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表能提前七年診斷帕金森病?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佳明(Garmin)等公司制造的智能手表,深受熱愛健身并希望掌握運動指標的消費者喜愛。不過智能手表對健康的益處可能不只步數統計,研究人員發現,可穿戴技術可能成為神經退行性運動疾病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關鍵。
帕金森病確診通常需要數年,因為隨著時間推移,運動遲緩、無意識顫抖和肌肉僵硬等癥狀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目前帕金森病無法治愈,不過如果確診夠早,患者就能夠服藥、接受治療,某些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手術提高生活質量。
這正是位于威爾士的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一個科研團隊希望解決的問題。
卡迪夫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健康創新研究所(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novation Institute)和英國癡呆癥研究所(U.K. Dementia Research Institute)的專家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分析了103,712名智能手表佩戴者的加速度,也就是運動中的加速度數據。
跟蹤一周的運動速度后,計算機程序不僅能夠識別已經確診帕金森病的患者,也可以鑒別患病早期但尚未確診的患者。
研究人員還能夠精準定位診斷時間,發現確診七年之前就可以發現早期癥狀。
卡迪夫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健康創新研究所的臨床高級講師凱瑟琳·皮爾解釋道:“帕金森病是使用多巴胺的腦細胞減少引起的進行性運動障礙。然而到確診時,腦細胞已經損失約50%至70%。所以該病早期診斷很困難。”
“我們知道,隨著帕金森病的發展,活動速度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著重研究加速度能否作為帕金森病的標志物(早期預兆和癥狀),從而盡早診斷。”
“前所未有”的發現
根據市場和消費者洞察網站Statista的研究,今年智能手表用戶將達到2.1億人。
隨著時間推移,數字只會上升。數據預測,到2027年,將有近2.3億人使用可穿戴技術。
卡迪夫大學癡呆癥研究所(Cardiff University's Dementia Research Institute)的辛西婭·桑多爾補充說,將消費者需求與科學視角結合可能徹底改變行業。她指出,跟蹤加速度能夠特別加深了解帕金森病,不過對研究小組跟蹤的其他疾病沒有什么指示作用。
科學家稱,相關結果非常“獨特”,所以不會與其他疾病或衰老混淆。
桑多爾繼續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可以大規模利用加速度識別帕金森病高危人群。”
“臨床環境里由于時間、成本、方便程度和靈敏度等原因,無法實現連續或半連續監測個人數據。另一方面,每天都有數百萬人佩戴能夠收集加速度數據的智能設備。”
下一步怎么做?
該篇發表于《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的論文警告稱,這一發現尚需更多研究支持。
文章稱,盡管團隊努力“淡化”偏見,但數據來源只有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因為只有該處數據在規模和數據量方面可以供程序運行。英國生物銀行掌握著該國超過50萬人的健康詳細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曾經警告過醫學轉型中的偏見,尤其是人工智能模型相關問題。
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文稱:“本機構積極鼓勵適當使用包括大型語言模型在內的技術,為醫療專業人員、患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提供支持。不過有人擔心,雖然通常來說社會對技術會比較謹慎,然而對大型語言模型卻有些縱容。”
“具體包括廣泛遵守透明、包容、公眾參與、專家監督和嚴格評估等關鍵價值觀。”
撰寫帕金森病論文的團隊呼吁,其他研究人員在現有發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該團隊寫道,如果其研究的局限性獲得解決,可穿戴設備和健康傳感器設備就有望“推動醫學進入數字健康時代”,從而改善醫療行業,降低成本并提升便利性。(財富中文網)
譯者:夏林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