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機構認為越跌越該買?六張圖一覽亞洲芯片股處境
8月9日訊(編輯 瀟湘)關于人工智能的漲勢是否已經結束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但對一些投資者來說,以芯片股為代表的亞洲AI概念股的下跌,可能是一個買入的機會。
本周,亞洲科技股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兩日跌幅,但不少亞洲的基金經理仍在尋找新的買入機會,這反映出他們對支撐全球股市上漲的科技股浪潮的堅定信心。在他們的眼中,鑒于人工智能的長期前景依然不會減弱,臺積電、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公司仍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景順香港(Invesco Hong Kong)投資總監William Yuen表示,“考慮到近期的跌幅如此之大,在我們看來,其中一些公司肯定比兩周前更有吸引力。我們的趨勢是至少維持這些科技股的倉位,如果接下來出現更多的拋售機會,我們將會加倉。”
事實上,這場爭論觸及了數月來困擾股票投資者的一個核心問題:過去一年多時間里紅紅火火的AI交易浪潮是否終于來到了拐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質疑該行業是否還能不負眾望,以及回報是否能證明已經投入的巨額投資是值得的,爭議正在出現。
對此,以下六張圖,或許可以更為清晰地展現出亞洲芯片股當前的處境,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為何對這一行業保持信心?當前的風險又有哪些?
從權重來看,亞洲的科技公司目前正愈發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即使這些公司的股價正朝著自2022年底以來最長的周線連跌邁進。臺積電、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總市值已達到了1.2萬億美元,而十年前僅為3120億美元。根據業內的統計,它們如今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已從2007年底的不到4%增至了近15%。
盡管亞洲芯片股近期表現不佳,但分析師仍上調了對亞洲主要芯片股的盈利預期,這與美國芯片股的情況截然不同,自七月下旬以來,分析師們一直在下調對費城半導體指數的盈利預期。摩根士丹利在最近的大跌后已重新將臺積電列為了首選,理由是該公司“在拉長的半導體下行周期中具有高質量和防御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等人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則寫道,產品漲價和人工智能資本支出的持續走強,應該會成為亞洲芯片股的關鍵催化劑。
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的Q2財報均實現了穩健增長。分析師還表示,臺積電的利潤指引表明其尖端芯片的價格可能會上漲。根據業內匯編的數據,這兩家公司和SK海力士明年的盈利增長預計將達到26%-55%,而MSCI亞太指數平均的增長率僅為12%。
Lazard Asset Management的Ganesh Ramachandran表示,臺積電是在芯片行業占據主導地位的代工廠商,因此我們認為他們的地位相當穩固。至于SK海力士,該公司的存儲業務是一個周期性行業,現在才剛“開始復蘇”。
歷史對比顯示,盡管彭博亞太半導體指數已從7月份達到的高點下跌了近20%,但與過去20年中錄得的幾輪大跌行情相比,跌幅仍相對較小。如下圖所示,該指數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曾下跌了約80%。
亞太地區的科技股在近期下跌后變得更加便宜,這一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它們在投資者中的吸引力。隨著盈利共識的上升和股價的下跌,以遠期市盈率衡量的估值水平已跌破了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不過,盡管投資者保持樂觀,但他們同時也在建立對沖。本周,針對臺積電和三星股價進一步下跌的對沖保護需求激增,前者的波動率偏斜接近去年5月以來最看跌的水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