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等六地政策對比|中國無人駕駛產業發展背后的城市競速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正式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無人駕駛也被列為汽車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后的九年時間里,從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重點城市,都將自動駕駛汽車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并陸續出臺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逐步構建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政策體系,為更高階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持續鋪路。
頂層設計的背后,是各個城市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各個城市之間也在上演著暗流激蕩的產業競賽。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六個率先實現無人化載人道理測試和示范應用的城市,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角逐更為激烈。
不過,在自動駕駛的推進過程中,安全員逐漸從主駕移到副駕、再到后排,最后到遠程操控、徹底實現車內無人,作為自動駕駛終局的無人駕駛,考驗的依然是城市的產業基礎與政策的推進力度。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六個城市都發布了針對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和示范應用申請、運營以及監管方面的政策法規。從各地發布的政策來看,雖然在具體要求方面的框架大體一致,但城市之間無人駕駛實際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情況也有不小差距。在政策推進速度和無人駕駛落地速度更快的武漢,無人駕駛在技術可行性得到驗證的基礎上已經率先向產業化方向更進一步。
無人駕駛車輛申請:安全有序,各地政策日趨便利化
聚焦自動駕駛車輛的規模化、無人化、商業化試點示范目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六個城市分別出臺了相關政策,針對自動駕駛車輛的申請、測試、監管等全流程制定了實施細則。
從無人駕駛車輛的申請政策(申請周期、申請流程、申請數量)來看,相較于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和北京堅持安全有序的原則,相關政策更為便利,申請周期和申請流程也更為簡化。
在武漢,根據《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三同”(同車型、同系統、同架構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車輛只需2個月即可實現無人化商業試點應用落地,非“三同”車輛的申請周期也只需4個月左右。
在北京,今年以來相關政策也在逐步放開。根據近期升級發布的《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便利化措施管理細則(試行)》,主體已獲得政策先行區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資質,擬在該階段批量增加“三同”車輛,全無人規模化商業試點應用的申請周期縮短至2.5個月,非”三同”車輛申請周期縮短至3.5個月;此前,北京全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的申請周期長達4-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這一過程,在重慶至少需要5個月,上海、深圳、廣州(測試階段)則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
從無人駕駛車輛申請流程來看,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只需經過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商業化試點)三個步驟,較廣州、深圳、重慶永川更為簡化。在武漢和北京,只要首批拿滿資質后,“三同”車輛后續申請只需要經過商業化試點和示范應用兩個測試階段。
在堅守安全有序的原則之下,更為簡化和便利的政策更有利于無人駕駛技術驗證與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擁有自動駕駛測試車輛超過千臺;武漢擁有常態化運行的自動駕駛車輛近500臺,其中全無人車輛超300輛,位居全國首位。
無人化載人測試和應用:北京起步最早,武漢落地最快
2022年4月底,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率先發布首批“無人化示范應用道路測試”通知書;2022年8月,武漢也發布了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率先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隨后,廣州、上海、深圳等地也陸續開啟無人化載人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
記者了解到,在無人化載人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過程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六個城市都對無人駕駛車輛資質要求、保護車配比、遠程安全員的配比作出相關的政策規定。
從資質要求方面來看,北京、深圳、武漢政策走在全國前列。以北京和武漢為例,相關企業獲得商業化試點通知書即可開展無人駕駛收費服務。但在廣州和上海,相關政策更為復雜。
無人駕駛保護車配比方面,武漢、廣州、深證及重慶沒有相關要求。上海政策方面沒有給出具體規定,但初期需要每車需配備1臺安全車;而《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便利化措施管理細則(試行)》則明確要求初期每車需配備1臺安全車。
在遠程安全員配比方面,《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提出“開展遠程駕駛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時,應有遠程安全員實時實時監控”,但沒有明確的人車配比要求;北京相關文件中要求每臺車配備1名遠程安全員;廣州則明確規定遠程測試初期人車比1:1,后期最多1:3;上海、深圳、重慶則要求初期人車比1:1,但后期要求尚未明確。
而在推動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方面,武漢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大,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里程和開放區域數量均保持全國第一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單向里程),覆蓋武漢12個行政區,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觸達人口超770萬。上海則實現自動駕駛開放測試總面積達 912 平方公里,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達1003條,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在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已完成160平方公里建設,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余公里,正加快推進后續440平方公里擴區。自2018年以來,廣州市也已開放505條城市測試道路、里程約957公里,覆蓋6個行政區。在深圳,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開放總里程已經達到944公里。在重慶,永川全域開放了1385公里的道路作為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和示范應用道路。
從測試驗證到商業化試點:標準規范和基礎設施待完善
無人化是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終極追求,是實現其普遍推廣應用的必要條件。在各個城市的引領帶動下,我國已經進入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的關鍵階段——商業化試點階段。
從2022年8月至今,我國無人化載人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已接近兩年,在各地政策的支持下,頭部自動駕駛企業經過了嚴格的申請考核與科學的運行監管,自身的技術能力與穩定性已得到較為充分的評估驗證,正加速從測試驗證邁入商業化試點階段,帶動更多城市陸續開放無人化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
不過,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規模限制與技術進一步迭代的矛盾。
當前,中國自動駕駛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完善標準規范和基礎設施等配套環境,為企業無人化測試、示范和商業化應用提供引導與支撐,也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
未來,期待各個城市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自動駕駛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更多領域和場景的應用,為我國自動駕駛商業化的真正落地提供保障。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