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民生證券:量子計算——AI與新質生產力的“未來引擎”

民生證券:量子計算——AI與新質生產力的“未來引擎”

民生證券呂偉    2024-11-16

摘要

量子計算有望成為解決AI算力瓶頸的顛覆性力量。與傳統計算相比,量子計算能夠帶來更強的并行計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同時,量子計算的運算能力根據量子比特數量指數級增長,在AI領域具有較大潛力。海外科技巨頭帶動量子計算產業發展,IBM、微軟、谷歌等公司先后發布量子計算路線圖,與此同時,國內量子計算產業與海外科技巨頭差距不斷縮小,2024年1月16日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 ”上線運行可以一次性下發、執行200個量子線路的計算任務,比國際同類量子計算機具有更大的速度優勢。

量子計算軟硬件基礎設施不斷成熟,為商業化落地打下良好基礎。當前全球范圍內針對量子計算機,已經形成超導、離子阱、光量子、中性原子、半導體量子等主要技術路線,以及以量子門數量、量子體積、量子比特數量等核心指標構成的性能評價體系。量子計算云平臺將量子計算機硬件或量子計算模擬器與經典云計算軟件工具、通信設備及 IT 基礎設施相結合,為用戶提供直觀化及實例化的量子計算接入訪問與算力服務。軟件方面,量子算法不斷發展中,在當前硬件條件下重點是綜合考慮NISQ算法的容錯代價與算法性能之間的平衡,量子軟件體系處于開放研發和生態建設早期階段,正在不斷成熟。

量子計算有望賦能千行百業,開啟8000億美元藍海市場。據ICV數據,2023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約47億美元,預計2035年有望超過8000億美元;其中,金融、化工、生命科學領域有望更加受益量子計算產業發展:

1)金融領域:量子計算應用有望在優化預測分析、精準定價和資產配置等問題中產生優勢;

2)化工領域:量子計算應用探索主要通過模擬化學反應,達到提高效率、降低資源消耗等目的;

3)生命科學:可以用于評估藥物研發的成本、時間、性能等實驗值;

4)密碼學:量子加密理論上是不可被破解的;

5)交通物流:量子計算應用主要聚焦組合優化問題,以更優方案實現路線規劃和物流裝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投資建議:量子計算有望顛覆經典計算架構,成為解決AI算力瓶頸的顛覆性力量,或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建議關注國盾量子、科大國創、神州信息、科華數據、中國長城、光迅科技等量子計算相關標的,以及電科網安、吉大正元、格爾軟件、國芯科技、浙江東方、亨通光電等量子加密通信標的。

風險提示:量子計算技術發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1 量子計算或成為解決AI算力瓶頸的顛覆性力量

1.1 量子力學顛覆經典計算體系,帶來空前加速

量子計算是基于量子力學的獨特行為(如疊加、糾纏和量子干擾)的計算模式,基本信息單位為量子比特。據微軟,在物理學中量子是所有物理特性的最小離散單元,通常指原子或亞原子粒子(如電子、中微子和光子)的屬性。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中的基本信息單位,在量子計算中發揮的作用與比特在傳統計算中發揮的作用相似,但經典比特是二進制、只能存放 0 或 1 位,但量子比特可以存放所有可能狀態的疊加。量子計算所運用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

1)量子疊加:處于疊加態時,量子粒子是所有可能狀態的組合,它們會不斷波動,直到被觀察和測量;以拋硬幣為例,經典比特可以通過正面和反面來度量,而量子比特能夠代表硬幣的正反面以及正反交替時的每個狀態;

2)量子糾纏:糾纏是量子粒子將其測量結果相互關聯的能力,當量子比特相互糾纏時,它們構成一個系統并相互影響,人們可以使用一個量子比特的度量來作出關于其他量子比特的結論,通過在系統中添加和糾纏更多的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可計算指數級的更多信息并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3)量子干擾:量子干擾是量子比特固有的行為,由于疊加而影響其坍縮方式的可能性,量子計算機旨在盡可能減少干擾,確保提供最準確的結果。

