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星紀魅族COO廖清紅:AllinAI不是在自己的舊系統上打補丁
今年的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故事和恩怨頗多。各種演講互嗆與遠程內涵,本質上折射了存量競爭時代的殘酷與緊迫感。
星紀魅族的COO廖清紅認為,想要離成功近一些,第一點是要少犯錯,第二點是要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做出點差異化來。
星紀魅族的汽車業務和消費電子業務,分別承繼了吉利和魅族的雙重沉淀,但若論成立的時間,又不過短短三年。
軟件層面,星紀魅族的核心操作系統Flyme AIOS,原型來自魅族2014年開始研發的Flyme(無界)系統。魅族的無界、華為的鴻蒙和小米的澎湃,是中國最早的三個深度定制安卓操作系統之一。
2022年星紀時代收購魅族,成立星紀魅族后,便將Flyme向智能座艙領域延伸,于是有了Flyme Auto,短短兩年時間,Flyme Auto適配了吉利系的領克、銀河、極星等數款車型。
背靠吉利這個大平臺,星紀魅族造車,并沒有選擇從底層到平臺重新再造,在廖清紅看來,這本質上是一種重復開發和浪費,“我們一定是在吉利最新的平臺、最先進的車型基礎上進行構建。”
廖清紅強調,“在原有的操作系統上增加一些 AI 功能,就像是在給上一代系統打 AI 補丁。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全新的、完全不一樣的 AIOS。”
作為一個新的個體,星紀魅族沒有包袱,可以輕裝上陣。
據廖清紅透露,星紀魅族汽車將在今年內上市。星紀魅族造車,思考的核心問題是,將 AI 能力與車輛的使用場景深度融合后,能造出一輛怎樣的車。
在廖清紅看來,“今天行業上不差一臺車,也不差一個汽車的平臺,差的可能是大家對汽車千姿百態的不同需要。”
為了迎合年輕人的使用需求,星紀魅族正在打造一輛體驗更年輕,與消費者連接更緊密的車。通過Flyme Link 車手互聯功能,音視頻可以從手機無縫切換到車機,照片可以同步多個終端,AI大模型賦能的車輛語音交互功能有了更好的語義理解能力。
今年6月,星紀魅族還與英雄體育 VSPO 達成戰略合作,并在ChinaJoy展會現場,帶來了“電競座艙”體驗。
從休憩到影音,再到電競,汽車的智能化屬性悄然發生變化,從傳統的交通工具轉變為除居住空間和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移動空間。
“我認為中國出口車在國外受到大量消費者喜愛,不是因為發動機,也不是因為哪一款電池,而是因為我們的整體系統加智能座艙。”廖清紅表示。
正是由于選擇了這樣一條差異化的路線,星紀魅族在生態合作上也極為開放,無論車企與大模型公司,只要是同道中人,都愿意一起合作。
在ChinaJoy展會上,參與了星紀魅族COO廖清紅的媒體交流,以下是經過編輯整理的對話:
“一家有底蘊的新公司”問:您在3C數碼和汽車圈都有非常豐富的從業經歷,您是如何將這些個人經歷復用到星紀魅族的?
廖清紅:星紀魅族成立三年多,是一個有底蘊的新公司,車相關業務依托吉利體系,手機包括OS智能相關業務依托魅族。
第一點,新公司在這樣一個內卷的時代,要不犯或者少犯錯誤,我希望把學到的經驗帶進來。
第二點,過去10年當中,在華為、360、小鵬我一直沒有脫離HR崗位,到星紀魅族也希望在組織上給公司注入一些方法論。如果一家公司的組織構成極其單一化或長期沒有變化,公司會失去活力,來自不同背景的跨界人才能碰撞出很多火花,但必然會有理念、價值觀上的不一樣,只有讓大家凝聚共識,才能避免盲區,更有生命力。
問:今年整車業務的進度如何,目前在什么階段?
