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新火種    2024-09-30

AI技術的爆發性增長引發了對計算能力的空前需求。這場由數據驅動的智能革命不僅為高性能計算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算法優化、硬件升級、系統架構等多個維度都進行深度創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計算密集型任務處理需求。

高通量以太網聯盟共同主席、阿里云研發副總裁、基礎設施網絡負責人蔡德忠在采訪中談到:“基于通用計算場景而構建的傳統以太網數據中心網絡架構只能提供Best-effort(盡力而為的)網絡性能,難以滿足AI時代對高性能、高穩定性、高可擴展性的算力網絡的需求。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阿里云研發副總裁、基礎設施網絡負責人蔡德忠

在9月24日上午的CCF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上,由阿里云、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等超過40家機構組建的高通量以太網聯盟對外發布了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1.0版本。同時,基于ETH+協議的網絡協議IP、開源網卡等硬件和系統也首次公開亮相。以高通量以太網為核心的新一代開放智算網絡,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為AI大模型時代提供更加堅實的網絡基礎。

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發布現場

蔡德忠表示,“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在幀格式上進行了優化,實現了有效載荷比74%的提升,大幅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同時,通過深度支持鏈路層和物理層的重傳技術,ETH+以太網的語義可靠性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ETH+還基于RDMA在網計算技術,實現了集合通信性能30%以上的提升,有效解決了傳統以太網的問題,使得以太網能夠更好地滿足AI時代對高效、穩定、可擴展的算力網絡的需求。”

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聯盟供圖

高通量以太網聯盟由阿里云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聯合發起,成員囊括北京大學、平頭哥、盛科、騰訊、字節跳動、中興、新華三、云合智網、壁仞等40余家機構。在此次發布會上,高通量以太網聯盟的兩位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和阿里云研發副總裁蔡德忠,攜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以及高通量以太網聯盟的核心會員代表們共同揭曉并發布了1.0版本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標準。

智算網絡的底層基礎是網絡協議。猶如“蘋果IOS”與安卓系統,私有化商業協議與硬件強綁定,以太網協議則因開放共建而獲得了業界支持。

蔡德忠提到:“聯盟集結了產學研用各方的力量,旨在基于開放以太網生態,面向智算網絡,研發及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底座。”他強調,聯盟的成立不僅促進了國內芯片公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還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他還透露,目前已有多家芯片公司基于ETH+協議實現了相關產品的研發和落地,預計在明年初將有一批基于國產網絡芯片的集群面世。

記者了解到,與ETH+協議匹配的開源硬件IP、商業版IP、驗證體系及基準測試集等系列成果也一一亮相。其中,基于ETH+協議的的基礎網絡層IP已實現廣泛商業化落地,開源RDMA網卡設計也為業界提供了參考。

談及ETH+協議的未來發展,蔡德忠充滿信心。他表示:“我們相信,隨著更多產學研用單位的加入和共同努力,ETH+協議將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深遠影響,為智算網絡技術和生態的發展繁榮貢獻中國力量。”。

破解AI算力瓶頸:高通量以太網ETH+協議解鎖智算新動能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