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文化建設年報七大看點可關注,繼續打拼“顏值+內在”,這20家更亮眼
5月20日訊(記者 林堅)當前,備受證券業關注的文化建設評估工作仍正在進行。5月20日,在與“愛”有關的時間節點,券商一年一度的文化建設年報率先在中證協官網陸續公示,最是搶眼。在官網還未公示前,就有不少文化建設有關的負責人表示,“各券商都盯著協會官網刷新了,一更新,公司也要同步對外展示。”
作為每年最值得觀察證券業文化建設變化的“窗口”,亦是文化盛宴,經過記者跟蹤報道以及整理,九成券商文化建設年報的完成度較高,多數券商年報別出心裁,獨具風格。
對于文化建設年報撰寫,中證協曾在《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年度報告編制指引》中有過重點引導與提點,包括“語言簡潔、易懂,力戒空洞、模板化”,這也最新體現在了2023年年報之中。2023年,券商文化建設年報至少有七大看點值得關注:
加強文化建設是證券行業的重點工作之一,對此,券商常想常新。在過去的一年中,記者對此有所跟蹤,發現券商同行既有加強橫向聯系,也從彼此的工作中縱向找取經驗,尤其是文化建設年報以及公司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也正是因為行業共百萬字、沉甸甸的“高顏值”文化建設年報,這些通宵達旦、伏案執筆的勤苦勞動,讓文化建設年報、評估工作為證券業的發展添上重要一筆。
自然,文化建設工作并不可被真正量化,正如不少券商企業文化以及黨辦工作人員談到,或許分數很重要,形象展示也很重要,但文化建設沒有優劣之分,更不是競賽,如何能將文化理念和道德規范嵌入到各個環節,以良好的文化積淀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這才是券商真正在做、也應該在做的文化建設工作。
看點一:“顏值”更加抗打,原創排版更受追求
業界打開文化建設年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排版,藝術風格等要素,這是一種直觀的閱讀感受,再是細看內容。
記者看到,至少首創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銀河證券、廣發證券、長城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信證券、華福證券、國投證券、長江證券、華創證券、五礦證券、中信建投、萬聯證券、摩根士丹利、華源證券、山西證券、華龍證券、中天國富證券等20家券商排版都比較精美。
看點二:“經營+文化”內容更實更細,篇幅更長
對于文化建設年報而言,外在顏值并不是最為關鍵,年報內容才是看點所在。不少券商在年度文化特色案例部分,做了細致闡述。
銀河證券定位于“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銀河動態的官宣渠道、凝聚文化的在線陣地、銀河員工的精神家園”,開設“中國銀河CGS”微信訂閱號,結合公司全新發展戰略,通過新聞資訊快速發聲、重點新聞整合包裝、品牌故事精耕細作等方式,持續講好銀河文化故事。此外,銀河證券作為持續貢獻促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金融力量,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國際化布局響應并服務于國家戰略,同時緊密結合市場發展趨勢,致力構建全方位、高質量的跨境金融服務生態圈,服務客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國際化投資需求。
中信證券通過個案來分享自己的文化建設精髓。據了解,公司統一客戶聯絡中心(杭州)團隊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員工平均年齡26歲、司齡四年左右。近三年,這支年輕的團隊勇于擔當、堅守崗位,圓滿完成非現場服務的保障任務,全力承接每位客戶的服務需求,在呼叫中心這個以高流失率著稱的業務領域保持員工留任率90%以上,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在本案例中,對杭州客服中心以企業文化建設激發員工創業激情和團隊凝聚力的成功經驗進行了總結介紹。
2023年時值華福證券成立35周年,定義為“自我革命年”,在不斷健全自身文化體系的同時,積極研究建設和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堅持把品牌意識貫穿文化建設全過程,統籌謀劃、融合打造、示范引領,有效推動文化品牌創建工作提質增效。
華西證券公司深入開展文化建設探索和實踐。對內,公司在持續挖掘優秀案例,宣傳文化榜樣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華西故事我來講、文化賦能促發展”主題演講比賽,掀起了一股文化學習和交流熱潮;對外,公司積極“走出去”,主辦了“首屆私募行業文化建設論壇”,分享公司的文化建設實踐經驗,傳播行業文化和公司品牌文化。
長城證券融媒體創新工作室、金哥品牌文化創新工作室聯合舉辦長城證券品牌文化新春會,以公司深圳總部作為主會場,聯合上海直播間、貴陽直播間、江西投資者教育基地作為線上分會場,在長城煉金術APP、長城證券視頻號等公司官方平臺同步直播,聯動打造國風特獻直播,共同走過長城證券的春、夏、秋、冬。“四季如歌一路征鳴——長城證券品牌文化新春會”直播共計8.4萬人次觀看,“”APP端口共計6.1萬人次觀看。此次直播活動是長城證券在品牌文化建設方面的創新嘗試。
招商證券將文化建設緊密融入國家大局、招商血脈、行業文化、公司發展四個維度,在實踐中形成“家國情懷、蛇口精神、行穩致遠、同心共進”的文化品牌,總結梳理了文化建設的實踐做法及成效,以期為促進行業文化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券商企業文化品牌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金圓統一證券作為首家兩岸合資證券公司,致力于推動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公司黨支部堅持黨的領導,以“金帆領航”黨建品牌為核心,將黨建工作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聚焦深化兩岸交流、推動臺企資本市場發展。通過舉辦“海峽金融論壇·臺企發展峰會”、積極服務臺資企業等舉措,搭建兩岸金融溝通平臺,助力臺企高質量發展。
