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開幕,專家共話如何打造千億級醫藥產品
·“對藥企來說,資金和政策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放在首位的還是政策。”“比如利用上海的自貿區,快速引進包括人才在內的國際先進成果,就像當年改革開放先在深圳試點,我覺得上海可以做生物制藥領域的政策先行區。”
10月16日下午,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開幕,國際藥學聯合會(FIP)主席保羅·辛克萊(Paul Sinclair),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等專家,以及羅氏集團、上藥集團等國內外龍頭藥企,共同圍繞如何利用全球化資源、如何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等話題,展開精彩討論。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在交流中提出:“今年全球銷量最好的藥賣了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醫藥正快速發展,我們要爭取在幾年內打造出一款千億元人民幣的產品,上海是中國生物醫藥發展的聚集地,我希望這款產品誕生在上海。”
打造千億級產品需政策支持
如何打造一款千億級醫藥產品?不少專家都提出需要政策扶持。百濟神州全球總裁、首席運營官吳曉濱認為,上海可以在政策支持方面再下功夫,“對藥企來說,資金和政策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放在首位的還是政策。”吳曉濱認為,上海可以在某些方面先行先試,“比如利用上海的自貿區,快速引進包括人才在內的國際先進成果,就像當年改革開放的時候先在深圳試點,我覺得上海可以做生物制藥領域的政策先行區。”陳啟宇也表示,產業政策支持的空間還可以更大,“下一個像新冠mRNA疫苗這樣重量級產品能否誕生在上海呢?這中間的差距還很大。”

百濟神州全球總裁、首席運營官吳曉濱在現場做分享。主辦方供圖
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白看來,醫藥創新就是從模仿、跟隨到引領。易方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昆也表示:“先引進來,再走出去很重要,就像我們先引進電車特斯拉,再制造自己的高端電車,找到生物醫藥界的‘特斯拉’,再打造屬于自己的千億產品。”魯白還提到,高等院校的成果轉化關鍵在于知識產權保護、良好的項目管理、暢通的走向產業界的渠道,以及耐心的早期投資。
魯白強調,隊列研究是不斷產生源頭創新的地方,這件事在上海做,比在任何地方做都有利。“上海聚集了一批專業的研究型醫生和從全國來的各類型病人,在尋找入組者方面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會更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要在瞬息萬變的生物醫藥市場打造一款千億級產品,中國老牌藥企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浩宇認為,此產品一定是廣譜產品,“比如司美格魯肽,其主要適應證就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還涉及商業路徑、團隊打造、跨國銷售等問題,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創新問題,還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對于企業經營,徐浩宇向澎湃科技表示:“我們現在不上市,未來也不會上市。”“這是大的企業戰略,不會改變。上市是為了賺錢,揚子江藥業有50多年的歷史,我們有中藥、仿制藥、創新藥、醫療器械……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上市,而是對現有資源進行拆分和梳理。”
徐浩宇稱,生物醫藥產業周的概念如果再擴大,就是大健康產業周,它不僅有醫藥,還包括跟健康相關的一切產業,“可能明后年我們就改名叫揚子江健康產業,藥業只是健康產業的一部分。”
“我認為大家現在對健康的理解范圍還是過小,健康管理不僅是醫院的事,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日常調理也很重要。比如,你們記者都有頸椎病,如果你平時經常做頸椎操,愛護頸椎,就不會得頸椎病,這就是一個自我健康管理的過程。用醫療產品促進和保持人體內的健康循環,而不是等到生病才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徐浩宇說道。

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浩宇在現場做分享。主辦方供圖
系列重磅政策同日發布
在此次開幕儀式上,上海市政府還發布了一系列針對生物醫藥產業的重磅政策,包括《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進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加快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
據《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要求聚焦三方面的市場布局:一是加快合成生物技術創新策源。提升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能級,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基礎與應用研究,組織攻關BDA工具,建設高能級生物鑄造廠。二是推動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核兩翼”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項目差異化落地,賦能優質企業梯隊成長,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三是營造世界一流產業生態。強化多元化資金保障,探索監管政策創新,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加大多層次人才引培力度,建立專業化服務矩陣,組建產業高端智庫。
同時,《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發展基因治療科技創新產業”,旨在突破基因治療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臨床研究和轉化能力、推動生產工藝進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全面提升上海基因治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和產業發展能級。
《上海市促進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則明確指出,重點布局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服務機器人三大賽道。聚焦產業能級顯著提升,打造2個醫療機器人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10家醫療機器人細分賽道龍頭企業,涌現10款國際先進創新產品。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創新生態持續完善,推動建設5家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立3個醫療機器人應用示范平臺,形成10個可推廣可復制的應用示范場景。
除了賽道布局,上海此次還發布了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上海市加快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提出,2023年開工建設生物醫藥標準廠房180萬平方米,截至2024年,計劃建設生物醫藥標準廠房總規模500萬 /平方米。
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性生物醫藥產業活動品牌,此前,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產業周正值上海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30周年。在本次開幕活動的多個環節中,都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不平凡的三十年致敬。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