與傳統計算相比,量子計算能夠帶來更強的并行計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據賽迪智庫,量子計算通過量子態的受控演化實現數據的存儲計算,可以分為數據輸入、初態制備、量子邏輯門操作、量子測算和數據輸出等步驟,其中量子邏輯門操作是一個幺正變換,這是一個可以人為控制的量子物理演化過程;經典計算機的運算模式為逐步計算,一次運算只能處理一次計算任務,而量子計算為并行計算,可以同時對2^n個數進行數學運算,相當于經典計算重復實施2^n次操作;同時,傳統芯片的特征尺寸很小(數納米)時,量子隧穿效應開始顯著,電子受到的束縛減小,使得芯片功能降低、能耗提高,將不可逆操作改造為可逆操作才能提高芯片的集成度,量子計算中的幺正變換屬于可逆操作,有利于提升芯片的集成度,進而降低信息處理過程中的能耗。

量子計算的運算能力根據量子比特數量指數級增長,在AI領域具有較大潛力。在經典計算中,計算能力與晶體管數量成正比例線性關系,而量子計算機中算力將以量子比特的指數級規模增長,據中國計算機學會微信公眾號, 2012年“量子優勢”(同樣的計算任務,量子計算速度高于傳統計算)的概念被提出,并在2019年由谷歌團隊實現了實驗驗證,2020年,潘建偉院士團隊基于高斯玻色采樣模型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進一步驗證了量子優勢。量子計算機所能擁有的量子比特數由最初的2量子比特增長到了數百量子比特,并正以可觀的速度繼續增長,這為實現更可靠、更大規模的量子計算,以及挖掘基于量子計算的人工智能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

1.2 巨頭爭先入場,開啟量子計算商業化進程

海外科技巨頭帶動量子計算產業發展,國內量子計算產業與海外科技巨頭差距不斷縮小。據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ICV等數據,國外巨頭引領量子計算產業發展:2019 年谷歌宣稱實現“量子霸權”,首次在實驗中證明了量子計算機對于傳統架構計算機的優越性,2020年,IBM公司公布量子計算機發展路線圖,2021 年實現127量子比特,2022年433量子比特,2023年建造1121量子比特芯片;與此同時,國內量子計算產業也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發展、縮小與海外巨頭的差距:2020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人構建出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2021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人構建了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祖沖之二號”的計算復雜度比谷歌的“懸鈴木”提高了6個數量級;2023 年本源量子交付 24 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2024年1月16日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 ”上線運行可以一次性下發、執行200個量子線路的計算任務,比國際同類量子計算機具有更大的速度優勢。

量子計算軟硬件體系已經初具雛形。據信通院:

量子計算產業上游主要包含環境支撐系統、測控系統、各類關鍵設備組件以及元器件等,是研制量子計算原型機的必要保障,目前由于技術路線未收斂、硬件研制個性化需求多等原因,上游供應鏈存在碎片化問題,逐一突破攻關存在難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游企業的發展,國內外情況對比而言,上游企業以歐美居多,部分龍頭企業占據較大市場份額,我國部分關鍵設備和元器件對外依賴程度較高;

量子計算產業生態中游主要涉及量子計算原型機和軟件,其中原型機是產業生態的核心部分,目前超導、離子阱、光量子、硅半導體和中性原子等技術路線發展較快,其中超導路線備受青睞,離子阱、光量子和中性原子路線獲得較多初創企業關注,美國原型機研制與軟件研發占據一定優勢,我國量子計算硬件企業數量有限且技術路線布局較為單一,集中在超導和離子阱路線,量子計算軟件企業存在數量規模較少、創新成果有限、應用探索推動力弱等問題;

