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助于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應從三方面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助于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應從三方面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上觀新聞    2024-11-20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移動研究院(中移智庫)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聯合發布《互聯網與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4)》指出,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之間存在深刻的邏輯聯系,我國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成。

  藍皮書指出,豐富數據資源的必要前提條件是萬物互聯,數字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會進一步拓展萬物互聯的廣度和深度。“數據”作為數字經濟中的新型生產要素,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賦能傳統生產要素,發揮乘數效應,提高其他要素的邊際產出水平,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集成”和“融合”,為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提供了驅動力與實踐路徑。因此,數字經濟的“創新”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起主導作用,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根本動力。

  藍皮書認為,應從三個方面搶先布局和培育未來產業,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

  首先,應立足于滿足未來大范圍、廣領域、海量數據的算力服務需求,著力打通5G應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技術融合、產業融合、數據融合、標準融合,打造5G融合應用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進5G在產業轉型、生活消費、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應用創新,構建多方聯動、跨域融合、標準互通、適度超前的5G應用生態。

  其次,應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數據大體量、多樣化、動態性、高質量、高價值等特性優勢,提升全鏈條大數據產品質量和水平,創新大數據服務模式和業態,加快建設區域數據交易中心和行業大數據平臺,打造成熟行業應用場景,推動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和倍增作用。

  最后,應緊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潮流,培育人工智能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增強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基礎平臺能力。培育發展自動駕駛、智能醫療裝備、智能運載工具、智能識別系統、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推動智能產品的創新研發與集成應用。支持建設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加強大語言模型、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知識圖譜、決策智能等領域核心算法開發,在制造、零售、交通、醫療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創設更多應用場景。開發面向工業場景需求的工業軟件,推進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協同發展。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