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AIPC漸近:聯想搶占第一入口
作者:周源/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在改變一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個人和企業終端,并催生出全新產業。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未來的PC將是AI PC,未來的手機將是AI手機,未來的工作站將是AI工作站。”
12月15日,聯想集團推出搭載具備AI PC特征的商用和消費級筆記本電腦,意味著PC產業進入AI Ready階段。
注意到,2023年以來,尤其是第四季度,包括芯片商、終端整機商、AI大模型商和操作系統軟件商等在內的PC產業生態角色,高度參與AI PC產業。這個全新產業的吸引力,就連智能手機移動SoC霸主的高通,也未能抵擋。
12月7日,聯想與IDC聯合發布業內首份《AI PC產業(中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對AI PC做了明確定義。作為全新的技術產品,AI PC將成為個人AI助理。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布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表示,PC正在迎來第三次重大升級,有望再次成為AI普惠到每個人的首選終端。PC將讓AI真正成為每個人的專屬助理(Personal AI Twin)。
作為全新的技術產品,AI PC的興起,同步催生新生態和新產業。站在PC誕生的第48年,展望未來,可以看到,AI PC將逐步替換傳統PC。在此過程中,GenAI+PC具備的新技術紅利,也將激發生態參與各方的商業價值增量。
IDC報告預測,2027年,AI PC占PC整體市場的比例將高達85%,成為新PC市場的絕對主流。
渴馬奔泉:AI PC市場暴起12月7日聯想和IDC聯合發布的《白皮書》,為AIGC與PC的結合指明了產業方向,以及以ChatGPT為開創性代表的AI技術商業增量價值。
《白皮書》對AI PC做了結構或模塊定義。所謂AI PC,就是集AI大模型、應用和硬件設備于一身的混合體。
2023年12月,ChatGPT誕生一周年。在此之前,AI技術的未來圖景雖然很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業界沒能找到可供元宇宙大規模落地的AI產業的技術基座。如今的當紅辣子雞英偉達,在ChatGPT發布前的2022年12月22日之前一年內,股價跌幅超50%,但在ChatGPT發布之后一年內,公司股價大漲2.2倍(截至12月12日收盤)。
殺手級應用ChatGPT的出現,不但成就了皮衣教主黃仁勛的地位,也將業界從缺乏明確商業化的窘境中拉了出來。
由此,AI技術的落地方向,從超級概念元宇宙,具象成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也稱GenAI,兩者都是AGI(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細分組成部分。
一旦業界明確了產業方向,那么其推進速度就會讓世人驚嘆。
ChatGPT發布(2022年12月22日)僅1個月,AMD就率先(2023年1月23日)發布銳龍7040系列平臺,首次將CPU、GPU和NPU整合在一起。這顆芯片中集成的NPU,采用的Ryzen AI引擎,直接開創了AI PC的概念和應用。
從2023年初到四季度,AI大模型公司、PC軟件開發商、芯片商和終端公司,都在大規模深度參與AI PC產業,意欲在這個新興產業中占據先機。
12月15日,英特爾將推出的AI PC處理器“酷睿Ultra”平臺,算力是上一代的8倍,目前已適配超10款國內AI大模型;12月14日,英特爾將發布面向AI PC的新一代Meteor Lake處理器。
12月7日,與聯想和IDC在北京聯合發布《白皮書》同一天(北京時間),AMD在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發布專業面向AI PC的新一代筆電處理器——銳龍8040系列平臺。
如果說英特爾和AMD原本就在PC領域深度布局并以此立業,那么智能手機SoC霸主也加入角逐,可見AI PC產業的吸引力。
10月24日,高通發布AI PC專用算力平臺“驍龍X Elite”。
