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科比特盧致輝:無人機不再是資本為熱血故事買單的行業公司已啟動A股IPO|連線創始人

科比特盧致輝:無人機不再是資本為熱血故事買單的行業公司已啟動A股IPO|連線創始人

新火種    2023-11-11

《科創板日報》11月10日訊(記者 張洋洋)近日,浙江科比特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科比特”)聯合梅花創投設立了3億無人機產業基金,用于投資無人機行業優質上下游企業,包括無人機制造上游的掛載、飛控、圖傳、數據鏈、機巢、地面站等無人機相關核心部件,和無人機垂直行業應用場景的開發和服務企業。未來兩年預計投不少于10家標的,單筆投資預計500-5000萬。

在無人機行業,由企業和投資機構一道設立單獨的產業基金,屬于少見。

科比特是一家工業無人機公司,成立于2009年底,創始人盧致輝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曾是大疆早期團隊成員,出于對工業無人機行業的看好,其在2009年創辦了科比特。

過去十余年,科比特從做方案到做產品,最后進入無人機全產業鏈服務,現已成為工業無人機的隱形龍頭。目前,這家公司正在籌備A股的IPO,有望成為中國無人機又一家上市企業。

近日,科比特創始人盧致輝接受了《科創板日報》記者的專訪。

▍“無人機,打通產業鏈是關鍵”

在創立科比特之前,盧致輝是大疆團隊的早期成員,他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他在大四時候進入大疆實習,2007年畢業之后便入職這個團隊做研發工作,包括自己在內,那時候的大疆大約是七八個人。

出于對無人機行業的看好,在大疆工作了2年的盧致輝,離開原團隊,于2009年用6000塊錢的啟動資金,獨自一人在深圳市白芒村的農民房里創辦了科比特。

不過,與大疆所處的消費級無人機賽道不同,盧致輝將目光瞄準另一個市場——工業無人機。

消費級無人機主要用于航拍、攝影,工業級無人機主要用于toB和toG領域的機器代人服務。如toB的電力巡檢、油氣管道巡檢、農林植保、測量測繪等各種復雜任務。toG領域主要用于公安、消防、應急、邊海防和智慧城市管理服務等場景。

從市場情況來看,根據 Frost & Sullivan 報告,預計到2024 年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3208.20 億元,占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比例由 2015 年的 25%上升至約 77%,隨著無人機在工業應用場景的拓展,未來工業無人機將成為民用無人機的發展熱點,增速將超過消費無人機。

盡管市場前景可期,但另一方面,不同于消費級無人機對無人機平臺的低成本要求,由于幾乎所有的工業場景對無人機的基礎性能、對環境感知能力、數據安全性等要求都非常苛刻,因此工業級無人機對無人機平臺本身的性能指標和作業效率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電力巡檢場景需要無人機能自動避障AI缺陷識別,安防場景則需無人機具備人臉識別及自動追蹤能力等。因此,工業無人機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往往需要對應用場景更加深度的認知和理解,并且具備更加垂直化的應用技術開發能力。

與此同時,由于早年間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小,單一訂單需求量都不大,但是需求多樣化卻特別多。

隨著研發的品類越來越多,如何掌握標準化、平臺化的核心技術,提升產品研發效率,調動應用生態企業形成合力,推動無人機接入鴻蒙生態成為擺在盧致輝面前的核心難題。

這也是科比特這次聯合梅花創投設立產業基金的原因之一,盧致輝說就是要“打通產業鏈”,這也是形成企業制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事實上,從2015年起,科比特就在連續收并購無人機產業鏈的軟硬件企業和團隊共計13家,后來全部并入科比特子公司世紀南方旗下。目前,世紀南方能自主研發和生產工業無人機95%的核心部件。

后來,打通產業鏈也成為無人機行業其他企業的效仿做法。不過,當下的成本已經非常高。科比特由于下手時機早,占據了一個先機優勢。

▍14年走過8輪融資 已啟動A股IPO

創業之初,盧致輝的業務是給客戶做方案,具體來說就是根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圖稿設計,定制行業無人機。

從市場情況來看,盧致輝告訴記者,在2010年之前,不管是消費端還是工業端,無人機市場均處于蟄伏的狀態。

他給記者列了一組數據,科比特創立的第一年收入為一百多萬,第二年達到了二三百萬,但二三百萬的數額一直橫盤了五年。

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彼時大疆的營收規模突然達到8.3億元,2014年實現近4倍的增長,達到了30.7億元。此后,大疆依舊保持著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龍頭地位。用盧致輝的話說,大疆的一飛沖天,一舉帶動了整個無人機市場快速起步。

不過,從市場發展來看,盧致輝稱,工業無人機的業務推廣周期長,市場爆發的速度慢,基本上每一個新的行業和客戶都要經過漫長的市場教育,逐漸去貼近客戶需求,慢慢迭代才能制造出市場普遍認可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市場潛力巨大,數十個傳統行業都將被“無人機+”改造一遍,每個行業都有可能出現一個“無人機+”的獨角獸。

目前,科比特目前的業務分為“硬件”和“服務”,前者包括無人機整機、掛載、配件等制造,后者則是無人機行業解決方案推廣,主要是無人機巡檢服務和基于無人機的移動智慧城市管理服務。

在收入構成方面,盧致輝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公司目前的服務銷售收入已經超過硬件銷售,占比為60%左右。

從2015年至今,科比特以每年一輪的頻率共收到了8輪融資,背后資方包括梅花創投、同創偉業、中泰創投等十多家機構。

盧致輝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前幾輪投資機構在科比特項目中已經獲得了最高8倍的回報,總計退出現金超4億元人民幣。公司已經啟動了IPO計劃,正在輔導期,未來準備在A股上市。

▍“無人機不再是編個熱血故事就投的行業”

從2006年一個人創業,到2015年發展為7個人,再到如今500人的團隊,盧致輝坦言一路走來不容易。他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2015年曾有上市公司找到自己,希望以一個億的現金把科比特買下來。

“那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給了我3天時間考慮。”盧致輝說,當時科比特一年的利潤不足100萬,突然一個億擺在面前,“我第一天第二天都很激動,特別開心,晚上根本睡不著”,盧致輝說自己那兩天就在深圳閑逛,逛豪宅看豪車。

但到了第三天臨近約定的見面時間,盧致輝說自己突然就彷徨了:“我是長跑運動員,耐力是強項,害怕拿到一個億現金后,人生從此不會再有沖刺了。”

盧致輝最后拒絕掉了這一次收購,他也坦言,這次之后自己的壓力也更大,因為害怕后悔這次拒絕。

從生態角度來看,整個無人機產業已經比10年前更加成熟,也更需要去貼近用戶實際的需求,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有增無減。

盧致輝表示,當下的無人機行業市場已經不是10年前,不看營收、不看商業模式、不看技術水平和團隊,找到一兩個閃光點,編個熱血沸騰的故事就投的情況,在一級市場,營收小于兩億的標的,已經很難進入的投資范圍。

對于科比特,盧致輝說,他希望把公司打造成無人機行業的富士康,面向行業生態開放合作,聯合鴻蒙系統,幫助每個行業伙伴成就全球化的垂直行業無人機品牌夢。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