廖清紅:造車是一個極其考驗戰略的產業。燃油車時代,一個新平臺新車型的研發周期大概是48個月,新能源時代縮短到30多個月,一個原因是太內卷了,另一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刨去智能駕駛,比燃油汽車簡單,沒有發動機、變速箱等高精密的機械系統,既使這樣,我認為一個新平臺新車型的研發周期也要3年,基于已有平臺做也要一到兩年,這是車本身的屬性。
整車今年會跟大家見面、銷售、交付,車型目前不方便透露,但一定是在吉利最新的平臺,最先進的車型上去構建。
問:大模型技術在汽車上進展如何?
廖清紅:一方面,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有底蘊,又沒有包袱,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跟大模型公司、大算力公司談深度合作,這是我們的契機。
第二個方面,反過來大模型公司也需要這樣的契機。現在大模型炒的火熱,但大部分還在企業內部使用,沒有訓練數據就無法讓模型更成熟,對成本也是很大的考驗。我認為我們和大模型公司都需要往前走一步,給消費者帶來價值,才能形成行業閉環,否則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問:在與車企的合作方式上,星紀魅族會選擇哪種模式?
廖清紅:我們向全球車企開放,推出無界智行開放平臺,為車企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將擁有十多年歷史、積累了3億行代碼的Flyme系統注入智能座艙領域,讓中國汽車在智能座艙方面持續領先并保持競爭力,這是我們的小小心愿。只要車企愿意與我們合作,我們都愿意與他們共同發展。
問:軟件層面,星紀魅族為什么沒有快速鋪開?
廖清紅:華為的鴻蒙、小米的澎湃和星紀魅族的Flyme,是中國最早的三個深度定制安卓操作系統。Flyme系統比小米更早,鴻蒙系統做車這塊業務比星紀魅族啟動更早,星紀魅族是從2022年收購魅族后才開始做的。我們在短短兩年時間適配了領克、銀河、極星等車型,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我們是在一種加速狀態,能做的比他們更加開放,特別是智能座艙出海方面,會做得更加便利一些。
問:小米造車雷軍準備了100億,星紀魅族也是一個初創公司,你們有多大的資源投入?
廖清紅:雷總是全鏈條路線,從資質到廠,到設計,到選零部件,到營銷,到渠道,這是小米這樣一個大企業可以承受的,也是應該做的。我們只需要在吉利體系基礎上,比如浩瀚平臺很好我們就去浩瀚平臺,哪個車型好我們就在哪個車型平臺上做出星紀魅族需要的車。
問:Flyme AIOS除了賦能領克、極星等吉利系的車企之外,是否會拓展其他客戶,選擇車企的標準是什么?
廖清紅:我們不會局限于吉利體系,向全球車企開放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我們沒有那么大的體量和名氣,會把自己的位置放的更低一些,更開放一些,只要愿意和我們合作的都歡迎。
我們的Flyme Auto 智能座艙軟件解決方案,是目前最好的汽車人機交互體驗 OS。行業內的做法更多是借AI 熱點,把一些 AI 能力放到車機上,星紀魅族的Flyme Auto 是將 AI 能力與車輛的使用場景深度融合,比如更好的語義理解能力,快速完成場景創建,將手機端AI 能力無縫遷移到汽車智能座艙里等。一位用戶說“ Flyme Auto 幾乎完美實現了手機車機的互融互通,‘無縫流轉’堪稱‘機界德芙’”。
傳統汽車某種意義上是機械化時代的產品,現在的電機、電控、電池、車機這套系統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80年代、90年代成立的汽車企業,想構筑軟件的能力,信息化的能力其實是有挑戰的。
我認為中國出口車在國外受到大量消費者喜愛,不是我們的發動機,也不是哪一款電池,是我們的整體系統加智能座艙。
問:星紀魅族的造車計劃和吉利的造車計劃有什么不同之處?