國元證券舉辦首屆文化建設嘉年華,其間發布了國元證券《宣傳冊》《企業文化手冊》《滴水集—國元證券創新發展案例摘編》《行業榮辱觀案例》等一系列文化產品,并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學習宣傳效果,瞄準“小切口”做文化建設“大文章”,在全公司內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興業證券始終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興業證券古田投教基地在證券行業首創紅色投教特色模式,將閩西紅色金融發展歷程和興證投資者教育有機融合,探索打造出“紅色投教+國民教育+紅色生態+鄉村振興”的四大特色模式;興業證券司史館是證券行業首家以展示行業歷史和公司歷史為主題的司史館,也是福建首家證券歷史主題博物館。
近年來,湘財證券堅決貫徹落實中國證監會對于投資者教育工作的精神,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逐步完善公司整體“大投保”格局,以國家級投教基地和兩家省級基地為依托建立“投資者教育+糾紛調解+文化建設”多元化的投保投教綜合服務平臺。
看點三:人才、廉潔從業薪酬、聲譽管理都在范疇內
申萬宏源認真踐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理念,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的企業發展觀,將“于安思危行穩致遠”的風險管理理念貫穿業務全過程,持續夯實一體化風險管理政策的落實執行力度,通過創新對風險文化和集團化、穿透式風險管理政策的宣導方式和建立“研究智庫+風險管理”的協同機制,持續提升全員風險防范意識、責任意識和敬畏意識,不斷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
中信建投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及自律規則,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制定公司《合規文化深化年(2023)工作方案》,在“合規文化根植年”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深入推進公司合規文化建設。
華泰證券以風險管理為錨,主動作為將“守土有責、行穩致遠”的風險管理文化深植于心,公司舉辦“泰然馭風”風險管理文化宣傳月活動,不斷深化風險管理文化對全員的滲透力度和觸達深度,提升風險管理文化的傳播力,此外公司還啟動風險管理文化宣傳月活動。
國融證券創造有利于員工全面發展的環境。持續優化激勵與約束并重、長期與短期兼顧的長效激勵機制;堅持有效激勵與問責監督相統一;加強選人用人及員工行為規范。萬和證券進一步完善人員選聘環節的審核把關機制,嚴防“帶病”錄用、提拔。進一步優化人員考核與薪酬管理機制,實行“一票否決”。對各業務條線激勵約束辦法進行了修訂與完善,強調激勵與約束并舉,避免短期激勵、過度激勵等不當激勵行為。通過開展內部招聘等方式向員工提供平等的機會,有效保護員工合法權益。
看點四:持續構建特色企業文化體系
財達證券持續打造特色文化,正式發布《財達證券企業文化理念體系(2.0版)》,確立“誠樸財達”文化品牌;中信建投制定并發布《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方案》《關于響應協會倡議深入踐行行業榮辱觀的工作方案》,推動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中航證券談到,公司著力打造軍工特色券商文化。
在2023年,德邦證券推出了一項創新的企業文化推廣策略,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名為“職場神級人物大放送”的視頻,巧妙地將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與職場幽默完美融合。視頻以輕松幽默的方式,鼓勵員工遠離負能量,積極尋求改變,以實現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
西南證券堅持特色彰顯,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從“品牌形象基礎系統、品牌形象宣傳系統、子品牌形象系統、品牌形象文創系統”形成品牌形象管理、品牌意識深化、品牌故事傳播等全方位的文化品牌建設機制,塑造高識別度、值得信賴的文化品牌。通過主題教育、公司領導宣講、黨風廉政建設、新員工培訓、各類專題培訓、部門談心談話等有效方式,增強文化品牌意識。
國投證券以《關于進一步鞏固推進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工作安排的具體工作計劃(2022-2024)》為原點,以進一步深化戰略融合、著力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操守、打造形成特色公司文化、持續強化文化認同等四項重點工作為主線,一脈相承堅決落實2023年度計劃內工作。以國投證券文化體系內容煥新為起點,以企業文化發布會、“文化信使”選拔、文化故事分享會、行業文化宣導活動、文化知識競賽、文化吉祥物運營、文體賽事為貫穿,一氣呵成打響“敬初心綻未來”國投證券文化品牌,探索形成文化培訓體系化、文化環境可視化、文化活動品牌化、文化宣傳立體化、榮譽表彰體系化的“五化”工作范式,公司特色文化體系性規范性、員工文化建設素養顯著增強。
經過三年的實踐與沉淀,山西證券在廣泛凝聚文化共識的基礎上,通過“樹立特色文化品牌、開展特色文化實踐”帶動公司文化建設全局,“夢想”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活動是公司持續發揮證券機構人才、資源優勢,帶動“員工、客戶、社會”廣泛參與,聚集公益基金會平臺效應的重要舉措,通過特色公益志愿活動實踐,全方位凝聚文化共識,立體化展現品牌形象,持續增強公司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責任意識、大愛精神廣泛傳播行業及公司文化理念和正面形象。
多年來,長江證券堅持文化與品牌的有機結合,立足行業文化建設根基,探索打造以“忠誠”為特色的文化品牌,持續深化行業特色文化品牌建設的社會影響力,全力推動證券行業文化建設與社會的共識、共情、共振,助力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踐行金融強國的使命與擔當。
在東吳證券成立三十周年之際,公司深化與迭代了文化理念體系,在原先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新增了治企方略與東吳圖景,將企業文化共識、核心理念內化于文化品牌的傳播中,與公司總體戰略保持高度一致。
中郵證券作為央企券商,郵政的券商,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緊密圍繞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深刻踐行證券行業文化,并在中國郵政母文化的沃土中生根發芽。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