量子計算產業下游主要涵蓋量子計算云平臺以及行業應用,處在早期發展階段,近年來全球已有數十家公司和研究機構推出了不同類型的量子計算云平臺積極爭奪產業生態地位,目前量子計算領域應用探索已在金融、化工、人工智能、醫藥、汽車、能源等領域廣泛開展,國外量子計算云平臺的優勢體現在后端硬件性能、軟硬件協同程度、商業服務模式等方面。大量歐美行業龍頭企業成立量子計算研究團隊,與量子企業聯合開展應用研究,我國下游行業用戶對量子計算重視程度有限,開展應用探索動力仍需提升。

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的核心是突破量子糾錯突破平衡點,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據信通院、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未來,通用量子計算發展的近期或中期重要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提升量子硬件性能和糾錯編碼能力,實現量子邏輯比特操控;二是在 NISQ 樣機平臺,探索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量子加速優勢的“殺手級”應用。其中,量子態的不可克隆性、相干性以及差錯連續性等決定了量子糾錯(QEC)與經典糾錯有本質差異,量子比特當前產生的錯誤率比經典比特更高,錯誤類型也更加廣泛;QEC是通過使用多個物理比特編碼一個邏輯比特,通過增加信息編碼空間的冗余度,使受到環境噪聲或退相干影響的量子態可以被識別和區分,并通過糾錯操作恢復出原始量子態,使量子計算具備理論可行性的底層解決方案,也是支持大規模量子邏輯門操作,實現通用量子計算的必要環節。

1.3 量子計算機:多種技術路線并行

當前全球范圍內針對量子計算機,已經形成超導、離子阱、光量子、中性原子、半導體量子等主要技術路線,以及以量子門數量、量子體積、量子比特數量等核心指標構成的性能評價體系,據信通院、ICV數據:

1)超導:基于超導約瑟夫森結構造擴展二能級系統,具有可擴展、易操控和集成電路工藝兼容等優勢,超導量子計算處理器比特規模和保真度等指標逐年穩步提升,在糾纏態制備、拓撲物態模擬等科研實驗方面取得諸多進展,是量子計算領域業界關注度最高的發展方向,代表廠商為IBM,2023年IBM發布了首款超過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處理器Condor,其擁有1121量子比特;

2)離子阱:利用電荷與磁場間所產生的交互作用力約束帶電離子,通過激光或微波進行相干操控,具有比特天然全同、操控精度高和相干時間長等優點,離子阱路線未來發展需要突破比特規模擴展、高集成度測控和模塊化互聯等技術瓶頸,未來能否在量子計算技術路線競爭中占據優勢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代表廠商Quantinuum的相關產品量子體積指標達到 524288,成為業界最新紀錄;

3)光量子:利用可利用光子的偏振、相位等自由度進行量子比特編碼,具有相干時間長、室溫運行和測控相對簡單等優點,可分為邏輯門型光量子計算和專用光量子計算兩類,以玻色采樣和相干伊辛等為代表的專用光量子計算近年來的研發成果較多,代表廠商中科大的“九章三號”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

4)中性原子:利用光鑷或光晶格囚禁原子,激光激發原子里德堡態進行邏輯門操作或量子模擬演化,相干時間和操控精度等特性與離子阱路線相似,在規模化擴展方面更具優勢,未來有望在量子模擬等方面率先突破應用,中性原子路線近年來在比特數目擴展和量子糾錯等方面進展迅速,有望成為技術路線競爭中的后起之秀,代表嘗試Atom Computing公司2023年發布1225原子陣列中性原子量子計算原型機,成為首個突破千位量子比特的系統;

5)半導體(硅路線):利用量子點中囚禁單電子或空穴構造量子比特,通過電脈沖實現對量子比特的驅動和耦合,具有制造和測控與集成電路工藝兼容等優勢,代表廠商英特爾發布了一種在主流CMOS工藝技術上構建的具有12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Tunnel Falls。它由12個量子點構建,可配置4至12個基于自旋的量子比特,其目的是讓研究實驗室用不同的拓撲結構來構建更大的系統,特別是測試量子比特的糾錯方案,硅半導體路線雖然得到英特爾等傳統半導體制造商支持,但由于同位素材料加工和介電層噪聲影響等瓶頸限制,比特數量和操控精度等指標提升緩慢。

