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周報|楊植麟稱kimi月活超3600萬;李彥宏:大模型幻覺基本消除了

AI周報|楊植麟稱kimi月活超3600萬;李彥宏:大模型幻覺基本消除了

第一財經    2024-11-18

  “如果你要問我,過去這24個月,對行業而言,最大的變化是什么?那我的回答一定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覺,它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大大地提升了。”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表示。其背后,增強檢索(RAG)技術功不可沒,大模型會利用檢索到的信息來指導文本或答案的生成。

  點評:RAG并非新技術,Perplexity等AI搜索公司就用到了RAG。有AI研究者告訴記者,采用RAG的AI搜索方案本身并不難,各廠商都能用。采用RAG方案確實能讓大模型的回答給予更準確的資料,但還不能從本質上改進大模型的能力。第一財經測試發現,文心一言AI畫圖仍存在不能準確理解意圖、圖片亂碼等情況。不過,大模型本身的能力也在進步,例如OpenAI的o1系列模型提出的長思維鏈推理路徑,就能改善大模型回答的質量。

  楊植麟稱kimi月活超3600萬

  “我們去年也是這一天發布的產品,當時從1個用戶開始,現在用戶數超過3600萬。”11月16日,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在溝通會上透露,AI助手Kimi在10月月活超過3600萬,而且還在持續更快增長,他同時強調,提升留存是Kimi當前最核心的目標。這一天,月之暗面還發布了最新的數學模型k0-math,將在未來一兩周內將上線,對標OpenAI o1系列可公開使用的兩個模型:o1-mini和o1-preview,它具備很強的深度思考能力。楊植麟表示, AI產品包括AI技術接下來發展的重要能力應是更加深度的推理能力,能夠把現在只是短鏈路的簡單問答,變成更長鏈路的組合式的任務操作。

  點評:在溝通會上,楊植麟提及了一些對當下行業的看法。日前OpenAI原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公開表示,擴大預訓練的結果已經達到了平臺期。在楊植麟看來,AI的發展就像在蕩秋千,在兩種狀態之間來回切換,“一種是算法、數據準備好了,但算力不夠。”他認為,從Transformer架構誕生到GPT4的出現,更多的矛盾在于如何擴大規模(Scale),在算法和數據上不存在本質問題。但是到了今天,規模已經到達了一定的程度,會發現再加更多的算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其中核心問題是沒有高質量的數據。這時要做的事便是改變算法,突破瓶頸, “好的算法能夠釋放Scaling的潛力,讓模型持續變得更好。”

  xAI將融資60億美元,計劃再買10萬張英偉達GPU

  11月16日消息,有報道稱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AI公司xAI正計劃以 500億美元的估值,籌集新一輪最高6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購買10萬張英偉達 GPU,從而搭建Memphis數據中心,這很可能會對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改進產生顯著影響。消息稱 xAI 公司將于下周完成新一輪融資,其中50億美元來自中東主權基金,還有10億美元來自其他投資者。

  點評:馬斯克的AI創業公司xAI于2023年7月宣布成立,據其網站稱,該公司旨在“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此前xAI僅用122天,建成了全球最大AI集群Colossus,而該公司計劃未來將再翻倍增加10萬張 GPU,其中5萬張為更先進的 H200。

  馬斯克指控OpenAI試圖壟斷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

  11月15日消息,有報道稱埃隆·馬斯克與OpenAI CEO薩姆·奧爾特曼的恩怨不斷升級,他在一份法庭文件中指控OpenAI試圖壟斷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并在競爭中犧牲安全來取得領先。上周四晚些時候,馬斯克的律師在向加州奧克蘭聯邦法院提交的修改后的訴狀中寫道,“微軟和OpenAI顯然對自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壟斷(或接近壟斷)不滿意,現在正積極試圖消除xAI等競爭對手,方法是讓投資者承諾不為它們提供資金。”

  點評:目前OpenAI 暫未作出回應。馬斯克于去年創立 xAI,與OpenAI成為競爭對手,此后多次與OpenAI公開對壘。馬斯克為佐證 OpenAI 的反競爭行為,在文件中指出該公司通過高薪挖掘AI人才,以削弱競爭對手的人才來源,預計僅為 1500 名員工的薪酬支出將達到15億美元。

  OpenAI一名聯合創始人回歸

  11月13日,OpenAI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在社交平臺一篇帖子中表示,在離開總裁職位三個月后,他已重返這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他發文稱,“我一生中最長的假期結束了,回去建設OpenAI吧。”今年8月,格雷格·布羅克曼宣布休假到年底,曾引發他將從OpenAI離職的猜想。

  點評:在格雷格·布羅克曼回歸前,OpenAI多位高管陸續離職,包括前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聯合創始人約翰·舒爾曼和聯合創始人伊爾亞·蘇斯克沃。但目前看,似乎還看不出多名人員離職帶來的負面影響。格雷格·布羅克曼此次回歸,重新充實了管理團隊。

