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啟幕合肥多方論道共建智能化新生態
“不做智能化,中國汽車的電動化先發優勢可能保不住,只有‘兩化’同步,甚至轉向智能化,才能繼續保持領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2023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表示。
當前,我國已在汽車電動化領域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優勢,而面對下半場的智能化角逐,業界又將以何等姿態迎接新的挑戰?9月28日,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在安徽合肥開幕,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及業內企業的數十位業界大咖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為我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自動駕駛上車的速度正以一種洶涌的姿態向我們走來,L2級別的自動駕駛市場已經朝著標配化趨勢發展,L2.5市場也在快速破冰,行業里具有高性價比,且用戶體驗比較過硬的產品,在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智能汽車業務部總經理蘇坦表示,根據最新的調研數據,智能駕駛在用戶購車的決策因素中占比已達10%,較過去有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高階智駕滲透率也正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在15萬-25萬、25萬-30萬的區間,幾乎是以兩年翻倍的速度在提升。
據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管理處處長吳鋒介紹,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小范圍測試驗證轉入技術快速發展、生態加速構建的新階段。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個百分點。技術落地方面,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等實現裝車應用,跨域融合域控制器技術實現突破,高性能激光雷達感知范圍達到250米;多款具備增強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新車型陸續發布,多家車企已做好量產L3級車輛的準備。
而在汽車智能化行進過程中,產業跨界融合與生態共建是業界的共識。“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涵蓋了軟件、硬件、通信、系統集成等多個領域,絕不是一家汽車企業或單個汽車行業單打獨斗便能完成智能轉型的,需要開放合作、跨界融合發展。”江淮汽車董事長項興初表示。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部部長王曉明看來,智能汽車首先是科技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傳統汽車產業如何打通產業鏈和創新鏈的關系,特別是和非傳統合作伙伴能源、信息、網絡,包括未來的智能、算力等的合作關系和合作模式如何建立,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整體推進至關重要。
從百度的行業實踐來看,蘇坦指出智能駕駛正從過去分布式的架構,朝著功能整合、集中化的方向發展,無論行泊一體還是艙駕融合,都在以更多的功能、更高的性價比向市場提供呼應未來智駕在汽車行業的深度應用。
作為智能駕駛的“大腦”,芯片在本次大會上被多次提及。“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就是軟件本身在不斷更新迭代,不斷革自己的命,所以硬件必須要非常具有前瞻性、通用性。”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通表示,如果以追求車內智能化達到理想程度為目標,對算力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
面對不同車型,芯片的配置也呈現不同矩陣。“高配的豪華車型,將繼續通過新的功能、新的技術不斷加持來吸引消費者,要求芯片具有更高的性能、更高的制程和優秀的封裝技術;而標配的普通車型,需要通過功能的標準化、性能的清晰化適應市場發展,則要求芯片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高的性價比。”黑芝麻智能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劉衛紅表示。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給了中國的汽車芯片公司很好的平臺和機會。”愛芯元智創始人、董事長仇肖莘表示,三年之內,中國的芯片公司應該能夠占到主力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當汽車產業行至智能時代,跨界協同將會更加頻繁,頂層的推進機制變得更加重要。“建議加強頂層設計與組織協調,制定智能汽車發展新規劃。”張永偉表示,同時要加快形成支持智能汽車發展的政策體系,并立足智能化發展加快完善法規體系。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