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五年前我做了一個關乎英偉達命運的決策——轉向AI
8月9日訊(編輯 周子意)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洛杉磯SIGGRAPH的主題演講中稱,該公司在2018年做出了一個關乎公司生死的商業決定。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決定將重新定義英偉達的未來,并幫助重新定義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人工智能(AI)。
從現在來看,這樣的決策得到了巨大的回報。不過黃仁勛稱,目前這只是一個由人工智能主導的未來的開端,未來或將是一個主要由英偉達硬件驅動的時代。
五年前的“博弈”
黃仁勛在演講中指出,五年前他們意識到光柵化圖像處理已經到了極限(光柵化是一種傳統的、被廣泛使用的3D場景渲染方法),隨后公司選擇采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分別是基于光線追蹤技術的RTX圖形平臺、以及基于智能升級的DLSS技術,這就是五年前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2018年是‘賭公司’的時刻。它要求我們重新發明硬件、軟件和算法。當我們用AI重新創造CG(計算機圖形學)時,我們也在為AI重新創造GPU。”
現在的RTX和DLSS仍被大規模運用于GPU和游戲世界中,不過重要的是,為實現這些技術所搭建的架構被認為是不斷增長的機器學習的“完美伙伴”。
“人類是新的編程語言”
事實上,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某些方面還受到計算資源可用性的限制。
一些具有GPU功能的傳統數據中心,或許已經無法訓練愈發龐大的生成模型,而這些模型所需的大量計算通常需要像英偉達H100這樣的高端系統才能實現,因為H100從一開始就設計用于大規模執行必要操作。
英偉達現已賣出了非常多的服務器和工作站,不過這遠遠不夠。黃仁勛斷言,這僅僅是個開始,大型語言模型(LLM)在未來幾乎處于一切事物的前沿。
未來,從最初的視覺效果,到快速數字化的制造市場、工廠設計和重工業,一切都將在某種程度上采用自然語言(人類語言)接口。
依照黃仁勛的表述,“人類(語言)是新的編程語言。我們已經使計算機科學民主化,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程序員,因為人類語言/自然語言是最好的編程語言。”
這話意味著,新的模型不僅需要用數據來訓練,還需要數以億計的用戶實時運行,這也是ChatGPT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此外,他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說法,“(未來)整個工廠都將是軟件定義的機器人,他們制造的汽車本身也將是機器人。這意味著,機器人設計的機器人去制造機器人。”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