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華為投入具身智能,國內外巨頭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化
摘要:
①華為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市場空間巨大,預計2030年中美制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03萬臺,市場空間約3185億元。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有望迎來內部政策+外部巨頭共同催化,進入國內外整機廠商雙輪驅動階段。
②競爭格局來看: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空心杯電機、軟件系統是當前國產化提升空間較大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技術壁壘較高的零部件。
正文:
華為與多家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大力投入具身智能產業
1)據,11月15日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企業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舉行,樂聚機器人、兆威機電、深圳市大族機器人、墨影科技、拓斯達、自變量機器人等企業參與了簽約,后續華為將與簽約企業開展應用場景的相關合作。
2)華為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首期方案計劃將整合華為各部門的具身智能相關能力,共建具身智能大腦、小腦、工具鏈等關鍵根技術。
3)基礎投入方面,由具身智能根技術實驗室提供共性技術底座,大腦根技術研發及產品化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算力,小腦關鍵技術研發包括柔性自動化裝配、柔性自動化測試、多機器人協同制造、通用雙臂精細制造等。4)創新中心還將開啟聯創項目,由華為賦能具身智能技術,聯合本體廠商及制造企業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打造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具身爆款產品。
人形機器人:內部政策+外部巨頭共同催化,進入國內外整機廠商雙輪驅動階段
1)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有望迎來內部政策+外部巨頭共同催化,進入國內外整機廠商雙輪驅動階段。
2)內部政策自上而下推動: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北京、上海、深圳、山東、安徽等地方紛紛發布地方性支持政策,人形機器人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力正在逐步落地。
3)國內外AI巨頭共同拉動:特斯拉、華為、英偉達、Open AI等AI巨頭入局,人形機器人有望受益于AI技術發展,產業化提速。
4)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特斯拉、國產廠商共同催化階段:特斯拉Optimus作為“具身智能”先行者,有望率先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國內廠商在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運動控制算法、軟件工程等方面持續迭代,并積極探索下游產業化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重要落地形式,AI浪潮中中國廠商能夠深度參與的領域
1)市場空間:預計2030年中美制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03萬臺,市場空間約3185億元。
2)軟件架構:AI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智能化的核心功能,而人形機器人則為AI提供了一個具身化的平臺。
3)硬件架構:①市場空間來看:從單機價值量占比來看,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無框力矩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價值量占比較高,在10%以上。力/力矩傳感器和觸覺傳感器原有全球市場空間分別為589億元和110億元,其他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場空間大多在50億元及以下,預計人形機器人市場放量將帶來較大彈性。②競爭格局來看: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空心杯電機、軟件系統是當前國產化提升空間較大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技術壁壘較高的零部件。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