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走向落地應用制造業或成主戰場
臨近歲末,全球不少研究機構和媒體發布2024年AI(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趨勢預測,認為明年將迎來企業生成式AI應用的爆發。
中國學者專家也在不同場合對此進行了探討,認為制造業是AI大模型應用的主戰場,是打造全球制造業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時代,其應用性能也發生了質的改變,將賦能千行萬業,實現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他表示,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和電動汽車的異軍突起,進一步堅定了制造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心和決心。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認為,這一輪AI所體現的“革命性”特征,不是可以生成文字、圖片,而是可以生成代碼,構建人機交互新模式,與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作業、產品運營等制造環節、場景相結合,提升生產效率,形成新生產力,并引發產業競爭格局重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數字經濟戰略研究室主任高嬰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將在引領制造技術深刻變革、促進制造模式加速轉型、推動制造體系全面重構方面發揮極其關鍵的作用,勢必成為打造全球制造業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經在各行各業落子不斷。2022年,DeepMind開發的AlphaFold2模型幾乎預測了所有的蛋白質結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3大模型落地應用案例集》評選出52個大模型商業落地優秀示范,覆蓋智能制造、教育教學、科技金融、文娛傳媒、醫療、交通等各個行業。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機器通過圖像學習、聲音識別、感知監測等方式,快速、準確地檢測產品,在減少人工質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方面的作用顯著,在手機、家電、汽車等離散制造行業質檢環節中的應用漸成規模。”高嬰勱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此前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的挑戰,中國的機會在于行業大模型。
11月發布的《中國AI大模型創新和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軟件業、制造業及服務業等是中國大模型創新主體專利布局較多的行業,專利布局數量分別為3.6萬件、3.4萬件、2.8萬件。百度、騰訊、阿里等企業深入推進專利產業化發展,在軟件業、制造業等行業專利布局較多。
中國擁有場景眾多的優勢。百度推出的智能云開物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積累4萬多個工業模型和智能應用。在山西晉能集團,百度的智能云開物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建設了采礦安全生產監控預警平臺,依托AI算法減少巡檢人員70%以上,通過多維度、多角度的視頻識別、分析及統計,降低90%以上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不過,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落地還面臨很多挑戰。
展望未來,高嬰勱認為,大模型賦能制造業將沿襲從單點應用向全系統、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滲透融合的發展路徑,在優化設計流程、人機協作制造、產品互動服務等環節率先突破。這包括賦能研發設計、賦能生產制造、賦能產品服務等。
安筱鵬表示,AI將重構軟件開發模式、交互方式、使用流程和商業模式,無論是研發類、管理類、生產類還是后服務類工業軟件,都將用大模型重新升級一遍。
大模型與工業、制造業的融合,引發對數據保護的關注。劉韻潔表示,中國要把行業大數據利用好,管理好和保護好,這是很大的挑戰。(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