  摩爾線程啟動上市流程

  11月12日,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摩爾線程”)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啟動A股上市進程,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摩爾線程的AI計算芯片包括MTT S2000、MTT S3000和MTT S4000,其中MTT S4000是2023年12月發布的最新芯片,以上三個芯片FP32算力分別為10.6TFLOPS、15.2TFLOPS、25TFLOPS。

  點評:此前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啟動了上市輔導備案。摩爾線程成立于2020年,是上述幾家準備IPO的芯片企業中最年輕,但估值可能最高的。胡潤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摩爾線程以估值255億元排名第261位,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分別排第482名和第495名。對比之下,摩爾線程AI芯片FP32算力低于英偉達A100和H100。GPU集群上,摩爾線程則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從千卡集群向萬卡集群過渡。

  OpenAI分享AI數據中心建設計劃

  有消息稱,OpenAI已向美國政府官員分享了有關如何建造一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信息,該數據中心預計耗電量達5吉瓦(1吉瓦等于1百萬千瓦),規模將比目前正在開發的數據中心大五倍。OpenAI還呼吁擴大數據中心的能源容量,以確保其能在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領先優勢,同時建議政府加快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審批流程。

  點評:OpenAI的構想與“星際之門”有一些類似。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稱,OpenAI正在就耗資高達1000億美元的超大型全球數據中心項目規劃進行談判,項目包含一臺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AI超級計算機,項目預計將于2028年啟動。在擴大算力和獲得更多能源支持方面,OpenAI一直在努力。

  騰訊管理層稱AI給公司帶來切實的好處

  11月13日,騰訊控股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騰訊第三季度營收1671.93億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Non-IFRS)612.74億元,同比增長19%。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管理層則表示,AI給公司帶來了切實的好處,現在一大重點是通過AI來做更好的內容推薦、廣告推送,廣告推送精準度方面有很大的用武之地,這對收入增加有直接的好處。但管理層也提到,與一些美國公司的AI收入相比,騰訊在AI方面還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國內還沒有非常大的面向企業的市場,而很多海外企業則已經開始應用AI,例如用于提升業務效率。我們AI方面的收入比一些美國云服務提供商低不少。”

  點評:不僅國內企業在應用AI方面沒有美國企業迅速,騰訊管理層還表示,國內購買大量算力的AI初創公司也不算很多,因此對云業務規模增長的促進不會太容易,需要一步步來。騰訊此前也釋放了大模型擴大應用需要多點耐心的信號。9月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表示,起初很多人認為模型可以快速改變世界,后來又有一些悲觀,其實“短期高估進度,長期低估效果”都不可取。

  亞馬遜砸1.1億投資,推動Trainium芯片的AI研究

  11月13日,亞馬遜云計算部門(AWS)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項目“Build on Trainium”,將向科研人員免費提供其最新的AI算力,標志著該公司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在人工智能領域中與英偉達展開直接競爭。亞馬遜的這一決定旨在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員使用其基于Trainium芯片的計算能力,進而挑戰當前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英偉達。亞馬遜進一步表示,項目中創造的任何AI進展都將以開源方式發布,允許研究人員和開發者繼續推動他們的創新。

  點評:亞馬遜對AI也頗為重視,在8月亞馬遜還宣布了對OpenAI競爭者Anthropic的40億美元投資。據悉,AWS Trainium是一種專門為深度學習訓練和推理任務設計的定制機器學習芯片。作為“Build on Trainium”計劃的一部分,亞馬遜已經建立了一個包含多達4萬個Trainium芯片的研究UltraCluster,這些芯片專為AI的獨特工作負載和計算結構進行優化。

  披頭士樂隊借AI修復歌曲《Now And Then》獲兩項格萊美提名

  11月9日,2025年第67屆格萊美提名名單揭曉,傳奇樂隊披頭士(The Beatles)在解散近50年后,憑借AI的幫助,他們的最后一首歌《Now and Then》成功入圍“年度制作”和“最佳搖滾表現”兩項大獎,這標志著首個獲得格萊美提名的AI輔助歌曲誕生。

  這首引發廣泛關注的作品于去年末發布,其創作過程頗具傳奇色彩。《Now And Then》最初是約翰·列儂在20世紀70年代末錄制的一個小樣,但最終沒有全部完成。2022年,導演彼得·杰克遜和錄音師借助機器學習算法,把約翰·列儂的聲音從《Now And Then》的原始小樣中分離,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修復和增強,讓樂隊其他成員得以繼續參與完成這首歌。

  點評:雖然《Now And Then》是通過機器學習完成的,但它仍然在格萊美人工智能規則的范圍之內。目前的指導方針規定,“只有人類創作者才有資格提交格萊美獎的評審、提名或獲獎”,但包含人工智能元素的作品有資格進入適用類別。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