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打造未來產業新高地——2023文化科技融交會在寧舉辦
9月21日,為期三天的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簡稱“文化科技融交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元通)盛大開幕。自創辦以來,文化科技融交會始終堅持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中華文化的數字化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實現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目標。
本屆文化科技融交會線下展覽面積共2.6萬平方米,通過展覽展示、“典型應用場景”發布展示、會議論壇、新技術新產品發布、沉浸式文化生活消費季等形式,構建展會“1+4”的架構體系。展會同期將舉辦2023文化和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2023南京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大會、中國沉浸產業發展論壇等各類論壇活動數十場,新品發布、優質產品推介二十余項,各類參展主體430家。
數字化浪潮下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近年來,文化數字化浪潮席卷全國,作為全國文化科技融合的“風向標”“指南針”,本屆融交會既有深圳南山、杭州、成都、寧波、敦煌研究院、上海科技館、浙報傳媒、封面傳媒、南京文投、蘇州高新區、上海創圖等“老朋友”,也有諸多新面孔,如貴州、合肥包河、中數集團、金東數創、商湯科技、中通服、京東方、思必馳、深言科技等新參展省份和企業,他們將全方位展現AIGC、動作捕捉、云渲染、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確權等前沿性技術成果,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好詩!太白兄!”在EX機器人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展位上,只見一襲白衣的“李白”,腰間掛著裝酒的葫蘆,睫毛微顫,一旁席地而坐的正是“杜甫”。觀眾們紛紛拿出手機與“李白”“杜甫”留下獨特的合影。據悉,該仿生人形機器人全身擁有68個可動關節以及獨特的控制系統。同時,科研人員還采集了大量的表情信息數據,讓其模擬人體肌肉運動軌跡作出真實的表情,最大程度地還原真人的說話方式。醫用級仿真皮膚技術,使得他們的皮膚與常人無二,用手觸摸可以感受到其柔軟的觸感和人體的韌性,宛如真人一般。
還沒從機器人的世界里走出,就被旁邊小朋友們的歡呼聲所吸引,在深圳南山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展區,一位小朋友正在和AI機器人進行“圍棋大戰”。機器人落子“快、狠、準”,引起小朋友陣陣驚嘆。
聯合騰訊“探元計劃”打造的“中華文化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是今年文化科技融交會的亮點之一。在3D光雕、影像互動等數字光影技術中,觀眾仿佛走進了立體而又奇幻的三星堆世界;手持3D掃描儀,現場體驗文物修復,感受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價值……此外,現場還展示了如何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活化中華文明古籍,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讓塵封千年的文物“活”起來。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熱詞,為了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AIGC技術,并親身體驗其創造力與合作潛力,"A-Touch 與未來對話" AIGC體驗空間應運而生。在這里,觀眾可以發掘AIGC的無限可能——利用AIGC技術,將自己的想象力無限放大,秒變后期大師或音樂大師;觀眾也可以帶著“劇本”,借助AIGC,生成屬于自己的專屬動漫作品。這種人與AIGC的“合作模式”不僅增強了觀眾之間的互動,也展示了AIGC技術在協同創新方面的巨大潛力。
戴上VR眼鏡,眼前呈現出600多年前的明代大報恩寺,身臨其境感受“中國瓷塔”的魅力。這一產品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復原場景,觀眾可以數字化方式暢游體驗,全方位感受大報恩寺的歷史文化。本屆融交會上,南京文投集團帶來了南京城市文化數字化建設最新成果——文都大腦,并從“數字文化新基建—數字文化新示范—數字文化新生態—數字文化新產業”四個維度展示,其中數字文化新基建重點展示文化大數據、文博大模型、文脈區塊鏈、文都元宇宙。數字文化新示范以世界文學之都元宇宙體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數字化項目“長江春色圖”超長拼接屏互動體驗、大報恩寺博物館元宇宙探索、沉浸式數字演藝《梁?!?、文化消費服務、十竹齋藝術集團的箋譜數字化成果等為亮點場景呈現,打造數字體驗世界,賦予文化生命力,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自信之旅。數字文化新生態以生態平臺與合作伙伴為切口,展示南京文投數字探索的創造力、執行力、組織力和凝聚力。數字文化新產業以文化數字化探索形成的六大解決方案為總結,凸顯文投集團文化數字化產業能力,以數字化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展覽最后在“文都大腦”區集成體驗文投集團的數字化成果和多元奇幻的元宇宙場景。
在數字文旅共性技術應用展區,圍繞著思必馳展位的數字人,觀眾正在用各種方言與之對話,無論是粵語、四川話、上海話,還是英語、法語、俄語,數字人都應對有度,贏得在場觀眾頻頻點贊。京東方藝云的靈動花境沉浸空間,用裸眼3D技術還原花海奇觀,完美呈現立體景深顯示效果,進入“靈動花境”就像進入真正的花海一樣生動逼真。
