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雙十一電商物流破新高貨運物流數智化提速
新華財經鄭州11月16日電(記者李文哲)一年一度的“雙11”電商大促落下帷幕,物流行業又一次跑出“加速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中國電商物流指數顯示,受“雙11”預售期、“搶先購”等活動及各地出臺家電消費補貼等多重因素推動,10月的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創近5年新高。
貨拉拉平臺大數據顯示,在鄭州區域,貨運訂單整體較上個月增長10%,較去年“雙11”增長30%。目前,鄭州訂單增長明顯的區域有金水、管城、中牟、新鄭,訂單增長顯著的行業為日用調味、鞋服布料、裝修建材。其中,中牟訂單主要集中在全國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萬邦,新鄭訂單集中在建材市場華南城。
貨運是物流行業的主力軍。在物料較重、貨物較多的情況下,商家為何仍然選擇使用網絡貨運?鄭州物流協會秘書長魏長龍認為,對于車貨匹配的網絡貨運平臺而言,批發市場之類的業務場景更方便實現門到門、點對點的服務,“物流服務是生產性服務業,需要跟隨商流變化而變化,物流服務要向平臺化方向發展”。
貨運訂單的增長,也驅使貨運司機增加數字貨運平臺的使用頻率。46歲的王建強從事貨運行業多年,幾年前,他開始接觸網絡貨運平臺,目前已在貨拉拉平臺做了三年貨車司機,對平臺規則“了如指掌”。
最近,平臺新推出“拼單”功能,允許用戶與他人共享貨運空間,以降低成本并提升貨運效率,引起了王建強的興趣。“雙11”期間,他穿梭于各個批發市場,每次接完首單后就開始“拼單”。
“后臺會自動識別訂單是否順路,司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搶單。”王建強說,總之就拉一趟貨,有兩單的收入,還是比較滿意的。但在淡季單子少的時候,不建議拼單,因為會比較消耗訂單的時長。
“拼單”等產品功能的推出,有效提升了貨車的利用效率,貨拉拉“智慧大腦”通過提前把順路的兩單“拼”好,讓司機跑更短的路程可以接更多的訂單。據貨拉拉透露,在拼車完單量排名第一的城市東莞中,微貨、小貨、大貨等貨車車型的拼單流水均高于快車單。
據介紹,早在2019年,貨拉拉就正式引入算法,把“人、車、貨、路”這些物流行業要素數字化、智能化重新組合匹配,通過機器學習的智能交易引擎,基于貨運行業最完整的車型庫及海量訂單、司機、用戶多維度特征做最佳的訂單分配決策。
貨拉拉大數據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臺貨運需求配對率超過90%,平均每小時可以成功配對超過8萬筆訂單;以貨拉拉企業版為例,目前已經合作客戶超過150萬家,幫助過往合作客戶節省10%至20%運輸成本。
“原來市場足夠大,很容易實現貨物的配載。但未來,物流服務要做精準化運營。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肯定離不開物流技術和智能設備的助力。”魏長龍說,各家物流企業無論是采用新技術還是新模式,無論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運營,都是在比拼誰能提供更有性價比的服務。
2022年由G7物聯與易流科技合并成立的G7易流,如今是一家公路貨運行業物聯網軟件服務公司,致力于提升產業生產力。通過結合物聯網智能終端和云端算法,可提供覆蓋車輛位置與軌跡、司機駕駛安全管理、貨物溫度管理、貨物流向管理等豐富場景的軟硬一體的車隊數字化管理服務。
據了解,G7易流的客戶已覆蓋超80%的上游頭部貨主以及超過35000家下游的中小物流企業。目前,平臺全場景物聯網設備連接量超過500萬,每天應用程序接口調用量超過1.43億次。
在G7易流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翟學魂看來,從2020年以后,隨著企業側對生產資料需求的大幅度縮減,物流行業整體的運價在下降,大宗運價下降超過24%。隨著市場格局的改變,以及需求的通縮,物流行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下半場”,且競爭日趨激烈。
“當下,除了數據,一切都是過剩的,下半場的一線生機正在于數據。”翟學魂強調,如果能夠在窘迫的產業里,發現可以改變產業結構的稀缺的數據,并讓這些數據形成閉環,產生飛輪效應,就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