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端側革新遇見群體智能:Yan1.3解密AGI新路徑
「消息」9月26日,RockAI“真端側·智無界”開放日活動在上海舉行,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級的Yan1.3大模型,并展示了其在無人機、機器人、PC、手機等各類終端設備上的超強模力。
相較于1月份首發的Yan1.0,Yan1.3具備了強大的多模態能力,可高效處理圖文及語音等多模態信息,并實現了模型在更廣泛設備端上的離線無損部署,普通電腦CPU上也能夠流暢運行。
CEO劉凡平表示:“在AGI這個終極命題下,無論是云端還是端側,都只是實現智能普惠及躍遷的一個載體。RockAI始終堅信,只有真正提升每一臺設備的自我學習能力,才能激發更高級別智能形態即群體智能的涌現。”
活動現場,RockAI團隊展示了一款部署了Yan1.3大模型的“飛龍”無人機。區別于大多數云、邊、端協同控制的無人機,飛龍的智能大腦Yan1.3直接部署于設備端,對突發狀況能做出即時判斷和處理,無需先傳回云端判定再回到設備端執行,大大提升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中的適應性和自主性,實現高度的自動化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如與某廠商合作的無人機項目,便能解決設備將高清畫面傳回云端,所產生的5G-A流量成本高的痛點。
在實際應用方面,部署了Yan1.3的飛龍無人機,可全面感知復雜環境并在設備端實時處理,支持各類環境下的智能巡檢,不僅高效適配電力巡檢、安全監控、環境監測等城市治理及工業場景;更可面向個人用戶,廣泛運用于AI拍攝、外出旅游、山地越野等日常生活情景,貼心勘探環境、規劃行程的同時,還能夠解放雙手,自動捕捉最佳角度并挑選出最佳照片。
此外,研發團隊還演示了Yan1.3在更多端側設備的廣泛應用,比如此前驚艷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 “胖虎”智能機器人,能夠基于Yan1.3的多模態處理能力,在離線狀態下識別復雜環境、準確理解用戶意圖,并據此控制其機械軀體高效完成各類復雜任務,如展現“七步成詩”“詠春拳法”等。
又比如內嵌在PC端的迅兔智能助手,可以在離線模式下聽懂“人話”、看懂圖片并快速搜圖,精準完成“幫我錄音并整理會議記錄”、“把所有橘貓圖片都刪掉”等模糊指令,保護用戶隱私安全的同時,真正讓每個人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
RockAI認為,真正的智能是不應受限的,因此,他們始終堅定地走在非Transformer架構、無損部署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如今,未經壓縮、裁剪的Yan1.3大模型在越來越多設備端展現出的絲滑適配和超強模力,正向行業證實RockAI技術路線的合理性,及其最終激發群體智能的充分可能。
多元化適配:打通商業化路徑在RockAI的規劃中,群體智能的實現包括四個階段:創新型基礎架構、多元化硬件生態、自適應智能進化、協同化群體智能。如果說自主架構的Yan模型是走向群體智能的開端,那么此次發布的Yan1.3群體智能單元大模型,顯然已經快速實現了在多元化硬件設備上的適配。其在端側的無損推理基于兩大核心技術創新,一是以底層神經網絡架構MCSD替代Transformer的Attention機制,二是基于仿生神經元驅動的選擇算法實現類腦分區激活,大大減少計算復雜度及算力消耗。
眾所周知,Attention機制是Transformer架構的核心,其加權算法決定了計算量會隨著序列長度的增加呈O(n^2 )增長,對計算的算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而RockAI通過MCSD機制替換掉Attention,只把最有效的信息、特征往后傳,以線性的方式降低計算的復雜度,提升訓練和推理效率。
同時,RockAI借鑒了大腦分區激活的原理,由選擇神經網絡自己決定處理某個任務時參與運算的神經元,初始具有隨機性,但通過大量數據學習、訓練后會變得有跡可循。就像人類一樣,隨著一件事情做的越多,被激活的那部分神經元就會越確定,反應也就越快。基于該算法實現的模型分區激活,不僅節省了算力成本,還可以通過共享神經元實現多模態的對齊。
經過對不同硬件的研究和大量調試,目前RockAI已經適配了英偉達、高通、聯發科、英特爾、瑞芯微等平臺,商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速。隨著自主學習機制進入實驗室測試階段,RockAI也與芯片廠商及終端廠商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突破硬件限制,打造越來越多基于Yan架構的智能單元,讓世界上每一臺設備擁有自己的智能。
未來,期待這些擁有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智能單元得以協同,涌現更為宏大、多元的群體智能,最終實現個性化與群體智能的共融共生,開啟人與機器的智能新時代。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