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頭士“最后一曲”被AI復活,打入美公告牌單曲排行榜前十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美媒《綜藝》13日報道,由人工智能(AI)技術助力完成的披頭士“最后一曲”本月初發布,并于上周成功打入美國公告牌(billboard)單曲排行榜前十,讓這支早已解散的傳奇樂隊再次回到樂迷視野之中,同時引發關于AI影響音樂創作的討論。當地時間2023年11月3日,英國倫敦,披頭士樂隊的新單曲《Now and Then》發售。(視覺中國)這首名為《今與昔》的單曲被外界視為披頭士的“最后一曲”,因為樂隊中的約翰·列儂早在1980年就遇害身亡,喬治·哈里森也于2001年因癌癥去世,樂隊成員如今只剩下林戈·斯塔爾和保羅·麥卡特尼。所幸,列儂曾在上世紀70年代錄制過《今與昔》的試聽小樣,但這首單曲從未對外發表過。
到了90年代中期,保羅·麥卡特尼等剩下3名成員曾有意重新錄制這首歌,可由于技術方面的限制只能作罷。如今,有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助力,可以從列儂的小樣錄音中成功分離出純凈的人聲音軌,再由麥卡特尼等人重新錄制器樂部分,經歷跨越時空的編曲、混音,終于在近半個世紀后獲得全新單曲。《今與昔》11月2日正式發行后不久,便收獲超過1100萬的流媒體播放量、7.3萬的實體及數字銷售量,一舉登上公告牌音樂榜單曲榜第七名。
披頭士上一次上榜TOP10,還要追溯至1996年,當時他們的單曲《自由如鳥》獲得第六名。《綜藝》分析稱,此次《今與昔》知名度躥升更多是靠11月3日發布的一段官方視頻——這條由好萊塢名導彼得·杰克遜掌鏡、長達12分鐘的視頻,詳細揭示了《今與昔》是如何重生的,具有強烈的技術性和懷舊意味。對于此次AI助力披頭士“復活”,偏技術類的CNET網站深入探討其背后的爭議: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或阻礙音樂產業,而隨著披頭士這次“舊曲新唱”,AI進入該產業的爭議只會愈演愈烈。
在該媒體看來,讓披頭士4名成員跨時空“重組”,誕生樂隊最后一首單曲,“這可能是人工智能在音樂產業中爭議最小的一次應用”。但在過去一年中,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都在擔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粉絲們在感慨偶像“回歸”的同時,樂壇人士則在爭論AI是否將改寫音樂的未來。歌手尼克·凱夫視這種音樂為“怪誕的嘲諷”,但也有塔林·斯奧森等音樂人對這種技術感興趣,并嘗試用AI創作歌詞和旋律。
事實上,AI在樂壇的應用已越來越常見,就連格萊美這類音樂獎項都在考慮是否接受其“合法性”,正如麥卡特尼的感慨:“當我聽到列儂在‘唱’我的作品時,我感到既恐懼又興奮。但這就是未來,我們只需要看著它會走向何方。” (董銘)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