量子計算技術持續突破,比特數與量子體積指標持續提升。據信通院,超導路線在量子比特數量、邏輯門保真度等指標方面表現較為均衡;離子阱路線在邏輯門保真度和相干時間方面優勢明顯,但比特數量和門操作速度方面瓶頸也同樣突出;光量子和硅半導體路線目前在比特數量、邏輯門保真度和相干時間等指標方面均未展現出明顯優勢;中性原子近年來在比特數量規模、門保真度和相干時間等指標方面提升迅速。

中美領跑全球量子計算機軍備競賽。據ICV,中美是中游整機公司最多且類型分布最廣的國家,都涵蓋了超導、離子阱、光子、中性原子等物理平臺,其中美國的代表性企業有IBM、谷歌、微軟、亞馬遜、英特爾、Rigetti、IonQ、Xanadu等,中國的代表產品包括“祖沖之”系列、“悟空”系列、“九章”系列等。

IBM定義量子計算摩爾定律,2033年有望生產1000個量子比特的超級計算機。IBM量子計算機采用超導量子路線,認為每年量子計算機的量子體積增加一倍,并發布2023年度量子計算路線圖,據量子客微信公眾號[青白1] ,在路線圖上,使用多芯片鏈接在量子處理器之間建立通信,四年內的錯誤緩解 Flamingo 處理器將從 2025 年的 5,000 個門增長到 2028 年的 15,000 個門。模擬并驗證了為二維最近鄰量子比特陣列量身定制的獨特糾錯協議;到 2026 年,Kookaburra 處理器中的邏輯內存和操作證明大規模噪聲抑制是可能的;從 2028 年開始,這種噪聲抑制與 Starling 處理器開始穩定增加的電路深度和量子比特計數相結合,可產生超出經典驗證所能達到的糾錯準確輸出;到2033年以后,以量子為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將包含 1000 個邏輯量子比特,從而釋放量子計算的全部能力,即真正實現大規模商用量子計算機;在此過程中,IBM 為其正在研究的每個主要組件提供了年度目標。新的糾錯碼和系統模塊化以及互連的構建塊將使數百萬個量子比特能夠提供相同的整體性能,糾錯碼呈現為數十萬個量子比特,并與 IBM 正在創新的新耦合器互連。

微軟將未來量子計算分為基礎、彈性和規模三個級別。微軟的量子計算機基于較為冷門的量子拓撲技術,在基礎階段通過 Azure Quantum 將主流量子計算機引入云,包括 IonQ、Pasqal、Quantinuum、QCI 和 Rigetti;在彈性階段,從嘈雜的物理量子比特過渡到可靠的邏輯量子比特,增加每個邏輯量子比特的物理量子比特數,使物理量子比特更穩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在規模階段,設計出一臺規模化的、可編程的量子超級計算機,這樣的量子超級計算機至少需要100萬個每秒可靠的量子操作數(rQOPS)。

谷歌量子計算路線圖瞄準百萬物理量子比特最終目標。谷歌量子計算機采用超導路線,公司于2023年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論文《Suppressing quantum errors by scaling a surface code logical qubit》宣布其成功達到第二里程碑,即100個物理量子比特。未來,公司預計將構建容錯量子計算機,并有望在2025年達到1000個物理比特的第三里程碑。

“祖沖之”176比特量子計算云平臺面向全球開放。“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機采用超導技術路線,據新華網 ,潘建偉團隊采用全新的倒裝焊3D封裝工藝,解決了大規模比特集成問題,成功研制出“祖沖之二號”。根據目前已公開的最優經典算法,“祖沖之二號”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處理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2023年5月31日, “祖沖之二號” 量子計算云平臺面向全球開放,該平臺在66比特的芯片基礎上做出提升,新增了110個耦合比特的控制接口,使得用戶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達到176比特。除了比特規模,在涉及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連通性、保真度、相干時間等關鍵指標上,“祖沖之號”云平臺接入的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設計指標也瞄準國際先進水平。

