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
“路面剛剛修好就出現塌陷,施工方是否偷工減料?這樣的工程能通過驗收嗎?”近日,在桐城市嬉子湖鎮松山村中心村莊主干道路面升級改造工程驗收會上,村紀檢委員兼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王澤龍現場提問。
原來,該村道路改造工程竣工不久,一下水道井口發生路面塌陷。施工方認為其已按照工程標準完成施工,要求村委會通過驗收。但王澤龍嚴詞拒絕,堅決不同意簽字,要求施工方整改。在王澤龍和其他村“兩委”干部的全程監督跟蹤下,施工方三次返工,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既然當了村紀檢委員,我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對得起這份信任,發揮好‘監督員’的作用。”王澤龍說。
像王澤龍這樣的村級紀檢委員,桐城市一共有226名,平均年齡38.2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77%,且全部由村(社區)支委委員擔任,同時兼任村(社區)監督委員會主任、監察聯絡員,實現“三職合一”。
為推動村級紀檢委員規范履職,進一步發揮“探頭”“前哨”作用,桐城市紀委監委研究制定關于規范村(社區)監察聯絡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村(社區)紀檢委員、監察聯絡員的職責以及六類監督方式。聚焦紀法基礎知識以及鄉村振興、村級“三資”管理、民生工程等專業知識及廉政風險點等內容,通過舉辦村級紀檢委員專題培訓班、視頻直播教學、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定期對村級紀檢委員開展業務培訓和專題指導,有效提升依規依紀依法履職能力。
“各紀檢監察協作區每月輪流抽調2名村(社區)紀檢委員跟班學習,參與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廉政教育等工作,強化實戰練兵、淬煉過硬本領。”桐城市第一紀檢監察協作區主任揭小文介紹。
桐城市紀委監委還根據上級要求,把村級紀檢委員履職情況納入績效管理,實行分類考核,考核結果與獎勵報酬、評先評優、崗位調整等直接掛鉤,充分激發出村級紀檢委員工作動能,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
“我們將探索建立培訓、管理、考核村級紀檢委員的機制,扎實開展分層級專題培訓,加強政治鍛造和專業訓練,不斷提升村級紀檢委員履職能力,推動基層監督從‘有形’覆蓋走向‘有效’覆蓋。”桐城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金小劍表示。(記者 李 浩)
(責編:關飛、金蕾欣)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