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倒茶、炒菜......高交會新型機器人“爭奇斗艷”產業鏈存在哪些機遇?|直擊高交會
11月19日訊(記者 王碧微)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正在深圳如火如荼進行中。本屆高交會上,機器人仍是各大展區的“明星”展品。迎賓、倒茶、潛水、“擰螺絲”......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拓寬至各行各業。庫卡中國產品企劃部負責人魏來在高交會“智能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發展論壇上表示,“機器人目前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深化,已經覆蓋到了65個行業大類,200多個行業當中。近幾年,除了工業制造場合外,還出現在了醫療、物流、環衛、電力機器人、安防、消防等場合。”
A股市場上,匯川技術(300124.SZ)、埃斯頓(002747.SZ)、綠的諧波(688017.SH )等上市公司早已押注產業鏈。不過,多位受訪者表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鏈還存在產品可靠性低、部分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等問題,未來還需進一步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此外,隨著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推出,長城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周詩博認為人形機器人成為重要機會。
新型機器人“爭奇斗艷”
本屆高交會上,機器人是當之無愧的“頂流”,各大機器人展臺都引來不少觀眾圍觀、互動。除相關展品數量增加外,隨著機器人需求亦愈發細分,“新場景”成為此次展出的關鍵詞。產品需求方面,創新奇智(2121.HK)、大族激光(002008.SZ)旗下大族機器人、普渡機器人、領志科技等公司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產品開始或已經量產出貨。
深圳鰭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鰭源科技”)的工作人員操作其AI水下作業機器人在水缸中活動,引不少觀眾好奇圍觀。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公司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應用于海洋工業,軟硬件都是公司自研,可以協助進行應急救援、水下測量、漁業養殖等多項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該機器增加了AI輔助功能,可能通過算法去霧、識別魚群情況等。 據了解,鰭源科技成立于2016年,專注水下機器人研發,已推出六款主力產品,海內外均有客戶,目前公司融資已進入B+輪,年營收過億元。
沖咖啡、泡茶、倒水......機器人已經可以滿足擁有私人咖啡館的愿望。領志科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咖啡機器人一臺軟件加硬件約20余萬元,目前已經售賣了10臺。除了展出了咖啡機器人新品,廣東鮮食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還帶來了智能炒菜機器人。據了解,只需將食材放置在特配的菜盒里,炒菜機器人就會自動將菜按程序分步驟炒好并裝盤。
近期,人形機器人概念受到關注,大象機器人展出了旗下即將發布的新品——Mercury水星系列人形機器人。大象機器人公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水星系列機器人融合了七大算法,包括七軸算法、雙臂算法、SLAM激光導航算法、單目算法、雙目算法、語音識別和GPT控制。應用場景涵蓋了教育、科研、服務、娛樂、輔助人工等,該產品將于明年正式推出。
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較為成熟,大族機器人展出多款智能協作機器人。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款產品擁有3kg-25kg的負載能力,可以滿足上下料、裝配、檢測等多場景需求。市場方面,工作人員表示,今年的需求較為平穩。
創新奇智展出主要用于工業中上下料的機械臂機器,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機器軟硬件均是公司自研,本次展品手臂部分系與ABB合作。目前該機器已出貨了四臺,類似這種機器價格在200萬元以上。
普渡機器人展出了多款送餐、清潔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品。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清潔類機器人價格7萬多元,送餐機器人在4-6萬元不等,前兩年對零接觸送餐等場景的要求增加公司出貨量大增,今年情況與去年相近,目前公司統計的總出貨量約7萬多臺。
產品可靠性待提升 人形機器人帶來更大機遇
目前,機器人主要分為用于焊接、包裝等場景的工業機器人,可提供家用服務、公共服務、醫療等特種作業的服務機器人,以及工業、消費級無人機。
IFR數據顯示,22年世界機器人市場規模為405億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138億美元占比34%、工業機器人132億美元占比33%、特種機器人70 億美元占比17%、物流機器人65 億美元占比16%。IFR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超650億美元。
A股市場上,直接布局機器人的有埃斯頓、匯川技術、埃夫特(688165.SH)等;上游零部件方面主要包括綠的諧波、雙環傳動(002472.SZ)等。
我國目前已是工業機器人第一使用大國,但國產機器人目前滲透率仍低。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張憲民教授認為,目前我國的機器人產品主要在穩定性可靠性上需要提升。“機床功能的維持能力,即可靠性與國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他說道。
魏來表示,目前機器人產業鏈從硬件上需要突破一些核心的零部件,如減速機需做到質量穩定,大規模生產,且成本控制住。
據了解,機器人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傳感器、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電機等。其中大部分零件仍依賴進口,目前僅控制器低端市場有優勢、伺服電機低中端可自主供應、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率正逐步提升中。
魏來進一步表示,軟件上,需打通AI技術,令其真正能夠和機器人手臂的執行層結合在一起,將軟硬件結合。
此外,隨著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人形機器人近期大受關注。“人形機器人未來的應用場景,應該主要集中在復雜動作,工業機器人的關節較少,其能夠完成的動作也較少,而人形機器人關節多,能夠實現復雜環境下的多需求作業,比如可以在事故現場清理危險品,又或者在工業企業中,輔助產品設計,完成復雜的工作。”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記者。
目前,三花智控(002050.SZ)、拓普集團(601689.SH)、鳴志電器(603728. SH)已成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ier1供應商,博實股份(002698.SZ)方面近期表示正開發人形機器人中。
長城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周詩博看好人形機器人方面投資機會,他認為在實體發展較為成熟的階段,很多行業的未來成長性可能會略有不足,但人形機器人產業充滿了想象空間。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先進科技企業,都開始有所布局,持續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從需求端來看,個別汽車企業工廠已經對人形機器人形成需求,但真正的市場需求還未釋放,一旦被市場更多關注到,將吸引更多的投資目光。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