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河套合作區如何打造深港深入耦合新支點?

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河套合作區如何打造深港深入耦合新支點?

新火種    2023-11-13

  站在深港協同創新中心44層俯瞰,深圳河蜿蜒而過,一側是深圳,一側是香港。這里原本籍籍無名,如今愈加為人熟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全力支持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創新發展,共同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成為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根據規劃,河套合作區分為深圳園區與香港園區。目前,深圳園區10個專業化科創園區、80萬平方米科研空間已經陸續投入使用,“獨角獸”企業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進駐深圳園區的其中一家。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跟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走進位于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晶泰科技,從這個折射河套合作區科創實力的“小窗口”,管窺合作區的智能醫藥“大未來”。

  據了解,晶泰科技于2015年在深圳注冊成立。彼時,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博士與其他創始人來到深圳,相關部門全程帶著他們選址。

  “我們非常感動,這是深圳對創業者的真誠,最終吸引我們選擇這個地方。”馬健提到,深圳優良的營商環境對創業者注入了“強心劑”。

  如今的晶泰科技作為AI藥物研發領域的“獨角獸”,已經為全球前20大國際藥企中的15家提供AI藥物研發技術服務,包括輝瑞、強生、艾伯維等藥企。

  疫情期間,晶泰科技參與了新冠小分子口服藥PAXLOVID的研發,借助AI預測算法結合實驗驗證,晶泰科技用6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原本需要6個月左右的研發任務。

  走進晶泰科技的實驗室,可以看到一個特殊的實驗區域,這里的自動化機器人工作站取代了傳統的實驗員,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運作。馬健介紹,以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為底座,將打開更大的產業空間。馬健透露,除了在生物醫藥上的應用,目前公司還將自動化實驗室技術布局于石油化工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上。

  扎根深圳8年,晶泰科技希望打通粵港澳大灣區幾個重大平臺的協同優勢。“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配套和政策環境的日趨完善,橫琴與澳門的融合更加緊密,我們看到,如果橫琴的中醫藥產業跟晶泰科技的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的話,會有很好的落地應用前景。”馬健說。

  除了晶泰科技,數以百計的科技企業、科研機構陸續進駐河套合作區。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447家科技企業與23家科研機構入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河套國創中心……10個專業化科創園區、80萬平方米科研空間在河套合作區陸續投入使用。

  “我和你是河兩岸”,河套合作區這片占地約3.89平方公里的小平臺就像一個隱喻:一河兩岸、一區兩園,河套合作區正成為深港深入耦合、撬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中國科技創新的支點。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