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電集團帶電作業公司來了機器人“同事”——科技賦能開創電力服務新局面
“走,一起去看看我們新入職的新‘同事’。”9月19日上午,在長沙市望城區沙河大橋10千伏威開線040-1桿施工現場,帶電作業公司六班班長喻暉神秘地帶著班員們向斗臂車走去。
只見不到一平米的斗臂車內,帶電機器人揮舞著長雙臂,升至20米高空,有條不紊地開始作業。他的雙手靈巧、準確、穩當,不到20分鐘就完成了工作任務……這就是星電集團帶電作業分公司“星城帶電護衛”們的“新同事”——“雙臂式配網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僅需地面人員在平板上簡單操作,在20分鐘內就能成功完成斷引線工作。
科技創新激發電力發展新動能作為“不間斷”供電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帶電作業在現階段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帶電作業車進行作業,另一種則是人員登桿使用操作桿作業。由于其高危性,對人員安全要求特別高。為保障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必須裝備近10斤重又密不透風的個人防護用具,佩戴絕緣手套,手持各類絕緣工具方可展開作業。尤其在酷暑環境中,高強度的帶電作業對人員的技術、體力等方面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為更好地保護電力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達到拆解組裝靈活,引線搭接方便,安全高效的目的,帶電作業機器人應運而生。基于多傳感數據融合的智能感知和定位,機器人可以實現對導線的識別定位,兩條機械臂協同配合,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像大腦一樣主動規劃作業路徑,高效完成工作任務。作業過程中,地面操作人員只要先對作業現場進行3D建模,然后再將機器人引到相應位置,機器人就能完成后續操作,無需人力觸碰導線,通過更換不同末端作業工具,實現不同作業功能,基本實現“機器代人”。
科技賦能拓展電力服務新領域機器人的特性,決定了帶電作業機器人可以不間斷、多地域作業。隨著不停電作業的不斷普及,帶電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日漸增加。“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間,我們的工作量就非常大。”星電集團帶電作業公司六班班長喻暉表示,自從有了機器人,原先需要四個人配合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兩個人就能協同完成,大幅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人身安全。“機器人目前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作業頻率較高的帶電斷、接引線,安裝接地環、驅鳥器等作業任務。在今后的崗位上,這位新‘同事’還將發揮新優勢,拓寬更多新用途。”喻暉表示。
“雙臂式配網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的出現,開創了星電集團配網不停電作業機器人應用實踐的先河,實現了該領域從“0”到“1”的突破,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時,大幅提高帶電作業效率,強力支撐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用能需求,促進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給電力保障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創新驅動發展,為踐行“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理念,帶電作業公司將打造更多適合多場景、多項目的帶電作業利器,通過技術增效提升配網作業智能化水平,讓電力先進技術切實服務民生福祉,為“強省會引領創一流大供”發展目標做出更大貢獻。(郭蔚菁 羅穎娟 吳通清)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