全國展區各具特色,展現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技術。其中,南京展區更是精彩紛呈,以獨特的視角和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彰顯了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在南京示范基地,AI繪畫平臺“丹青約”采用完全中文生態多模態模型“玉知”“丹青”,觀眾借助AI繪畫平臺“丹青約”就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水墨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在玄武展區,德基美術館、南京投石、南京小魚共同打造了“蘇軾”“李白”跨越時空在金陵相會的水墨動畫;江北新區,南京洛普的4K LED電影屏,無論在對比度、灰度,還是畫質處理等多方面技術都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鼓樓區“數字長江”元宇宙博物館通過全景視頻、虛實相結合等動態方式,全面展現長江千年文脈的演變,沿線豐富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以及近年來長江大保護的豐碩成果。在棲霞區南京錦繡展位,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屏720度全景觀看龍鳳袍復制品,并了解紋樣、材料和工藝。秦淮區的百音高科帶來了國內獨有的氣膜場館聲場技術案例;借助雨花臺區南京睿悅的Nibiru AIGC 全景生成器/圖片創意工具,觀眾可以快速形成個人專屬模板。高淳展區南京全控電子的飛羚三號駕駛模擬器可以讓觀眾現場享受激烈駕駛的樂趣。浦口展區同樣令人耳目一新,“向山而行,只此青綠”。展館依托南京藝術學院設計的六款中國風特色靈獸IP——《老山靈奇志》手稿展,打造六處微景觀,借助AR技術,讓觀眾可以和虛擬神獸拍照合影,描繪出一幅人與百里老山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之間的融合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和長鏈條的發展態勢,這種融合正在重塑文化產業的格局,使其迸發出持久而充滿生機的活力。
重磅發布,引領行業新發展
聚焦行業熱點問題,剖析行業發展風向,把脈行業趨勢動態。融交會今年精心策劃10多場論壇活動,眾多資深學者、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共話行業發展新機遇。
作為本屆融交會的主論壇,2023文化和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于開展當天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德國考古研究所通訊院士王巍,以及來自南京文投集團、閱文集團、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華僑城旅投集團、中通服等行業頭部企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數字文博、數字城市、數字閱讀、電影產業數字化、數智文旅、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真知灼見。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年度重磅成果《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3)》在論壇現場發布并解讀。報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闡釋了新階段文化科技融合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支撐作用,聚焦文化科技領域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縱深發展,深入分析其發展歷程和產業實踐,并對未來產業發展重點進行研判和展望。
此外,由文化科技融交會組委會作為指導單位,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主辦,江蘇文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幻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沉浸產業發展論壇也將于9月22日召開,圍繞沉浸產業發展趨勢、沉浸式文旅結合所在地文化二次開發、沉浸式體驗“盤活”中國傳統IP等行業熱門話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總設計師飛蘋果,把熒幕版《阿凡達》搬到線下的NEON集團首席創意與創新官韋爾比?阿爾蒂多等國外行業專家,中國首部沉浸昆曲《浮生六記》的策劃人、全國首個全景社交解謎互動城《方橙市大偵探》的制作團隊、《三體?引力之外》項目負責人等行業先行者,進行分享與頭腦風暴。同時,論壇現場將發布《2023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中國沉浸產業未來發展核心驅動力,為中國沉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行業力量和智慧。
記者從組委會了解到,9月22日、23日,還有更多精彩行業論壇,比如“文化+科技”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論壇、2023第二屆中國(南京)文化元宇宙論壇、2023元宇宙創新投資論壇等。這些論壇將邀請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文化產業和科技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政策法規以及未來合作機會等內容,為觀眾帶來更多深度和啟發。
除了國際博覽中心的主會場外,今年融交會還聯動南京各區的文化科技產業園區、科博場館、文商旅綜合體以及各大沉浸消費品牌,共同打造了文化科技融合分會場,并舉辦“南京沉浸式文化生活消費季”品牌活動,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延展產業合作,共建繁榮的未來
在政策的加持、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南京文化產業發展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涌現出一批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文化企業。上半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78億元,同比增長12.2%。
為了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本屆融交會定向邀請了來自全國多個省市行業主管部門、國有文化集團、產業協會和商會等5000多位專業觀眾團體和VIP買家現場參觀參會,重磅打造2023南京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大會、南京文投集團數字化發布會、招商推介會、新品發布會、企業路演等一系列活動,特色產業載體平臺和優質項目在現場推介,一眾重點文化科技企業代表、重大產業項目代表、高端文化人才和重點客商通過現場洽談,共商合作和發展。
未來,文化科技融交會將進一步樹立并放大南京文化產業數字化建設品牌效應,營造文化產業發展更優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數字文化領軍企業、重大數字文化項目和數字文化產業高端人才來寧投資、創業、興業。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