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之父”官復原職,“政變”4名董事只留1人,AI威脅仍惹擔憂
當地時間周二(11月21日)晚,在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舊金山的辦公室里,激動不已的員工們左手舉著波巴茶或香檳,右手拿著雞柳,慶祝著奧特曼的歸來直至深夜。
隔天凌晨,OpenAI宣布,上周被董事會解雇的該公司創始人兼前CEO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將重返公司擔任CEO,和他一起退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前董事會主席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也將重返公司,并稱將組建新的董事會。

奧特曼的復職為一場歷時5天、席卷全球科技圈的“政變大戲”畫上了句號,這場企業內斗大戲交織著“金主”和盟友的施壓抗議、媒體的高度關注以及一些業內人士的一種堅定信念,即他們應該謹慎對待正在開發的東西——人工智能。
在近幾天處于崩潰邊緣后,OpenAI將用一個更傳統的決策團隊取代備受批評的舊董事會。
發起“政變”的4位董事會成員中只留下了Quora創始人亞當·德安吉洛(Adam D'Angelo),目前新加入的成員有Salesforce前聯合首席執行官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和前美國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其中泰勒將擔任主席。奧特曼和布羅克曼暫時未進入新董事會,預計OpenAI可能很快從最大的投資者微軟和人工智能領域挑選其他成員,最終的董事人數有可能達到9人。
事實上,當初奧特曼和布羅克曼被踢出局就是與OpenAI的治理架構息息相關。
OpenAI成立于2015年,起初為一家非營利組織,后由此建立了一家營利性公司。然而,該公司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治理架構,即仍由其非營利母公司以及董事會控股。這就使得其投資者,比如微軟,無法從程序上影響公司決策。
在奧特曼和布羅克曼擔任CEO和主席期間,兩人與OpenAI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以及3名與OpenAI沒有業務關系的獨立董事共同組成了董事會。
正如部分OpenAI的批評者所說,這種治理結構的缺陷讓奧特曼、微軟和所有客戶都受到了“一個不穩定的董事會的擺布”,而董事會的主導權又在質疑公司業務的人手中。這一點從董事成員海倫·托納(Helen Toner)與他人共同撰寫的一篇發布于今年10月的論文可以看出。

奧特曼當時抱怨說,這篇文章似乎是在批評OpenAI為保證其技術安全所做的努力的同時,贊揚競爭對手Anthropic的安全實踐,他認為董事會成員的任何批評都有很大的影響。托納則辯稱,這篇論文只是學術研究。后來,奧特曼和包括蘇茨克維在內的其他領導人為此討論了是否應該將托納從董事會中除名。
然而,擔心人工智能有朝一日會毀滅人類的蘇茨克維最終站在了托納和另外兩名董事會成員——塔莎·麥考利(Tasha McCauley)和德安吉洛一邊。作為AI保守派,蘇茨克維曾在今年7月時組建了一個團隊,致力于限制AI潛在的安全威脅。

在17日中午的視頻會議上,蘇茨克維對奧特曼宣布,董事會以4:2的票數,決定免除奧特曼的CEO職位,連帶著他的支持者布羅克曼也要退出董事會。隨后,OpenAI在X平臺上宣布了其“辭職”的一消息,理由是奧特曼“在與董事會的溝通過程中沒有始終保持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
然而,據媒體報道,奧特曼“被離職”的導火索實際上還是與人工智能的危險性有關。
知情人士透露,在奧特曼被罷免之前,幾位研究人員曾向董事會發出一封信,警告稱一項強大的人工智能模型Q*(發音為 Q-Star)的突破可能威脅人類,該模型能夠解決此前從未見過的數學問題,雖然水平還停留在小學生的程度,但它在多項測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研究人員對Q*未來的成功十分樂觀。
在奧特曼“被離職”后,其支持者持續向董事會施壓,要求他回來并要求董事會辭職。
19日,奧特曼在被解雇后再次走進OpenAI大樓,與公司高管進行談判。他在X平臺上分享自己帶著訪客卡的圖片,表示:“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佩戴它。”顯而易見,如果談判順利,自然用不上訪客卡,但如果談判失敗,那以后也不用再來。

可惜,當晚的談判破裂。OpenAI并不同意將發動“政變”4名成員解雇,并隨后宣布將聘請Twitch 聯合創始人埃米特·希爾 (Emmett Shear)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
不過,作為OpenAI“金主”的微軟提供了一個B計劃,即聘請奧特曼與布羅克曼一起為微軟運營一個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奧特曼也順勢接下了這個橄欖枝。
奧特曼的支持者更是當場搖旗吶喊。20日凌晨,眾多員工在X上寫下“沒有員工,OpenAI將是一無是處”。最終,OpenAI的770名員工中有700多人更是簽署了一份聯名信,稱如果奧特曼不復職,他們將跟隨奧特曼加入微軟。其中簽名聲援的甚至有被視為“政變頭子”的蘇茨克維。
由于蘇茨克維立場的反復橫跳,外界甚至猜測,這場“政變”會不會可能是微軟慫恿的。如果700多名員工加入微軟,那幾乎就等同于微軟直接收編OpenAI,且比直接收購更為省錢省事。
然而,反轉又反轉,當地時間22日凌晨,OpenAI在X平臺上發文,稱已原則上達到協議,奧特曼將重返OpenAI擔任首席執行官。隨后,布羅克曼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我們回來了”。

雖然這場內斗大戲落幕了,但AI的潘多拉魔盒仍令人擔憂,究竟誰又可以被信任去打開,這個問題恐怕還無法得到解答。
九派新聞記者 姜然
【來源:九派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