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再擴大,開放的東風吹向更遠處
金秋時節,碩果盈枝,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如約而至。
過去五年,進博會讓中國與許多國家和企業結緣,一件件展品變成商品,一個個展商變成投資商,各方攜手譜寫著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故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也搭上進博“快車”,打開中國市場,共享發展紅利。
本屆進博會迎來了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有超過3400家參展商和39.4萬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達289家,超過之前歷屆水平。百余名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全球總部高管來華參加進博會,規模創下新高。
新朋友紛至沓來
今年3月,中國與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1月,40多家洪都拉斯企業帶著咖啡、雪茄、紅酒、海鮮等奔赴進博會。這是洪都拉斯首次參加進博會,并成為五個主賓國之一。
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洪都拉斯總統府事務部部長魯道夫·帕斯托爾表示:“希望借助進博會這一橋梁,將洪都拉斯作為商業、旅游目的地以及進出口目的地向各方推介,并讓人們了解我們的文化。”同時,參加進博會也讓洪都拉斯企業有機會更好了解中國市場,結識中國生產商,與世界各地的生產商和進出口商進行交流。
國家、企業、展品,在本屆進博會上都將呈現新面孔。今年有69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其中11國首次參展,34國首次線下參展。企業展吸引了近2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以及500多家中小企業首次簽約參展。
日本企業無印良品在中國知曉度很高,但在全球范圍內都很少參加展會。經過對歷屆進博會的觀察,該企業決定正式加入“進博大家庭”。無印良品總經理清水智表示,進博會是全球領先的國際化“大舞臺”,能夠讓企業增加行業交流機會,學習前沿的技術和理念。借助“進博首秀”,無印良品希望將中國設計推向全球市場,并向外界展示扎根中國市場的不變決心。
美國芯片龍頭企業亞德諾(ADI)也是進博會的新朋友,首次參展就在技術裝備展區一口氣拿下了300平方米的展位。亞德諾帶來在數字化工廠、汽車、數字醫療等領域最新技術,將邊緣智能這一前沿科技作為重點展示,例如基于飛行時間的物體尺寸測量、步進電機高精度運動控制、MEMS慣性測量單元等方案均為首次在中國亮相。
在新加坡展館,“消費品”、“食品及農產品”和“服務貿易”三個領域全覆蓋。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透露,今年有56家新加坡企業的500余名企業代表參會,這是202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新加坡參展團。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參展的企業占40%。
老朋友變成“鐵粉”
進博會進入第6年,收獲了許多“鐵粉”,約200家企業連續6年簽約參展。其中歐萊雅、博西家電、漢斯希爾、艾納詩、德勤、安永、普華永道等更是提前“鎖定”明年的第七屆進博會。
一屆屆進博會的魅力何在?奧林巴斯中國區醫療事業統括總裁王曉勇認為,進博會不僅是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的“大舞臺”,也是其進一步融入中國市場的“加速器”,還是其觀察行業趨勢的“望遠鏡”。
過去五年,奧林巴斯約有90種醫療技術產品亮相進博會,部分尖端新品發布后引起廣泛關注,甚至與醫藥公司現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進博會的反響讓這家企業堅定了在中國投資的信心,今年4月,奧林巴斯中國生產研發基地正式簽約落戶蘇州,這是公司首次在中國設立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研發基地,也是首次將核心產品放到日本以外的地區生產。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年年參會的陶氏公司將進博會視為深耕中國市場的驅動器。陶氏公司在前五屆進博會累計發布了60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一些客戶很快拋來“橄欖枝”。比如去年進博會展出的用“INNATE? TF BOPE”雙向拉伸聚乙烯樹脂制成的薄膜,能打造單一材料的可回收包裝結構,今年8月,陶氏和蒙牛就這一技術達成了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全聚乙烯材料可回收酸奶包裝袋。
“結交新朋友、發展新關系從來沒有壞處,而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陶氏公司全球副總裁柯樂文(Kolevar)表示,中國是陶氏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今年的進博展臺將聚焦循環經濟、消費升級、綠色建筑、低碳轉型、新能源等5大領域,帶來近50種創新的材料科學解決方案,其中10種是全球、亞太或中國首發。
新老朋友紛至沓來,超過400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將在會上集中展示。比如,奧索將發布全球首款主動提供動力的假肢膝關節;賽諾根將亞洲首發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衰老抑制劑;天田公司將進行超智能全自動折彎機器人系統的亞太首發;佳農將首次帶來厄瓜多爾麒麟果……
絲路伙伴乘上“進博東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沿線國家深化互聯互通,有效促進了國家間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借助進博會,各國的優質產品更是加速進入中國市場,走進千家萬戶。
搭乘進博會“快車”,新西蘭乳品企業紐仕蘭在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該企業亞太區CEO盛文灝表示,進博會帶來的貿易便利化政策,讓進口鮮奶物流通關時間從8天縮短到3天,打通了進口鮮奶的“瓶頸”,創造了鮮奶從新西蘭牧場到中國餐桌的72小時奇跡。
“紐仕蘭可以說,是在進博會的陽光雨露下長大的。”盛文灝說。如今,新西蘭每出口中國三罐牛奶中,就有一罐是紐仕蘭的產品。現在“新西蘭72小時鮮奶”有了升級版,將在第六屆進博會上全球首發。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放大,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國家企業乘上“進博東風”。本屆進博會上,國家展的72個參展方中有64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商業展中有1500家共建國家的企業。
斯里蘭卡已連續六屆參與進博會,展館也在發生變化。第一年進博會,斯里蘭卡館主要展示傳統的錫蘭紅茶、藍寶石,品類單一,工作人員因為不會漢語還有些緊張;到了第六屆,展品明顯變豐富,大象擺件、木雕等手工藝品充分彰顯斯里蘭卡風情。
進博展品早已走出國家會展中心,今年3月,斯里蘭卡館在上海環球港世界港口小鎮開業,常年迎客,市民可以近距離體驗到斯里蘭卡進博會的多款產品。銷售高峰期,錫蘭紅茶、寶石等商品每天都要補貨。斯里蘭卡中國貿易促進協會主席李德龍說,得益于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展品變成商品,展商變成投資商。
這只是“絲路產品變商品”的一個縮影。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上海設立了“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推動各類展品在會期結束后高效轉為商品。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在全國開設23家分中心,實現了采購變貿易;而另一個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目前也吸引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家企業及組織入駐,其中70%以上是“一帶一路”的國家館,有19個國家館是“絲路電商”的主題國家館。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