廖清紅:我們有了吉利的大平臺,就可以在他們的基礎上做構建,從底層到平臺重新再造一輛,我認為這是一種重復開發和浪費。行業上不差一臺新車,也不差一個汽車的新平臺,差的可能是大家對汽車千姿百態的不同需要。我們會依托于整個吉利平臺,打造一輛年輕朋友們喜歡的車,和消費者之間連接更加緊密的車。
問:星紀魅族的汽車跟吉利體系的汽車是如何錯位競爭的?
廖清紅:曾經有人問我汽車行業發展會不會最終像手機一樣?我回答:汽車會有類似的集中度,但永遠做不到像手機這樣。手機的場景相對簡單和統一,汽車的變量更多,環境的差異化、人群的喜好度差異化以及用途的差異化很大。比如同樣的底盤,在北方、南方的使用壽命存在很大差異,比如是三口之家用車,還是一個人用車,所以汽車在種類上會超過手機的SKU數量。
在這個時代,別人是800伏充電,你也是800伏,別人續航500公里,你也是500公里,我認為這叫沒有差異化的內卷。
在內卷的時代,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客戶群體。星紀魅族做車,原則是要與眾不同,失敗了也要勇于嘗試,有10萬個用戶,我認為這也是成功。
問:今年推出新車后,會通過什么渠道銷售?
廖清紅:我們現在在打造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品牌營銷方式,將來會建立自己的生態體驗館,包括車、手機、智能眼鏡、智能指環、PANDAER都會放到這個店。
我非常認可華為、小米的生態體驗館模式,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大大提高了店的復用率,減少了成本,多品類消費者也可以一站式接觸到很多品類。
但是不一定人人都可以這樣做,華為、小米做到這一點,有鴻蒙系統和澎湃系統的基礎為依托。星紀魅族正好也有這樣的契機和優勢,我們也是在Flyme AIOS系統上構建所有的產品。
問:大模型如果想體驗好,需要開放更多底層權限,但有很多用戶覺得不安全,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廖清紅:首先所有要用到的個人數據都應該經過個人授權,安全性和隱私保護也是衡量一款AI終端產品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第二需要國家相關的法律保障,這不是一種限制,反而為AI深度普及創造了條件,所以數據方面首先需要授權。
All in AI 不是給上一代系統打 AI 補丁,而是做一個全新的AIOS問:如何理解星紀魅族的“All in AI”戰略?
廖清紅:Al 即將深刻改變傳統的消費電子與汽車產業,并開啟一個全新的變革周期。因此,2024 年春節開工第一天,星紀魅族就提出 All in Al 戰略,包括打造 AI 終端、重構 Flyme 系統和建設 AI 生態。
為了迎接 AI 時代到來,我們做了充分準備,持續加大對 AI 人才的引進力度,同時加大和頂級大學、研究機構等產學研領域的 AI 深度合作,聯合專業機構打造 AI 終端領域的白皮書等。
All in AI要先把底層的系統打造好,這段時間我們在用AI最新的架構重構Flyme AIOS系統,而不是在以前的系統上疊加一點AI功能,或者接入一個模型。在系統基礎上,再構建我們的產品,初期可能看不出區別,長期差異化會顯現。
問:Flyme是星紀魅族 All in AI 戰略中一個核心的突破口嗎?
廖清紅:可以說Flyme AIOS 是我們的戰略底層能力,凝結了對于 AI 時代操作系統的思考。以 Flyme AIOS 為基底,用戶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無縫切換,實現智能設備之間的算力共享、數據共享和應用共享,重塑智能設備的智能交互體驗。
此外,我們不斷賦能第三方,利用 Flyme 操作系統系列的底層能力,助力領克、吉利銀河等知名汽車制造商實現產品智能化升級,實現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的無感互聯,共同打造開放的 AI 設備生態。
問:全面轉向AI戰略后,星紀魅族做“車-機-生態”的優勢在哪里?
