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中國“創新的復利”第1期「科技專場」精彩回顧
近期,首期紅杉中國「創新的復利」Sequoia Talk系列論壇科技專場成功舉辦,4位紅杉中國資深投資人、8位創新創業者分享了工業軟件、機器人、云計算等領域的創新進程。
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富欣、張涵,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翟佳帶來了精彩對話;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屈凱峰,思靈機器人創始人陳兆芃,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邵天蘭,小冰公司CEO李笛,睿維視CEO鄧遠博,玖章算術科技有限公司CEO葉正盛,賽博昆侖CEO/昆侖實驗室創始人鄭文彬,KAWO科握CEO李靜遠進行了精彩分享。
以科技為核心主題,從技術和行業的歷史,到發展現狀,再到未來展望,投資人和創新者們通過解構發展脈絡,共同探索其背后的創新驅動力。
以下是這次專場對話摘要:
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主題:數字孿生:工業軟件需要“蘋果思維”
主持人紅杉中國合伙人周奎,嘉賓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屈凱峰
周逵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背景下,工業軟件的發展進入了新進程。工業軟件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可以是鏈接各種工具、機器、設備等工業軀體的靈魂和大腦,是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支撐。我們相信云化、平臺化、開放和生態化是工業軟件重要的演進方向。
屈凱峰博士
工業軟件是高端工業孵化而來的,在電力電子、航空航天、汽車船舶等領域,工業軟件已經成為了非?;镜脑O計研發工具。同時,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催生出大批本土化的工業軟件來滿足中小企業對低成本、高效率和靈活性的需求。
互聯網技術與工業的融合正推動工業軟件產品形態發生變化,互聯網時代的工業軟件將更加注重分布式。從CAE仿真領域來看,工業軟件一方面正從通用的軟件底層向面向垂直細分場景的工程模塊轉型,越來越多面向行業的工業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例如,CAE、CAD與芯片領域的結合產生了EDA軟件,與建筑領域的結合就產生BIM軟件。另一方面,借助工業互聯網“PaaS平臺+APP”的模式,海量面向產品的工業APP也開始涌現,逐步形成仿真生態體系。
思靈機器人
主題:機器人的智能化:機器人與人的區別
主持人紅杉中國合伙人富欣,嘉賓思靈機器人創始人陳兆芃
富欣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化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工業機器人技術綜合了計算機、控制、機械、機構學、信息和傳感技術、人工智能、仿生學等多學科的高新技術。它并非簡單意義上的代替人的工作,而是綜合了人的特長和機器的特長,既有人對環境狀態的快速反應和分析判斷能力,也有機器可以長時間持續工作、精準度高、抗惡劣環境等等的能力。
紅杉中國深耕工業科技領域投資十余年間,我們深刻了解各領域的痛點?;陂L期投資積累的洞察,雖然許多人認為機器人已經是偏紅海的一個領域,但我們認為在高端機器人尤其是解決行業痛點的高端機器人領域還是蠻藍海的。
陳兆芃博士
無論是相較于汽車行業的每年8000萬輛汽車,還是手機行業的每年14億手機的市場而言,機器人目前還是一個相對小眾、Future的市場。機器人市場容量到今天為止還不大,我們認為究其原因是在于其智能度還不夠高。
思靈機器人非常希望能夠用自己的人工智能的技術,來增強機器人的能力,讓機器人在更多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所以整個思靈機器人它更像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其實是大家看到的機器人,但是真正讓機器人變得智能能夠更加有用,更多是在于水面之下的部分,那就是我們的軟件和智能的能力。機器人是一個擁有巨大藍海未來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我們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思靈機器人希望在機器人的星辰大海之中跟同行伙伴們并肩前行。
梅卡曼德機器人
主題:跨越鴻溝:從機器人創新技術到可持續商業運營
嘉賓: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邵天蘭
邵天蘭
機器人行業近年來發展很快,形態各異的、面向各種市場的機器人都在蓬勃發展,很多巨頭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但是我們看到機器人企業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仍然是稀有的——從好的技術到好的產品,再到成功的商業運營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機器人企業經常掉進的陷阱包括:產品定義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高估當前的技術能力和進步速度、未成熟時過早的擴張、做非標準化的項目導致無法有效率增長、核心能力與商業模式不匹配等。
要解決好這些問題,不但需要企業有很強的技術攻堅能力,也需要能夠算好賬、理解整個價值鏈并找到自己的位置,更需要有很好的戰略定力。機器人行業當前供需兩側都處于機遇期,只要有更好的耐心,日拱一卒,創新的復利就能帶領機器人行業跨越鴻溝,走向美好的未來。
小冰公司
主題:虛擬人出圈,擁抱萬億級交互需求
