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蓉:利用全新AI技術,講好中國故事
2023年,在日趨復雜的世界經濟背景下,全球范圍內由技術革新牽引的中國視聽產業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媒體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升級與發展新模式成為大視聽領域的年度關鍵詞。 《2023年廣電全媒體藍皮書數據報告》顯示,國內大視聽領域已經在傳統影視和“視聽+”衍生區位形成兩個萬億級產業規模。圍繞內容IP,向周邊產業輻射、延伸的大視聽產業鏈正煥發出創新驅動的發展態勢。年初以來,《狂飆》《人生之路》《去有風的地方》等“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影視文旅跨界聯動成為社會亮點。產業鏈上端的視聽平臺對熱門內容進行全國線下拓展,衍生影視園、體驗工坊等創意經濟,形成內容長尾效應,創新業態不斷涌現。
產業鏈的鋪開,愈加突顯內容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優質內容IP才是激活整個產業鏈的關鍵。近兩年,供給側錨定內容為王、減量提質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頭部視聽平臺開始加大力度將先進的“季播”模式運用到劇集生產和運營,例如近期大熱的律政劇《無所畏懼》,第一季播出的同時第二季已經在拍攝。國產季播劇的陸續登場,意味著國內劇集產業正式走上與國際接軌的新制播模式。越來越多的劇集從籌備之初就摒棄一錘子買賣的“暴富”思維,認真研究如何將優質原創打造成一個長久的IP。擁有“季播”這種長期主義的意識,不僅能養成觀眾收視的長情,更能從機制上保障和強化原創內容優勢,有效沉淀平臺核心文化資產。承接此思路的“劇場”賽道也應運而生,除了愛奇藝的“迷霧劇場”,騰訊“X”劇場、優酷“寵愛劇場”、芒果“季風劇場”等也在發力跟進。無論是季播模式對單個內容品牌的打造,還是劇場賽道對內容集群的品牌塑造,對于產業來說,都是科學運營和優化管理的象征,是做大做強必須經歷的工業化的重要一步。
如今,影視工業化又迎來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路透社最新發布的《2023數字新聞報告》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在未來3到5年重置創意產業,成為全球產業升級的超級引擎。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解放,正在給視聽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一頭部視聽平臺首創AI“劇情搜索”,利用AI對站內數百部核心劇集實現分鐘級劇情理解,自動生成劇情片段及看點。這一視聽平臺還在影視項目的策劃、開發、制作、宣發等核心環節廣泛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激發的產品創新、后臺技術創新,乃至平臺創新,跟傳統意義上的項目運營有著不同量級的前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同類型的內容敘事和新的分發形式,催生更智慧的產業服務。可以預見,內容資產在一個技術賦能的平臺上能夠發揮價值的空間遠未窮盡。
在美國,迪士尼不斷擴容旗下內容池,越來越多的IP形象不僅在商業大片里相互串聯,更用新技術建立線下場景跟觀眾的情感紐帶,深度開發內容資產。新創的網飛電商平臺Netflix.shop被視為劇集、電影之外的第三個敘事渠道,從服裝、玩具到身臨其境的游戲,都被用于擴展線上的內容世界。10月,網飛宣布線下實體店計劃,大力推廣以熱門劇集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裝置。這類布局,旨在讓IP內容超越屏幕,融入當地文化,成為人們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據普華永道發布的《全球娛樂及傳媒行業展望》報告,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市場2022至2027年預計復合增長率為4.3%,高于全球水平。這為我國進一步推進國際傳播提供了信心和基礎。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劇集發展報告》顯示,今年國產劇集出口額同比增長四成,出口時長占比達八成。網絡平臺正成長為文化出海的主力,“愛優騰”的國際版以及新上線的Reelshort、FlexTV等都展現出成長的勢頭。
在全球產業升級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未來敘事方式的一個主要貢獻者。大視聽領域優質內容的持續供給能力和國際化的創作視野,對傳播中國文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未來的發展中,整合規劃并培養好頭部企業、頭部團隊,依靠高新技術賦能優質內容,在世界地圖上講好中國故事,共享中國經驗,將為我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鮮活內涵。
(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