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名片掃到IPO:毛利84%的AI公司靠什么賺錢
作者|姚麗
來源|零壹智庫
近日,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合信息”)公布招股意向書,啟動科創板IPO招股。這距離其首次公布招股說明書,已過去近三年之久。
2021年9月,合合信息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2023年8月,成功過會;2023年9月獲得證監會批復。在經歷了近11個月的漫長等待后,合合信息發布公告,將于9月13日正式在科創板開啟申購。
與近年來上市的AI企業有所不同,合合信息從C端起步,C端貢獻大部分營收;已實現穩定盈利且業績逐年增長;通過與國際互聯網巨頭合作借勢開拓全球市場;下游金融行業貢獻營收逐年增長達億元。
01
“掃出來”的IPO
合合信息成立于2006年,創始人及董事長鎮立新此前在摩托羅拉任職,目前合合信息的多位高管也來自于摩托羅拉。
早期合合信息的產品主要在智能文字識別領域。成立三年后,其旗下第一款產品名片全能王于2009年底上線,但這款C端產品在2022年貢獻營收占比僅2.11%。2014年,合合信息推出名片全能王企業版,作為企業管理系統(CRM)的前端,發揮管理企業客戶名片的功能。
合合信息主打產品掃描全能王APP于2010年上線,境外版2014年上線VIP會員付費模式,境內版于2017年上線VIP會員付費模式。2022年掃描全能王APP貢獻營收超6成。
隨著技術的發展,合合信息的智能文字識別技術向AI縱深發展,2019年以來在B端推出票據機器人、財報機器人、合同機器人、智能配置機器人以及智能文檔分類機器人等,在文字識別的基礎上,具備信息采集、分類、驗真、配比分析等功能,為企業提供場景化服務。
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同年,合合信息開始布局大數據產品的商業大數據細分領域。2015年5月,合合信息上線啟信寶,提供企業征信信息查詢服務。2018年,其自主研發的企業知識圖譜解決方案開始商業落地。2022年,商業大數據業務貢獻營收占比17.59%。
合合信息在招股書中介紹了由智能文字識別向商業大數據拓展的協同效應,前者的技術積累如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可用于后者,除了技術共享,后者的部分客戶也與前者重疊。
02
毛利超過80%
合合信息打破了市場對科創板IPO企業多處創業期、不盈利的“常規”印象,它的財務數字頗為“靚麗”:
首先,業績逐年增長。2021年、2022年、2023年營收分別為8.06億元、9.88億元、11.87億元;凈利分別為1.44億元、2.84億元、3.23億元;扣非后凈利分別為1.39億元、2.65億元、2.97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6.88億,同比增長21.85%;凈利為2.2億元,同比增長18.15%;扣非凈利為2.06億元,同比增長15.74%。
其次,綜合毛利率保持平穩,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84.33%、83.44%及83.7%。
合合信息的費用率也相對穩定,2020年至2023年費用率分別為64.17%、69.53%、58.76%及61.27%;其中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8.87%、29.57%、28.32%及27.3%。
此外,現金流充裕。2020年至2023年經營凈現金流分別為2.5億元、2.9億元、3.8億元及4.5億元,均高于同期的凈利潤。
與近年來上市的其他AI企業相比,合合信息C端收入占主導,從而未出現應收賬款掣肘現金流的問題,截至2023年底應收賬款9015萬元,占當年營收的比重不到一成。
03
C端貢獻七成營收
與近年來上市的AI企業不同,合合信息起步于C端業務,后拓展至B端,目前C端為主要創收來源,占比7成以上。2022年C端產品,包括掃描全能王APP、名片全能王APP以及啟信寶APP,合計貢獻收入占比73.86%,其中掃描全能王APP占比64.03%。
表1:合合信息的營收結構
合合信息分智能文字識別、商業大數據、互聯網廣告推廣和手機廠商技術授權四個業務板塊披露收入情況,其中智能文字識別和商業大數據均涉及C端和B端業務。
財報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之間,收入貢獻占比持續上升的兩個業務分別是智能文字識別中的C端掃描全能王和商業大數據的B端服務。二者收入占比分別從57.66%上升至64.03%,從8.70%上升至9.87%。根據財報,掃描全能王的定價無重大變,其收入上升主要來自于年費用戶占比上升。
根據財報,C端三款APP的發展趨勢有升有降:
主打產品掃描全能王在2020年至2022年的付費用戶數量、月活用戶數量及新增付費轉化率逐年上漲;
受微信等社交軟件影響,名片全能王月活出現小幅下降,但客戶粘性較高,付費用戶仍在上升;
啟信寶付費數量及比例下降,相應的收入貢獻也從2020年的占比11.69%降至2022年的7.72%。
04
“撒網式”拓展全球
在國內經濟增速下滑,以及“內卷”帶來的競爭壓力下,企業出海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合合信息的C端及B端業務均已在海外布局,貢獻營收超3成,成為“亮點”之一。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合合信息的海外業務收入(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分別為1.83億元、3.06億元及3.54億元,占比分別為31.67%、38.03%及35.78%。
