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

新火種    2024-09-06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葉軍團隊,原子鐘項目再次登Nature封面!

這次從投稿到接收僅用了27天。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

具體來說,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原子核中能量微小變化的時鐘,能做到比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計時器(光鐘)更精確,并且對干擾的敏感度更低。

被Nature評價為“可能改變基礎物理學研究”,可以提供對原子核中基本力的新見解。

核基固態光學鐘的開端

比原子鐘還精確!

現在的很多超精確時鐘都是用原子的電子能級來計時的,比如鍶-87原子鐘。

原子鐘的測量精度非常高,每過150億年才會有一秒的誤差。

而基于核能級的核鐘被認為是原子鐘的pro版本,葉軍團隊的最新研究正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

實驗中,葉軍團隊成功利用真空紫外(VUV)頻率梳直接激發鈾-229核時鐘躍遷,并與銣-87原子鐘建立了直接的頻率連接。

這是首次通過激光直接激發鈾-229核躍遷,是核時鐘與原子鐘之間的首次直接頻率比測量。

他們還精確測量了鈾-229核躍遷的絕對頻率,達到了千赫茲級別的精度,并成功提取了核四極分裂的內在特性。這些數據對于暗物質的探索和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除此之外 ,葉軍團隊的這項研究也標志著核基固態光學鐘的開端,給這種新型始終以后用在實際情況中打下了基礎。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絕對頻率測定直接激發和頻率比測量

為了實現研究目標,葉軍帶領進行了多個實驗步驟:

首先,他們使用摻鉺光纖激光器生成紅外頻率梳,并通過一系列放大過程將輸出功率提升到40-50瓦特。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核鐘躍遷的VUV梳狀光譜

接著,團隊將紅外頻率梳聚焦到氙氣噴霧中,生成波長約為148.3納米的真空紫外(VUV)頻率梳。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全范圍梳狀掃描

然后,研究人員將VUV頻率梳的基頻與銣-87原子鐘的頻率進行穩定連接,以確保頻率的準確性,并通過直接激發鈾-229的核躍遷,建立核時鐘與原子鐘之間的頻率比測量。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線路形狀和中心頻率確定

在樣品制備方面,團隊使用摻鈾-229的氟化鈣單晶作為激發目標,摻雜濃度為5×10^18 cm^-3。

通過VUV頻率梳的單一頻率線,他們成功激發了鈾-229的核時鐘躍遷,激發后樣品內的鈾-229核釋放出熒光光子。

最后,研究人員使用反射拋物鏡收集從鈾-229衰變中發出的熒光光子,并通過光電倍增管計數這些光子,記錄信號以分析核躍遷的特性和頻率,成功實現了鈾-229核時鐘與銣-87原子鐘之間的直接頻率比測量。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核電四極結構的直接光譜測量一個想理解宇宙的鐘表匠

葉軍現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JILA)的研究員。

在原子鐘和量子多體物理學領域頗有盛名。

本科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博士畢業于科羅拉多大學,導師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霍爾。

葉軍院士團隊登Nature封面:新型核鐘可為原子核基本力提供新見解

自1999年,葉軍就致力于光學原子鐘的研發,他的團隊開發的光學原子鐘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之一,其測量精度達到了每150億年誤差不到一秒的水平。

2007年,葉軍及研究團隊做出了世界上首臺“每7000萬年僅誤差1秒”的鍶原子光鐘。

此后多年,他的團隊不斷推進原子鐘的性能提升。

2017年,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原子鐘,將鍶原子裝入微小的三維光晶格中。這種三維結構使得原子密度較之前的一維光晶格設計提高了近1000倍。

而如今,他的團隊在這個領域又有新的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核鐘。

未來,我們也有理由期待這位“想理解宇宙的鐘表匠”,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突破。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