“本源悟空”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可編程、可交付超導量子計算機。據科學網,“本源悟空”采用超導技術路線,搭載的72位超導量子芯片“悟空芯”在中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上制造,共有198個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個工作量子比特和126個耦合器量子比特;本源量子擁有中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中國首款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中國首個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量子計算專利數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六。

“九章三號”擁有255個光子,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九章三號”采用光量子路線,據中科大新聞網,中國科大團隊在理論上首次發展了包含光子全同性的新理論模型,實現了更精確的理論與實驗的吻合;同時,發展了完備的貝葉斯驗證和關聯函數驗證,全面排除了所有已知的經典仿冒算法,為量子計算優越性提供了進一步數據支撐。在技術上,研制了基于光纖時間延遲環的超導納米線探測器,把多光子態分束到不同空間模式并通過延時把空間轉化為時間,實現了準光子數可分辨的探測系統。這一系列創新使得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對255個光子的操縱能力,極大提升了光量子計算的復雜度,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九章二號”提升了一百萬倍。

1.4 量子云計算平臺:定義云計算Q-XaaS新范式

量子計算云平臺將量子計算機硬件或量子計算模擬器與經典云計算軟件工具、通信設備及 IT 基礎設施相結合,為用戶提供直觀化及實例化的量子計算接入訪問與算力服務。據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Q-IaaS 將量子計算機的硬件及配套設施作為服務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提供給用戶。用戶可以調用云平臺上的硬件(包括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模擬器、經典服務器、存儲器等)而無需對其進行維護,實現低成本的底層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活動。Q-PaaS 將量子計算相關基礎設施和中間件組成的開發平臺作為服務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提供給用戶。用戶可以基于量子計算軟件開發平臺開發量子編程框架和量子算法庫,并通過云端服務器連接到不同公司的量子計算硬件進行計算。支持單一平臺開發或跨平臺兼容開量子計算云平臺功能模型、體系架構與能力分級研究報告發。可支持經典-量子混合計算,并自動分配經典計算資源和量子計算資源。Q-SaaS 根據特定行業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將打包好的應用服務方案作為服務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提供給用戶。

此外,據ICV,量子計算領域有望帶來其他增量需求:1)量子比特環境:重點是滿足大空間、高冷量以及滿足分布式量子計算的稀釋制冷機;2)量子測控系統:強化學習促進超導測控系統軟硬件協同,硅氮化物、硅光集成加速光學測控系統器件研發進程;3)其他需求:如硅鍺量子材料,晶圓級集成工藝等。

1.5 軟件:量子算法與軟件體系逐漸成熟

量子算法不斷發展中,在當前硬件條件下,重點是綜合考慮NISQ算法的容錯代價與算法性能之間的平衡。據ICV,相比經典計算,量子計算在每一步的執行時間上較慢,增加了容錯的代價。量子計算算法設計的發展大方向可以是:

第一,針對不同的量子計算硬件平臺和技術路線,設計出更適合的量子計算算法,以提高量子計算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針對超導量子計算、光量子計算、離子阱量子計算、硅基量子計算等不同的物理實現方式,設計出更優化的量子邏輯門、量子糾錯碼、量子編譯器等;

第二,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和問題,設計出更通用和更高效的量子計算算法,以擴大量子計算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例如,針對優化問題、機器學習問題、密碼學問題、模擬問題等不同的問題類型,設計出更具有量子優勢的量子算法,或與經典算法結合,形成更強大的混合算法。

第三,針對不同的量子計算資源和條件,設計出更靈活和更魯棒的量子計算算法,以適應量子計算的實際環境和需求。例如,針對有限的量子比特數、有限的量子相干時間、有限的量子通信帶寬等不同的資源限制,設計出更節省資源的量子算法,或者利用量子壓縮、量子隨機存取等技術,提高量子資源的利用率。