廖清紅: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要把一個事情做成,一定要從事物的本質出發。從軟件定義汽車到AI定義汽車,AI 正在深刻改變傳統的手機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智能化進程。今年初提出 All in AI 戰略的同時,Flyme 系統也正式更名為 Flyme AIOS。
新能源汽車之前,大部分車追求舒適性、性能,而智能手機是融合了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習慣的集大成者,對體驗的要求很高。說回星紀魅族,Flyme系統從2014年做到現在整整10年時間,有3億行代碼,有系統的沉淀,體驗開發的沉淀,我們把這樣的能力在智能座艙領域延伸,取名為Flyme Auto,可以大大的提升駕駛體驗、車機體驗、人車交互的體驗。
我們同時具備消費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背景,既有多年智能手機、操作系統、XR 技術的開發經驗,又有成熟龐大的汽車產業背景,擁有大量的忠實用戶、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合作伙伴和豐富的生態。我們也是業內較早擁抱 AI 的企業,是先人一步把 AI 理念和 AI 技術應用到了產品研發中。
問:AI 時代的交互邏輯不同于移動互聯網時代,您覺得星紀魅族需要哪些能力上的創新?
廖清紅:一是AI 原生思維:我們不是 AI 賦能,而是要打造全新的 AIOS。包括將 AI 模型和技術應用于系統的各個環節,如 AI 語音助手、AI 圖像處理等。
二是多終端協同:在 AI 時代,用戶與設備的交互不再局限于單一終端。星紀魅族具備多終端協同的能力,將不同設備無縫連接起來,實現跨設備的交互。例如,用戶可以在車機上使用手機上的 App,在 AR 眼鏡上觀看手機上的視頻,或者在不同設備之間共享數據和功能。
三是自然交互:星紀魅族正在加強自然交互技術的研發,如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讓用戶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與設備進行交流。
四是個性化服務:例如根據用戶的音樂喜好精準推薦歌曲,或者根據用戶的出行習慣推薦路線。
問:之前星紀魅族提過一個觀點,在原有的產品上增加 AI 功能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 AI 產品,怎么理解這個事情?
廖清紅:在原有的操作系統上增加一些 AI 功能,就像是在給上一代系統打 AI 補丁。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全新的、完全不一樣的 AIOS。
大部人提到 AI 最先想到的認知是,AI 是一個對話工具。對于實際的使用場景,真正智能的 AI 應該有理解和判斷能力,可以智能接聽,遇到騷擾電話,也應該替你掛斷。
在星紀魅族Flyme AIOS 里,我們綜合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帶來 3 個等級的AI 能力,分別是 L2 級別的主動信息提示、L3 級別的任務劇本、L4 級別的任務機器人,實現了從輔助到全場景自動執行。
主動信息提示,比如航班信息提醒、極端天氣提醒、上下班打卡提醒,在不打開應用的情況下,用一個彈窗完成提示,實際操作需要打開應用執行;任務劇本,在信息提示上更進一步,設置好任務,就能完成提醒和簡單操作,比如走到車站附近時自動打開乘車碼,學習我們的習慣推薦任務劇本設置;而任務機器人,只要告訴它想做什么,就能自動執行,比如要打車去公司,它會自動幫我定位、輸入公司的地址、叫車。
而且它用小窗的模式工作,就像一個真正的助理,理解意圖、完成需要、不打擾在終端做別的事——在星紀魅族的產品體系里,能夠實現這個功能的不僅僅是手機,還有汽車、眼鏡等等其它終端設備,和我們正在建設的智能體商店一起,形成我們理解中的 AIOS 和 AI 生態。
問:AI 生態看上去是個非常美好的構想,但實際執行可能存在非常多難點,車、AR 眼鏡、AI 手機,每個產品都是一個大賽道、大命題,星紀魅族是怎么處理這個復雜工程的?
