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讓機器人學開車:車速估計飆不過輪椅
以前無人車是科幻電影里的東西,現(xiàn)在無人車是大家日常爭論的話題。畢竟蘿卜快跑都已經(jīng)化身蘿卜判官了,不僅在整頓交規(guī),也實打實地讓很多人產生了就業(yè)危機。
而就在這時候,有報道說日本已經(jīng)在讓機器人學開車了:
這個機器人名叫Musashi,據(jù)介紹研究團隊來自東京大學。這個團隊的思路顯然有點與眾不同,選擇讓機器人進入駕駛室,代替人類成為一名司機。
好家伙,都是無人駕駛,但你擱這兒玩上代駕了是吧?
不過看介紹,這個無人駕駛的玩法不像是讓車變得更聰明,倒像是在展示機器人Musashi可以有多像人。
為了能夠模仿人類,機器人Musashi的肌肉與骨架設計跟人類結構十分相近,換言之手臂腿腳都要靈活,在演示中機器人可以用手臂手掌轉動方向盤,操控汽車轉彎:
手掌則可以模仿各種駕駛操作,像是旋轉鑰匙,拉手剎等等。
就是不知道做完一套連招要多久。
開車的時候,也是讓機器人自己用腳踩踏板:
機器人的眼睛可以在后視鏡追蹤物體,就跟人自己看后視鏡差不多:
同時在AI的輔助下,機器人可以判斷路況。開車的時候識別目標,看到行人車輛就減速停車。遵守交通規(guī)則,能夠識別交通燈,然后決定是等待還是開車通行。
轉彎、加速、停車等等操作都能做到,就是很慢,車速估計飆不過輪椅。
除此之外,想實現(xiàn)讓機器人開車,感覺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例如車速慢是一方面,這個開車的動作也堪比打太極,遇到緊急情況估計除了停車也沒別的應對措施了。
另外如果是讓人形機器人代駕,那它是怎么進入汽車里的?是要自己走進去還是需要抬進去,又或者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汽車型號,在生產汽車的時候量身定做一個機器人。
可不可以為了擴大車內空間,考慮把機器人優(yōu)化掉,讓機器人與汽車融為一體,汽車自己掌控方向盤...
emmm,感覺好像又說回來了。
其實這個叫Musashi的機器人很早就展示過一些開車技巧,網(wǎng)上最早的記錄都能追溯到5年前了:
看后視鏡的時候還有一點翻白眼的感覺。
當年它在開車之前,工作人員需要手把手地把機器人的手掌放到方向盤上。現(xiàn)在看著它練習了兩個兩年半后的樣子,總感覺驚喜感有點不夠。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這個研究更像是讓一個人形機器人去考駕照,駕駛汽車應該只是它的能力體現(xiàn)。
例如之前為了展示它的骨骼與肌肉能力,還讓它嘗試過使用工具,練習拖地:
使用錘子,搞健身: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用處過于局限,但感覺各種研究的最終目標都是差不多的,還是想要用不會累的「牛馬」代替普通牛馬。
類似的思路還有韓國的一款名叫PIBOT的機器人,都學會開飛機了。
據(jù)說它不僅可以實時觀察飛機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且可以精準管理控制面板上的開關。再加上AI的支持,它能夠精準地完成各種操作,熟記各種導航圖、手冊。這種記憶力將會碾壓人類駕駛員,并且能適應各種型號的飛機,處理緊急情況的時候也沒有個人情緒干擾。
誰能想到都是駕駛員,不僅地上的司機憂心忡忡,開飛機未來也有可能會有就業(yè)危機。
但這種危機感要說已經(jīng)蔓延很久了,最早就是AI畫畫的應用,接著AI都能做動畫了,語言類AI的發(fā)展讓一些編劇也難受了起來。
六七年前我還在調侃無人外賣車的翻車沙雕瞬間,如今無人車即將擠壓司機的就業(yè)空間。
你的職業(yè)害怕未來會被機器替代嗎?我準備當駕校教練,當然不是教人開車,而是教寵物開車。
人類的賽道我怕是卷不動了。
(文中圖片與信息素材來源自網(wǎng)絡)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