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國內首個“AI評標師”已上崗,有望每年為央國企節約采購成本超5400億

國內首個“AI評標師”已上崗,有望每年為央國企節約采購成本超5400億

新火種    2024-04-18

擁抱“人工智能+”,央國企走在前列。根據新華社的公開報道,以國家能源集團為例,近期上線的智能無人評審系統通過運用AI技術進行采購場景創新,使得智能評審準確率大幅提升。

國內首個“AI評標師”已上崗,有望每年為央國企節約采購成本超5400億

據了解,國家能源集團的智能無人評審系統實現了非招標采購全類別(物資、工程和服務)、全評審方式(詢價通知單、最低價、綜合評估法)全覆蓋。智能評審系統大幅降低了自由裁量權、顯著提高評審效率,上線至今已運行5.7萬余單。

國能集團在采購場景聯動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表明,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賦能行業,在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央國企招采規模巨大,AI賦能效果顯著

《中國招標》雜志報道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國有企業采購達到38萬億元,占GDP近1/3,是政府采購規模的10倍以上。

然而,傳統招標流程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包括效率低下、流程繁瑣和合規性不足。具體而言,招標過程的復雜性導致信息不對稱和缺乏透明度,進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傳統招標還需經歷發布招標文件、評審資格、談判價格、簽訂合同等多個環節,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資源,而且由于線下招標缺乏有效的合規性監管,還容易誘發諸如圍標、串標等不誠信行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招標的公正性和成效。

近年來,央國企全面加強供應商管理,完善基于數字化智能化的采購交易管控體系,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2022年全年節約采購成本超過5400億元。

在千億成本節約的背后,AI賦能效果顯著。在智能評審和招采領域,大模型加持的“AI評標師”正在走進能源行業,以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招采流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實現采購價值和效率的新增長。

央國企陸續邀請訊飛星火大模型入駐,業界首個“AI評標師”提升招采效率

近日,中國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邀請訊飛星火大模型入駐,讓“AI評標師”助力企業內部提質增效。科大訊飛將基于星火大模型,結合中煤開發公司招投標文件、評標報告等歷史數據,通過學習、訓練,構建能源行業評標大模型底座,并通過低侵入集成方式,快速完成與現有招標采購系統的融合,實現智能輔助尋源文件編制、招標業務智能輔助評標、非招標業務智能輔助評標、議價智能輔助評審等功能,推動招采業務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國內首個“AI評標師”已上崗,有望每年為央國企節約采購成本超5400億

“AI評標師”站在大模型的肩膀上,人機協同效率賽高。據悉,基于訊飛星火大模型技術,通過學習海量歷史招投標文件,提取評標因素建立了行業評標知識大模型,可為智能評標提供原子級的評標知識點,無縫連接企業信息化系統,提供文件智能編制助手,構建AI評標模型,實現無人智能評審+人機輔助評審雙模創新應用。依托訊飛星火大模型,智能評標系統能夠主動學習“歷史招投標文件與評標報告”,形成企業專屬的招投標大模型知識庫,從而改變傳統招投標評審方式,提高效率并確保公平公正。據悉,在已合作能源集團,通過非招標業務智能評審實踐以及對采購文件和報價文件的自動化識別和分析,實現了采購文件編寫效率提升50%,評審效率提升70%。

“AI評標師”上崗的背后還在于訊飛星火大模型強大技術底座的支撐。依托科大訊飛與華為聯手打造的支撐首個萬卡規模國產算力平臺“飛星一號”,訊飛星火大模型V3.5在代碼能力上已經達到了GPT-4 Turbo的96%。下一步,科大訊飛還計劃在今年6月發布對標GPT-4 Turbo當前能力的訊飛星火大模型V4.0版本,直接跟國外大模型硬碰硬“掰手腕”。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25年,人工智將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估算,目前中國大型企業基本都已在持續規劃投入實施人工智能項目,而全部規劃上企業中約有超過10%的企業已將人工智能與其主營業務結合,實現產業地位提高或經營效益優化。

面向超千億的廣闊市場,相信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工智能+”涌現并帶動相關產業增長。未來也會有更多各行各業的“AI員工”上崗,將大模型技術的創造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和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