量子計算軟件體系處于開放研發和生態建設早期階段。據信通院,量子計算軟件是連接用戶與硬件的關鍵紐帶,在編譯運行和應用開發等方面需要根據量子計算原理特性進行全新設計,提供面向不同技術路線的底層編譯工具,具備邏輯抽象工程的量子中間表示和指令集,以及支撐不同計算問題的應用軟件,具體來說:

1)應用開發軟件:是為開發者提供創建和操作量子程序的工具集、開發組件以及算法庫,未來需要進一步增加應用場景、計算問題和算法開發的支持能力,以及與不同硬件系統軟硬件協同適配性;

2)編譯軟件:是用于明確量子編程邊界并確保程序編譯正確執行,并提供完善且體系化的語法規則用于協調和約束量子操作與經典操作,IBM、微軟、谷歌等國外巨頭以及華為、百度、本源量子、中科院等都已經發布相關產品;

3)EDA:主要用于實現量子芯片的自動化設計、參數標定與優化、封裝設計等功能,未來,量子計算芯片 EDA 軟件需要在芯片性能驗證、設計自主程度、設計效率等方面持續研究和完善。

2 量子計算有望賦能千行百業

2.1 量子計算有望開啟8000億美元藍海市場

2023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約47億美元,預計2035年有望超過8000億美元。據ICV,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不斷演進,以及AI技術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量子計算的應用邊界被不斷拓展,2023年,全球量子產業規模達到47億美元,2023至2028年的年平均增長率(CAGR)達到44.8%;2027年專用量子計算機預計將實現性能突破,帶動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05.4億美元,參考IBM 2023年量子計算路線圖,2028年量子門數量、以及糾錯等計算技術將達到較為成熟階段,在2028年至2035年,市場規模將繼續迅速擴大,受益于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技術進步和專用量子計算機在特定領域的廣泛應用,到2035年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117億美元。

據信通院等,金融、化工、生命科學領域有望更加受益量子計算產業發展:

1)金融領域:量子計算應用有望在優化預測分析、精準定價和資產配置等問題中產生優勢。案例包括2023年法國CIB、Pasqal和Multiverse聯合發布量子計算金融應用解決方案的驗證結果,減少金融衍生品估值計算所耗算力資源,提升評估速度與準確性等;

2)化工領域:量子計算應用探索主要通過模擬化學反應,達到提高效率、降低資源消耗等目的。案例包括2023 年德國尤利希中心利用量子計算提升尋找蛋白質最低能量結構的成功率,牛津大學實現基于網格的量子計算化學模擬,探索基態準備、能量估計到散射和電離動力學等方面能力等;

3)生命科學:量子計算可以用于評估藥物研發的成本、時間、性能等實驗值。案例包括AWS制藥解決方案,通過針對某些藥物研發問題的內置示例代碼,例如分子對接、蛋白質折疊、RNA 折疊和逆合成規劃,進行量子計算完成任務;

4)密碼學:使用量子機密對安全數據進行加密和傳輸的各種網絡安全方法。但它有可能比以前的加密算法類型安全得多,甚至在理論上是不可破解的;

5)交通物流:量子計算應用主要聚焦組合優化問題,以更優方案實現路線規劃和物流裝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案例包括2023 年,Terra Quantum 和泰雷茲公司使用混合量子計算驗證加強衛星任務規劃過程并改善衛星運行效率,英偉達、羅爾斯-羅伊斯和 Classiq 將量子計算用于提升噴氣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3 投資建議

量子計算有望顛覆經典計算架構,成為解決AI算力瓶頸的顛覆性力量,或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建議關注國盾量子、科大國創、神州信息、科華數據、中國長城、光迅科技等量子計算相關標的,以及電科網安、吉大正元、格爾軟件、國芯科技、浙江東方、亨通光電等量子加密通信標的。

4 風險提示

1)量子計算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當前量子計算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路線較為復雜,無法判斷量子計算的不同技術路線落地的確定性,若相關公司選擇錯誤技術路線或面臨產品競爭力下滑,進而對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2)行業競爭加劇。量子計算或有較大藍海市場,具備較強吸引力,若行業競爭加劇,或對相關公司利潤率水平造成不良影響。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