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進博之機|“一帶一路”沿線的機遇,從僅僅9平方米的展臺開始

進博之機|“一帶一路”沿線的機遇,從僅僅9平方米的展臺開始

新火種    2023-11-09

【編者按】

東方之約,全球之益。連續六年,老朋友再聚首、新朋友來相會,中國主動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進博朋友圈”持續擴大。

新品首秀、行業交流、戰略合作……今年,新老朋友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白浪 設計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個年頭,進博會也來到第六屆。“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早已不是一句空話,因“一帶一路”而誕生的進博會溢出效應已然漫向全球,“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更是受益頗豐。參展商們都在談“共享”,談“雙贏”,感嘆中國市場之大。

十年來,中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覆蓋中國83%的建交國。從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聚焦第六屆進博會,“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參展企業超過1500家,總展覽面積近8萬平方米,面積較上屆增長約30%。在此次國家展的72個參展方中,共有64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展品變商品、從“1”到“100”,以進博會為平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承接溢出效應,共享中國發展機遇,改變的是背后無數企業和人民的命運。

從9平方米開始,闖入中國

來自贊比亞的睦朋得蜂蜜2018年首次參展的時候,展臺只有9個平方米。負責人張同陽當時懵懂地帶著幾箱貨物入駐,卻不料產品“一炮而紅”。首屆參展的蜂蜜迅速吸引了中國代理商和渠道商的興趣,展會后不久就逐漸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線。9平方米的展臺,打開了通向中國市場這一龐然大物的入口。

產自贊比亞的蜂蜜。受訪者供圖

張同陽告訴記者,自己當時真的不知道蜂蜜進入中國市場會怎么樣。然而六年來,中國市場的生機在用數字說話:第一年,睦朋得發往中國的蜂蜜不過1噸左右,而如今,其每年出口到中國的蜂蜜足足有20噸。

第六屆進博會上,睦朋得的展臺面積翻了四倍,產品堆成了一個金字塔。在這個金字塔上,不僅有其自產的蜂蜜,還有路易博士茶、蘆薈膠、黑皂等各式各樣的非洲本土產品。作為非洲“走出去”企業的先鋒,睦朋得面臨越來越多合作伙伴對非洲優質產品的期待,同時也有眾多依賴非洲本土資源的產品希望打開銷路。于是,睦朋得在非洲進行了渠道整合,不斷拓寬業務合作,把多種優勢產品聚合起來,帶入中國市場。

睦朋得展臺。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圖

連續參展第六年,張同陽發現,來到展臺的人關心的問題有了些許變化:以往,多數人問的是非洲蜂蜜賣得怎么樣,而這一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關心在非洲開辦工廠的難度,以及相關的福利待遇、稅收政策、社會環境等。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非之間的貿易合作正成為一種被廣為接受的選擇。

9平方米的小小展臺,曾是許多享受到中國市場紅利的企業的共同記憶。來自秘魯的羊駝毛產品品牌Warmpaca同樣已連續六年參與進博會,其走向中國的故事,也是從一個9平方米的展臺開始的——那是Warmpaca主動爭取到的候補參展機會,從此助其在中國市場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

Warmpaca展臺上的羊駝毛制品。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圖

Warmpaca的創始人之一馬玉霞告訴記者,今年全年的產品銷售額已達到了2018年時的12倍。該品牌從2016年開始運營,在2018年參與進博會之前,每年大約只有一筆訂單。而今,其客戶遍布中國20多個城市,實體店已走進上海人民廣場等全國多個核心商圈。

Warmpaca展臺。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圖

“像我們這樣遠在安第斯山區的小眾手工產品,非常缺乏這種登上大舞臺的機會。進博會作為國際級的展會,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馬玉霞說。

生活更好了,因為遠方的中國

企業的發展不會局限于營收的增長和經濟的提振,在企業的背后還有眾多具體的家庭。伴隨著通向中國市場的通道敞開,遠方的一個個家庭也在迎接新生。

在Warmpaca展臺的中央,坐著一對秘魯手工藝人夫婦。他們在現場演示著手工制品的制作,身邊圍滿了毛茸茸的可愛玩意兒,還有被萌得走不動的觀眾。他們是馬玉霞合作最早、合作時間最長的手工藝人,這次她將他們帶到上海,也讓他們成為了村子里唯二坐過飛機的人。

Warmpaca展臺的秘魯手工藝人夫婦。受訪者供圖

馬玉霞回憶說,2016年初識這對夫妻時,他們倆還住在一個破爛不堪、臨時搭建的屋子里;合作開始后到2019年,她發現他們蓋起了毛坯房;今年8月再到秘魯時,她的眼前已經是一棟三層的小洋樓,外觀精致,室內是地板磚和全皮沙發,屋外還停著一輛越野車。

在秘魯,這樣的手工家庭還有很多。多數情況下,他們會坐在秘魯的街邊制作、售賣,收入取決于游客,非常不穩定。如今,Warmpaca合作的手工家庭已經有近20個,總共三四百人,源源不斷的中國訂單為他們提供了生活保障。

秘魯手工藝人夫婦在上海。受訪者供圖

類似的,在睦朋得的發展背后,是大量的蜂農,有300多戶、接近2000人。形容前后的變化時,創始人張展平表示,以前當地農民沒有收入,嘴上掛著的是“No Money, No Food”;現在被發動起來養蜂,大家說的話變成了“Honey is Money”。有當地人激動地告訴張展平:“我的孩子可以讀書了!”還有人對他說:“我買了一輛中國自行車!”

張展平和贊比亞當地的養蜂人。受訪者供圖

張展平說:“要在贊比亞做一點實在的事情,給贊比亞帶來好處,雙方才能合作,才能共贏。”

在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后,這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們也開始真正認識那個原先只存在概念之中的“中國”。來到上海,秘魯的手工藝人夫婦希望帶點紀念品回家,他們的標準非常明確——不論買什么,上面一定要有漢字的“中國”字樣。馬玉霞把這稱為自然形成的親近感。

主動邁入“一帶一路”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旨演講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一帶一路”不是某個國家的事,而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的戰略。在共建伙伴之中,既有贊比亞這樣的“最不發達國家”,又有新西蘭這樣的發達國家。本屆進博會上,不少參展商也充分展示了主動邁入“一帶一路”的積極性。

西井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智能換電無人駕駛商用車Q-Truck。蔣樂來 攝

中國企業西井科技把“智造絲路”作為標語,放在了此次進博會展臺的醒目位置。這家提供集裝箱物流行業整體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把業務拓展到了泰國的林查班港、阿聯酋的阿布扎比碼頭、希臘的比港……公司業務足跡與“一帶一路”倡議契合度頗高,已覆蓋沿線多個國家。助力泰國林查班港成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與人工駕駛混合作業的碼頭,更是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泰合作的標桿項目。

而在中國企業之外,外商獨資的渣打銀行是最早將“一帶一路”業務定為集團戰略重點的國際銀行之一。渣打銀行(中國)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告訴記者,渣打全球網絡布局與“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重合度超過75%,40多個“一帶一路”市場設有經營網點,其中20多個市場經營超過100年。2018年至2022年,渣打銀行累計參與了近650個“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項目金額總值超過1100億美元。

張曉蕾表示,渣打銀行一直在“一帶一路”上實實在在地耕耘,未來將進一步在中東等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熱點市場做好前中后臺服務,把更多的新產品帶過去。此外,還將繼續把綠色轉型作為重點,可能會投入更多。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