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揭示印度河流域6000處遺跡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近日報道,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AI)揭示出印度河流域約6000處考古遺址。
考古算法的“神眼”已經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大約6000處潛在遺址。
這一發現以及相關算法的設計和訓練過程都是伊萬·貝爾甘索的博士論文的一部分。貝爾甘索是一名擁有計算考古學博士學位的電信工程師,也是西班牙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加泰羅尼亞考古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該研究項目由加泰羅尼亞考古學研究所的埃克托爾·奧倫戈和巴塞羅那自治大學計算機視覺中心的費利佩·倫布雷拉斯領導。
“這些都是當今的工作方向,是多個專業的結合,”貝爾甘索向《先鋒報》介紹道,“認為我們將能夠擁有世界考古地圖的觀點并不是沒有依據的。我們的團隊走在了世界計算考古學的前沿。”
貝爾甘索的論文描述了考古算法如何在印度河流域約47.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定位約6000個潛在的考古遺址。這是古代地貌和景觀重建領域一個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貝爾甘索計劃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整個印度。
這位專家之所以能在那片區域開展研究,得益于其導師奧倫戈與英國劍橋大學的關系。劍橋大學圖書館和英國圖書館保存著非常詳細的殖民時期地圖資料。有了這些地圖,數字工具就能夠在核實考古信息之前和之后得到訓練。
貝爾甘索說:“我們首次引入人工智能,在算法中設置好當前可以確定的遺址數據:位置、形式……一個土墩、一件陶器。它必須不斷驗證它學到的東西,直到它能實時檢測出發現的每樣東西是什么,直到獲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積極識別結果。”該研究用到的技術之一是激光雷達,它可以從空中掃描地面。
最有價值的用途之一可能是,可以用這些系統來有效地實時監控考古現場,以防范盜竊和文物古跡面臨的其他威脅。
這種方法看起來就像魔法,不僅能通過分析古代地圖提供這些驚人的發現,還為考古學開辟了幾乎無限的可能性。它已經被用于以下方面:分析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殖民時期地圖、搜尋古希臘遺址內的陶器,以及掃描加泰羅尼亞地區古跡的墻體結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