廖清紅:建設一個生態必然會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中涵蓋了非常復雜且細致的工作,但是基本原則只有一項,就是用戶為先,體驗第一。星紀魅族要做的 AI 生態就是要消除賽道之間的區隔,用 Flyme AIOS 實現跨終端的無縫互聯,這是我們消費電子和汽車雙重背景的先天優勢,也是我們著力打造互聯能力的動因之一。
問:MYVU AR 眼鏡是智能穿戴市場的黑馬產品,有何戰略意義?
廖清紅:XR 是繼手機之后的另一個下一代的個人計算中心。AR 眼鏡是距離人體感知系統最近的設備,也是作為個人助手與 AI 結合的絕佳載體。
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要足夠舒適、輕便、美觀,讓智能眼鏡回歸眼鏡的基本屬性,讓用戶做到全天候佩戴。我們和合作伙伴聯合研發了全球最輕的光學引擎,進行了輕量化設計,把重量做到了 43 克,這是目前量產最輕的 AR 智能眼鏡。
另外,從生態角度講,希望通過 XR 把個人和車空間緊密聯合在一起。比如,手機在車上導航至最后一公里,到了停車場,我們希望導航自動從座艙流轉到眼鏡,接替座艙幫你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導航,包括車上聽的歌曲,下車以后也不要中斷。在這些流轉過程,XR 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如何理解“AI生態”?問:星紀魅族所說的“AI生態”應該如何理解?
廖清紅:現在似乎不談點AI,不談點生態好像過時了一樣,其實沒有那么神秘。我認為打造一個生態,至少要有一個平臺,對我們來說,因為有Flyme系統,才談得上生態,否則只是多做了一個品類而已。我們的XR眼鏡、車機系統、智能指環、手機等產品生態都是基于Flyme系統的,是可以互通的。
問:星紀魅族有哪些合作伙伴,如何相互賦能?
廖清紅:包括算力提供商、大模型廠商、車企以及Agent生態開發者。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個原生的、開放的 AI 操作系統,將大多數廠商封閉起來的場景化入口開放給第三方,集成各個合作伙伴的先進技術,為用戶提供極致的體驗。
算力服務企業為星紀魅族提供先進的芯片技術,確保我們的智能終端設備在性能和能效方面達到最佳狀態。
大模型廠商為星紀魅族提供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和技術支持,幫助我們優化 AI 功能,大幅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在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的同時,提升用戶體驗。
Agent 生態開發者為星紀魅族提供豐富的 Agent 服務,如智能助手、智能家居控制等,進一步豐富了星紀魅族產品的功能和應用場景。
此外,在智能出行領域,我們向全球車企開放,推出無界智行開放平臺,為車企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引領智能汽車3.0時代變革。
問:在AI戰略上,哪些是星紀魅族會明確做的,哪些是交給合作伙伴的?
廖清紅: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 DNA 和能力,我們最擅長的是做好硬件和系統,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開放式 AI 平臺,而不是所有東西都做。我們會保持開放,邀請所有有興趣的團隊在開放平臺上開發大模型應用,還會針對月活躍用戶數最高的大模型應用團隊設立懸賞機制,同時會持續加強 Flyme AIOS 的多終端互聯能力。
問:星紀魅族的 AI 生態是如何與此次 ChinaJoy 的主題相結合的?
廖清紅:在 ChinaJoy 2024 星紀魅族展臺,星紀魅族將整體生態布局以科技體驗館的形式落地,通過 Flyme Auto、魅族 AI 手機、MYVU AR 智能眼鏡以及首創“電競座艙”,即汽車 - XR - 手機的多領域產品及技術的聯動展出。這是我們首次將整體生態布局以科技體驗館的形式落地 ChinaJoy 展臺。與此同時,星紀魅族 AI 生態季也同步開啟,以 ChinaJoy 2024 為起點,打造多終端 AI 生態、全場景無界體驗。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