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企業:1.脫虛向實,謹防陷入“模型”規模之爭;2.加強企業合作,做大行業蛋糕是當前首要任務;3.關注細分行業機會,尋求差異化競爭優勢。
自1998年在北京清華園成立以來,前瞻產業研究院已經深耕行業研究26年,并先后榮獲國家商務部應對貿易摩擦區域性工作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年鑒唯一承編單位、深圳新質生產力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單位等多項專業資質認可。作為國內唯一院士領銜的民營智庫,前瞻產業研究院先行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規劃所,接下來將持續深入研究AI大模型領域,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并為企業提供優質發展解決方案,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攜手共創產業繁榮新篇章。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