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大腦”已鏈接41個區縣、1031個鎮街“神經網絡”延伸到1.1萬個村社
今年夏天,重慶雖持續高溫,卻有效避免了大規模森林火災,這一結果與森林火險隱患數字化防控密切相關。
原來,針對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下稱“市治理中心”)通過接入森林防火告警終端、森林地表探測器等多類傳感器、攝像頭,形成“森林消防”跑道綜合駕駛艙,形成疊加指揮調度系統短信指令、在線標繪等功能,大幅提升了全域全時森林火險隱患排查“掛圖作戰”能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1月正式設立,定位為“城市大腦”的市治理中心,目前已鏈接41個區縣治理中心“實戰樞紐”、1031個鎮街基層治理中心“聯勤聯動”作戰平臺,其“神經網絡”延伸到1.1萬個村社,形成“實時、快速、精準、有效”多跨協同處置能力。
▲2024年7月,重慶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中心正在對全市渣土車情況進行監管。記者 李雨恒 攝
治理體系重構
建立1個市級、41個區縣及1031個鎮街治理中心
“陶家鎮銅陶北路,一輛渣土車違規上路……”10月10日一早,九龍坡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平臺大屏幕上,跳出一則提示信息。
平臺隨即將信息發送至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九龍坡區住建委等部門后,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了及時處理。
數字重慶建設推進以來,市治理中心上線“渣土車監管一件事”應用,整合全市建筑施工工地、交通路口等多處路前端智能設備,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精確識別渣土車違法違規事件,實現24小時市內主要通行道路全天候、全覆蓋監管。
“依托市治理中心預案設計,渣土車冒裝違規事件辦理時效從‘按周計’提升為‘按小時計’?!本琵埰聟^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稱,目前轄區內渣土車違規現象明顯減少。
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設“城市大腦”“實戰樞紐”“聯勤聯動”三級貫通體系,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區縣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鄉鎮(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形成“市帶區縣、區縣帶鎮街”格局。
目前,重慶市已建立1個市級治理中心、41個區縣治理中心和1031個鎮街治理中心并實體化運行,實現基層治理體系整體重構。
三級高效聯動
市、區縣、鎮街高效聯動 提升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
10月9日上午,江北區環衛管理所數字科科長鄒澎打開電腦,登錄江北區化糞池危險源監管系統,該區每一處化糞池沼氣的實時狀態,在這套系統中一覽無遺。
“嘀、嘀……”突然電腦響起警報聲,屏幕上出現小紅圈,標注顯示在江北塔山公園附近一處公廁化糞池,其沼氣濃度超標。
鄒澎立即通過系統進行處理。與此同時,江北區寸灘街道工作人員熊勇,在手機上接收到“渝快政”平臺發出的信息后,迅速趕到現場。不一會兒,化糞池沼氣濃度指標恢復到預警值以下。
這是市治理中心架構中“化糞池危險源監管一件事”應用場景。
“在城市治理中,通過運用智能化技術,實現對化糞池危險源氣體實時監測、預警和遠程監控?!苯眳^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該區通過對轄區內化糞池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化解了此前不同地區對化糞池氣體濃度監測不力、事件處置全靠人工、多頭管理責權不清等“痛點”。
“實現‘市、區縣、鎮街’三級高效聯動,這是市治理中心高效運行的核心要義。”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重慶市采取“兩步走”方案:第一步,統一設置“跑道”,全市各區縣、鎮街按照這個“跑道”去對接。第二步,統一設置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要求全市所有數據按照指標體系進行對接收集,建立起“市、區縣、鎮街”一體化的三級聯動系統。
▲2023年12月6日,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勞動二村29棟化糞池旁,工作人員結合“移動巡檢終端”和地下有限空間危險源(化糞池)人工智能管控機器人進行情況處置。記者 張錦輝 攝
截至目前,重慶市在市級層面建成“城市大腦”,初步形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基本能力;在區縣層面建成“實戰樞紐”,實現“有場所、有機制、有專人”;在鎮街層面部署“聯勤聯動”平臺,開發上線智能要素超市、“一表通”智能報表等應用,大幅提升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
建成多個核心功能模塊
“一屏掌控”“一鍵智達”“一貫到底”數字化協同場景越來越多
山城重慶,高樓林立,及時找出高層建筑的隱蔽火患尤為重要。
為此,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謀劃建設“高樓消防”應用,對全市4萬多幢高層建筑逐幢賦予“高樓消防碼”,并對每幢建筑按照“重大、較大、一般、較低、低”5級火患風險實行“紅、橙、黃、藍、綠”分色預警。
當前,市內每幢高樓的消防碼都綁定了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消防設施維保單位等信息,防患于未然。
建立消防風險“一張圖”,亦是市治理中心重點運行功能之一。
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三級治理中心中的市級治理中心正在提速建設,已經升級數字駕駛艙、掌上指揮室等多個核心功能模塊,以及任務中心、事件中心等多類重點能力組件,包括推動指揮調度系統5G外呼、融合組會能力項視聯網集成,通過視聯網融合市、區、街鎮調度,實現同時呼叫無人機、布控球等多種設備。
▲2024年9月4日,豐都縣雙龍鎮,志愿者正利用無人機巡邏,排查森林火患。記者 羅斌 攝
接下來,市治理中心將錨定“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這一建設目標,按照“基本能力建設、基本能力貫通、基本能力實戰實效”三個實施階段,從實時精準監督評價能力、感知預警能力、全域全時“掛圖作戰”能力、“一屏掌控”指揮調度能力、高效協同閉環處置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持續提升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能力。
計劃到明年底,全市智能分撥、智能預案、生成式業務事項等大模型能力將基本成熟,建成20個三級治理中心和基層智治的AI大模型應用場景,不斷推進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建設,形成一批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標志性成果。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原標題:
變“治理”為“智理” 我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建設提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