合合信息的海外業務“廣撒網”般的遍布五大洲。其中,北美洲和亞洲的收入占比最高,2022年分別占比18.84%及7.17%。
表2:合合信息2022年海外分地區收入(萬元)及占比
在C端,合合信息通過直銷的方式推廣APP產品。根據招股書,合合信息的APP產品通過Apple及Google兩大應用市場銷售占比合計5成以上,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3.3億元及9517萬元,C端收入占比分別為45.63%及13.04%。
但合合信息沒有單獨披露海外市場的銷售情況。而其海外業務B端客戶的開拓依賴于當地經銷商的渠道和客戶資源。
根據招股書及其他公開信息,合合信息與Google及Oracle等國際巨頭合作,借力它們的市場覆蓋面來拓展海外廣告業務及B端業務。
合合信息的廣告業務通過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推廣模式開展,C端APP用戶規模擴大為廣告業務奠定了基礎。
招股書披露,合合信息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通過版位創新等手段提升海外廣告的變現水平。2021年起,通過競價策略、精細化運營等手段大幅提升海外廣告的變現水平,導致當年來自Google的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上升3085萬元,2022年進一步上升至4003萬元。Google的廣告業務主要為掃描全能王的境外廣告業務。
除Google外,合合信息與Facebook也有合作。
據媒體報道,2022年3月,合合信息與甲骨文合作,采用Oracle云基礎設施與Oracle Fusion企業資源計劃云開發了智能票據管理系統。該系統集成了高速掃描儀、郵件自動收票模塊,實現紙質發票、業務單證以及電子發票的影像輸入和內容提取功能。通過該合作,合合信息將市場拓展至Oracle ERP云用戶。
2022年11月,騰訊云與合合信息共同發布智能數字身份認證風控方案,該方案幫助企業在跨境業務中提高業務審核的準確率和效率。騰訊云在全球26個地區,運營超過70個可用區,為海外部分國家和地區方便快速調用合合信息的智能文字識別產品模塊打下了基礎。
招股書披露的募投項目包括“智能文字識別C端產品國際化升級”以及“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營銷網絡建設”,可見合合信息將增加對海外業務的投入。
05
B端主打“泛金融”
合合信息B端下游客戶集中在兩個細分領域,金融行業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兩者營收占B端收入的比重在2022年為77.43%。
其中,金融行業營收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別為5439萬元、9457萬元及1.07億元,占B端收入比重分別為35.15%、42.88%及41.45%。2021年及2022年,金融客戶貢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3.86%及13.27%。
合合信息在反饋上交所問詢中介紹:泛金融領域客戶主要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本身內部沉淀的數據量大,業務運營對風險控制和大數據應用的需求也更高,對數據價值挖掘尤為注重。泛金融行業是公司B端業務的優勢行業之一,公司B端服務在銀行、券商、支付等金融細分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合合信息分基礎技術服務、標準化服務及場景化解決方案披露B端業務。
在智能文字識別業務方面,基礎技術服務包括證照、銀行卡及名片等智能文字識別等,代表性金融客戶包括中國銀聯、太平洋保險及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金融;B端標準化服務主要面向日本客戶,2022年有所收縮;場景化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文字識別AI機器人,金融客戶包括人民保險,以及AI訓練平臺,代表性客戶有重慶農商行及廣發證券。
在商業大數據業務方面,一是通過數據API或數據包提供的基礎數據服務,代表性金融客戶為申萬宏源證券;二是針對不同銀行及證券等客戶的垂直行業版SaaS——金融機構風控營銷SaaS,提供盡職調查、風險預警、客戶管理等環節的解決方案,代表性金融客戶為中國工商銀行;三是場景化解決方案中的金融風險知識解決方案,客戶包括招商銀行、海通證券、鄭州銀行、江蘇昆山農商行等,其中招商銀行在2018年開始引入合合信息風險知識圖譜解決方案,是首個標桿客戶。
此外,根據合合信息對上交所問詢的反饋,其旗下上海升騰于2020年7月獲上海分行征信備案,此前存在未進行征信機構備案而從事企業征信業務的情形,已整改完成。
2021年1-9月,合合信息的征信業務收入為9808萬元,收入占比17.13%,其中未做征信備案征信業務收入占營收比重4.46%。
原文標題:掃名片掃到IPO:毛利84%的AI公司靠什么賺錢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