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瑤芯微:從科創孵化器跑出來的第三代半導體“小巨人”|新質生產力看張江

瑤芯微:從科創孵化器跑出來的第三代半導體“小巨人”|新質生產力看張江

科創板日報記者郭輝    2024-11-17

image

瑤芯微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王曙

《科創板日報》8月15日訊(記者 郭輝) “從進入張江集團的科創孵化器,到獲得來自張江的多輪投資,再到獲得政策和產業資源支持,公司立足于張江并借此得以快速在行業中成長發展。”瑤芯微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王曙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如是稱。

瑤芯微是一家從科創孵化器跑出來的第三代半導體“小巨人”。

image

近期,《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了位于上海張江科學城的瑤芯微公司。公司從剛結束的被視為半導體產業發展風向標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撤下來,部分展品物料還暫時堆放在公司前臺空地。在該展會上,第三代半導體成為參展廠商最多、行業應用最豐富、發展前景最受看好的技術領域之一。

據介紹,由于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導體國產供應鏈的成熟,過去一年器件成本大幅下降。王曙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專訪表示,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電源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最新已經具備系統性成本優勢,并且持續降本路徑明確。同時,國內也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應用市場,未來碳化硅的行業滲透也將進一步提速。

除備受關注的碳化硅,受電動汽車、光伏儲能、計算中心等應用的催生,包括MOSFET、IGBT等在內的傳統硅基功率器件,目前逐漸擺脫半導體產業下行周期,在今年迎來強勢成長的行情。在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更多像瑤芯微這類有能力覆蓋不同場景、不同品類功率產品的芯片公司,在張江這樣的科創產業集中地,將步入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碳化硅進入快速滲透期:器件已具備系統性成本優勢

今年以來,多家功率半導體領域頭部企業釋出漲價信號,各主流晶圓廠產能滿載,復蘇之勢超出不少從業者預期。其中,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作為一大新興產業,過去三年的發展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成長階段。

王曙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專訪表示,國內從2020年開始碳化硅產業化,比亞迪開始在汽車中搭載碳化硅器件,再到2021年之后逐步向充電樁、光伏、工業電源領域應用,目前整個第三代半導體的市場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作為芯片廠,能夠很明顯感受到客戶的需求還處于不斷提升的過程當中。

據介紹,瑤芯微主要圍繞整個能源產業鏈,提供功率芯片的全套產品,包括高中低壓不同電壓等級,碳化硅及硅基不同產品類別。從發電側的光伏、風電,包括儲能,到輸電側的特高壓,再到用電側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電機/電源、服務器、白色家電、消費電子等,都可以提供完整的功率芯片解決方案。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應用中,可以提供主驅、電池、OBC、底盤、熱管理、車身等在內的功率芯片整體解決方案。

image

image

碳化硅產品性能無論是頻率、耗電量、能量損耗等方面,都優于硅基芯片,未來對包括IGBT和超結MOSFET在內的器件都有取代的機會。過去幾年,碳化硅產品的一大問題在于成本比較高,國內的供應鏈也并不穩定,一些客戶選用碳化硅器件導入終端應用的速度沒那么快。

但就在今年,王曙觀察到,一個很明確的變化是碳化硅芯片的成本降得非常快,同時國產的供應鏈也迅速配套成熟。

新能源車是目前碳化硅商用進展最快的領域。據王曙介紹,現在碳化硅相對硅基器件,已經在汽車中形成系統性的成本優勢。

這意味著,即使單顆的碳化硅器件要比IGBT等硅基產品貴兩到三倍,但由于碳化硅的能量損耗更低,能夠使電池續航里程更長,耐高溫特性可以讓散熱的配置不需要過高,同時碳化硅性能優勢還可以減少許多外圍的磁性元器件用量。“所以今年能夠看到搭載碳化硅器件的車型越來越多。”

除了新能源車外,充電樁的應用趨勢也已經非常確定。王曙表示,在30kW、40kW以上的充電模塊中,碳化硅的方案也同樣具備了系統性成本優勢。

此外在高效率電源應用中,尤其是與AI計算相關的對功率密度要求較高的服務器電源中,碳化硅的導入速度也有較快提升。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國SiC和GaN功率器件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達19.72億美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79%。其中2024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預計將增至26.23億美元。

國內幾乎成了碳化硅產品應用最主要的市場。在王曙看來,新能源車、充電樁、工業電源、光伏等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也基本以國內為主,加上國內碳化硅材料環節的擴產,國內芯片公司的產品價格相比國外也形成明顯優勢。

立足張江面向全球 行業“小巨人”耀光芒

瑤芯微成立于2019年8月,此后四年多的發展時間里,陸續完成多輪融資。正如瑤芯微合伙人陳開宇所說,數輪的資金注入,幫助這家立足上海張江、面向全球市場的國產芯片企業,實現了“火箭助推器式”發展。

王曙稱,瑤芯微還只是一家創業公司。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家位于上海張江的芯片企業,在產品線、分布全國的業務和公司架構設置、高端客戶群等方面,已頗具備許多發展成熟的大企業的模樣。

多產品線研發跟市場導入,與多個核心要素緊密相關。王曙認為,分別包括產品本身的技術能力,供應鏈能力的支持,還有來自頭部客戶的牽引。

2019年成立后,瑤芯微最先建立了MEMS和硅功率器件產品線,并在2020年正式啟動碳化硅的產品布局,拉通國產供應鏈,開始向頭部客戶進行市場導入,瑤芯微也是當時最早入局碳化硅器件的廠商之一。

瑤芯微目前將公司總部和核心人員設置在上海張江。同時,他們也根據業務需求,在西安、成都設置了兩大研發中心,并在深圳設置了銷售中心。

王曙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瑤芯微未來發展仍將立足張江。從瑤芯微2019年成立后就進入了張江集團的科創孵化器,后來又加入了張江高科的“895創業營”,張江給予了公司房租減免等政策優惠、并幫忙協調對接產業資源,同時還拿到了來自張江的多輪投資,公司借此也得以迅速在行業中發展起步。

“上海不僅有著集成電路領域最關鍵的人才資源,張江的科技基礎也比較好,上市公司眾多,科學園對科技企業的全流程發展支持都形成了穩固的理念和方法論。同時,上海下游汽車產業及配套的Tier1廠商,都是公司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