注意到,無論是英特爾、AMD還是高通,其AI PC的算力平臺,都采用XPU結構,即CPU+GPU+NPU。《白皮書》稱之為異構混合算力:主要目的是通過異構算力協同,為PC提供強勁并行計算能力。
異構混合計算,利用不同類型指令集和體系架構的計算單元組成本地計算系統,對不同的AI工作負載匹配相應的計算單元。由此,并行算力的飛躍使得PC能輕松執行復雜的AI模型推理任務,從而展現出更高級的智能性。
這就是AI PC的算力基礎特性。有別于傳統PC的CPU和GPU分列,缺乏NPU的算力結構。
除了芯片商積極參與,PC操作系統開發商微軟、終端商代表聯想,也對新賽道表現出了極高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
11月1日,面向365個企業客戶,微軟推出GenAI驅動的Copilot PC應用軟件;10月24日,與高通發布AI PC專用芯片驍龍X Elite同一天,楊元慶發布全球首款 AI PC。
宏碁、HP(惠普)計劃將在2024年推出AI PC;DELL(戴爾)于今年5月推出全棧GenAI解決方案,并宣布與英偉達推出生成式AI解決方案(Dell Generative AI Solutions)的PC產品。
第一入口:個人智能體作為AI PC混合體組成模塊之一的AI大模型商,在參與AI PC產業時,動作有所不同。
OpenAI開創的AI大模型生態,在推動AIGC普惠應用時,進展極為緩慢。
如此結果,一方面是大模型能力增長遇到瓶頸;更主要是原因在于,用戶對個性化需求數據和行為數據存儲在以公有云為載體的大模型中,有隱私安全疑慮。其中,C端擔心隱私泄露,而B還多一項擔心——商業機密不夠安全。
因此,AI大模型商(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和科大訊飛等)正在推進兩條并行路線:一是調整大模型的參數值和大小,以適應本地化部署的端側需求,解決響應速度和安全隱私保護問題;二是構建不同規模的參數量級,支撐不同場景下的云端協同,實現體驗優化。
其中,百度和科大訊飛主要力推端側大模型;騰訊和阿里,主推云端大模型;華為則是以云端大模型為基礎的端側調用。
聯想較為特殊。一方面,聯想推出AI PC和個人智能體;另一方面,聯想3S戰略將企業B端服務作為轉型方向,故而也推出面向B端的私有化大模型服務。
聯想端側大模型,有個專門概念——個人大模型,這也是業界少見的差異化產品。
11月21日,在一個主題為“預測與戰略”的論壇上,楊元慶發表演講時說,“大模型計算負載將逐漸由云端向邊緣側和端側下沉,越來越多的AI推理任務將會在邊緣和設備端進行,這使得個人大模型成為必要和可能。”
楊元慶結論的邏輯基礎是:目前大模型用戶規模還較小,大多數大模型都在算力較強的公有云上訓練。未來,隨著用戶規模擴大,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響應用戶需求的考慮,會越來越被重視,這就需要將計算負載向邊緣側和端側下沉。
有必要指出,聯想的個人大模型,實際上是個人知識庫與本地大模型的結合體。
《白皮書》提到:大模型的計算負載不斷從云端向終端下沉,公共大模型和本地大模型混合利用,組合形成個人大模型。
在用戶產生需求時,通過聯想推出的“個人智能體”入口,調取個人大模型的多種能力。用戶以自然語言交互的方式,與個人智能體聯動:依靠內嵌XPU架構的AI算力單元,AI PC為實現用戶的意圖,提供混合AI算力,并通過開放生態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中的意圖應用需求。
若用一句話概括個人智能體的作用,即“承擔著理解用戶意圖并同步完成分發”的重任。同時,也有著保護用戶隱私安全的作用。因此,個人智能體就成為通過混合大模型(本地/云端)、混合算力(設備)和AI應用,去實現用戶意圖時,兩者溝通橋梁的第一入口。
AI PC本身能通過個人智能體有效甄別和管理用戶隱私數據,并通過本地化的模型與充足的AI算力,在本地完成大部分數據的處理與模型運算。只有在不涉及用戶隱私的公共請時,才需調用云端服務。
有必要對用戶通過個人智能體,調用其所聯通的各項AI大模型能力的路徑圖,做個描述。
基于內嵌在終端中的本地AI大模型構建的個人智能體,在收到用戶請求后,本地大模型能即時精準地理解用戶意圖,進而將意圖轉換為相應的任務,再做任務分解和識別,分門別類地查詢本地知識庫,再通過API接口調用生態圈合適的模型或應用,去執行相應的任務。
隨后,設備、模型或應用執行完成任務后,再將相應的結果返還回給個人智能體,由個人智能體完成梳理和整合后,再將結果反饋給用戶。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用戶意圖由提出,到解決的交互閉環的循環路徑圖。