主持人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翟佳,嘉賓小冰公司CEO李笛
翟佳
機器能思考嗎?這個我們當下在反復討論的問題,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在1950年就發表文章進行了探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綜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
到2014年小冰推出時,我們看到機器已經可以熟練通過深度學習來實現和人的互動。這中間還經過了人工設計腳本和人類互動、人工智能標記語言定制聊天內容等不同的中間形態,發展到2020年各類應用場景中都開始出現虛擬人、數字人的身影,應用的技術也更加復雜,包括5G、動作捕捉、三維建模、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谶@些技術迭代,我們看到虛擬人皮膚頭發的質感這些生物學特征已經做得越來越逼真,虛擬人的交互能力也日益增強,能夠承接的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多。
李笛
小冰公司有對機器人IQ、EQ、Personality的定義,但所謂機器人的EQ是一個浪漫的說法,如果我們用比較Technical的說法,EQ實際上是指人工智能的對話系統,它能夠從整個Session的層面去控制對話。
過去,我們常常說的聊天機器人、對話機器人等,往往是基于對話系統或任務完成系統行動,與它們的對話場景更多的是像Q&A,人類用戶向它提出一個Question,它能夠有一Answer。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發揮人類交互最大價值的不是回答問題,而是在整個的交流過程中,在工作中,在其他的日常社交過程中,我們人也能夠同時去引導這個交流的走向,能夠引導對方聊到一些新的問題。
情商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能力,它跟情緒化截然不同。那么情商能不能擬合?如果我們可以把大量的人類樣本數據進行預訓練,獲得冷啟動階段的AI being,再讓它通過跟外界不斷交互,持續迭代,最終就會形成他的情商。情商與知識的一個顯著差異是,情商的能力是永無止境的,是在一個不斷迭代優化的過程。
睿維視
主題:車載虛實融合接口:AR-HUD
嘉賓:睿維視CEO鄧遠博
鄧遠博博士
作為智能座艙的重要一環,HUD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但仍有較多的痛點沒解決。目前,為了匹配HUD的安裝,需要針對普通擋風玻璃進行定制化的改動,通過楔形膜的使用來消除重影的影響。睿維視注重原理性的技術創新,首創了平行矢量(PV)投射技術,可在不對擋風玻璃進行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實現高清無重影的投射,且已經通過量產認證。
該項創新可為OEM和行業帶來兩項價值:一是可以幫助OEM大幅降本;二是可以把HUD運用到更多的車型上,例如客車、貨車、甚至是軌道交通等。
玖章算術
主題:云計算,開啟下半場
主持人紅杉中國合伙人張涵,嘉賓玖章算術CEO葉正盛
張涵
云計算這個概念最早始于1996年,近十幾年才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經過三十年來的發展,云計算已經從一個概念,變成了一個有活力的產業。
隨著數字行業的快速發展,云計算的市場也迎來了爆發期,成為許多的創業公司、大公司非常重要的業務增量部分,這其中既有大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深耕,同時也有大量創業公司在引領相關領域的前沿性技術。
葉正盛
云計算發展進入了多云時代,跨云數據處理是新的挑戰,云原生技術會給數據庫等基礎軟件的技術架構和商業模式帶來根本性變化。今天,數據庫廠商都在思考基于云計算的面向存儲計算分離的架構去做云原生體系,并朝serverless方向發展,做到更好的彈性伸縮和按需付費。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多模數據管理、數據實時分析和傳輸等領域都將有技術新突破。
此外,數據安全是行業大短板,經常冒出新的idea,但是很多領域連安全檢測都還沒有解決。我相信數據安全肯定會有大的技術突破,尤其是在云計算領域。
賽博昆侖
主題:漏洞驅動云原生安全
嘉賓:賽博昆侖CEO鄭文彬
鄭文彬
云原生是一個新領域,同時它也面臨很多新的安全的風險。而賽博昆侖是從漏洞切入,幫助客戶解決整體的云原生安全問題。漏洞是一個持續性對抗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幾個漏洞的問題。因此,賽博昆侖希望變成像發電站一樣持續把我們關于漏洞的知識和能力提供給客戶,或者通過我們的產品展現出來。
在云原生云安全的解決方案方面,我們有三大理念,為客戶從評估、對抗和防御這三個方向提供應急解決方案。這其中最核心的點就是能夠實現看見威脅的分級和可見;第二步就是做漏洞的對抗;第三方面是對攻擊的實時響應和自動防御。
KAWO科握
主題:現狀洞察,需求出發,痛點觸達,如何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
嘉賓:KWAO科握CEO李靜遠
李靜遠
在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使用SaaS工具輔助市場人開展工作已成為行業趨勢。那如何打造一款真正能幫助到用戶,并深受使用者喜愛的產品?KAWO科握的答案是:從底層的使用場景出發,向上構建產品矩陣。
KAWO科握調研了市面上四十多家企業,發現CMO與執行團隊之間往往存在溝通過的壁壘,兩方對“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不盡相同,只有了解了一線用戶真正的痛點,無論是多么微小的需求,才是更有目標地開發與優化產品的基本依據。聚沙成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功與否,也是內部從下至上推進與從上至下促進雙向過程的結果。這也是我們打造產品與提供服務的機會與方向。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