2024:AI PC產業元年來襲任何產業的生態發展,都是一個動態概念。建立在AI PC生態基礎上的新PC產業,各項價值和核心特征互相支撐,互相促進,逐步推動產業走向成熟。
但這個速度,可能遠超原先的PC產業發展歷史紀錄。
AI PC的核心特征包括五個方面:用自然語言交互的個人智能體(第一入口)、內嵌個人大模型、標配本地混合AI算力(XPU結構SoC芯片)、開放的AI應用生態(公共大模型)和設備級個人數據&隱私安全保護。
《白皮書》認為,AI PC的發展將分成兩個階段:AI Ready階段和AI On階段。這也是AI PC五大特征逐步落地、成熟、迭代的過程。
在AI Ready階段,應當基本具備對AI任務更具針對性的本地混合AI算力硬件(XPU結構),能為AI PC的軟件及服務創新提供基本算力保障,開啟體驗創新。
符合這個階段特征的PC終端已經出現。12月15日,聯想集團推出新款商用和消費級筆記本電腦,旨在開啟新的AI體驗,同時提升用戶生產力、創造力和工作效率。新款ThinkPad X1 Carbon、ThinkPad X1 二合一以及小新Pro16 2024和IdeaPad Pro 5i均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
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芯片升級計算架構,集成XPU結構的混合算力處理器陸續推向市場。這時候的主角是芯片商,他們研發的混合XPU結構的算力平臺,將以更高能效比提升計算速度,并在運行過程中具備更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當軟件與硬件兩方面的積累帶來產業躍變,AI PC就將進入AI On階段。這時,AI PC就將具備完整的五大核心特征。通過與產業界的深度交流,發現,2024年,產業就會進入AI On階段。
因此,2024年,具備標準意義上的AI PC,在核心場景能提供劃時代的AI創新體驗,AI PC將很快成為每個人的個人AI助理。
隨著核心技術創新、產品體驗優化、AI應用生態繁榮,AI PC將會服務于更廣泛的通用場景,從而實現端邊協同計算和跨設備互聯接力,甚至能基于個人數據和行為特征,在邊緣私域環境下實現個人大模型的微調訓練。
從2024年開始,符合AI On階段標準,也即具備完備AI PC核心特征的AI PC將陸續進入市場。這能推動AI PC市場實現快速增長,為整個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因此,《白皮書》認為,2024年將成為AI PC元年,傳統PC將加速升級成AI PC。
目前,上游芯片設計和制造商早已有動作。英特爾計劃在2025年前,將為超過1億臺的PC加持AI特性。這家PC時代的芯片霸主,CEO Pat Gelsinger在11月初該公司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相信,AI PC是未來數年PC市場的關鍵轉折點,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會集成AI。”
在截至今年9月的財報季中,英特爾PC部門收入降幅為最近8個季度以來最小。老對手AMD的PC業務實現了兩年來最強勁的增長速度。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為此發表了樂觀預期,“考慮到AI PC周期和微軟Windows系統的更新周期,我們預計到2024年會呈現增長(走勢)。”
專業市場調查機構也對AI PC產業的發展持有樂觀期待。
據Canalys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AI PC出貨量將超過5000萬臺。Canalys預計,2025年起,AI PC的采用速度將加快,到2027年,AI PC將占PC總出貨量的約60%。這家市場調查機構還做出建議,應關注PC變革性產品推出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IDC報告認為,PC市場增量來自消費和商用兩部分:在個人消費市場,AI PC將縮短用戶換機周期,加速換機潮的到來,同時改變PC市場的用戶人群結構;中小企業將借助AI PC加速智能化轉型,優化客戶體驗,提升運營效率;大型企業的變化將體現于更長的時間跨度,AI PC將長期與大型企業智能化轉型相結合,充分釋放企業內部活力。
據IDC報告預測,AI PC在中國PC市場中的新機裝配比,將在未來數年快速攀升。2027年,AI PC占比將高達85%,成為新PC市場的絕對主流。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