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新火種    2023-10-31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男人的「變形金剛」夢想,地平線幫忙實現了。

作者 | 郭思

編輯 | 陳彩嫻

「如果回到2015年,我們很難講那會兒是機器人的爆發點。堅持做機器人更多是出于信仰,單純覺得機器人有意思,很多男人的夢想是能做出來一個變形金剛式的東西。在那會兒我們其實很難判斷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是10年還是20年后。」

「但就是想做。」

「對。」

2023 年 7 月,深圳,地平線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王叢告訴 AI 科技評論。

坐在筆者前的王叢,比網上流傳的那些照片要顯得更加高大,穿著舒適而休閑。他不回避任何問題,眼神真誠而堅定。大多數時候他都在思考,先思考后回答。

這與地平線的風格一脈相承,作為一家以自動駕駛芯片聞名的公司,在數年的技術迭代過程中,地平線相當冷靜且務實。

八年前,大家都在人工智能算法賽道創業,地平線跑去做芯片;五年前大家都在做無人駕駛,地平線反而相當冷靜地說要做輔助駕駛。

如今面對 ChatGPT 掀起的生成式 AI 熱潮,地平線也依舊謀而后定。

大模型讓人們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希望,這也讓機器人產業成為了新的關注點。

2023 年 5 月,特斯拉發布人形機器人 Optimus,引發行業熱議;此外,波士頓動力 Atlas、國內的小米 CyberOne、優必選 WalkerX 等等,皆顯示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工信部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到,預計2022~2025 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長率為14%。

而地平線,在這場競爭中,似乎氣定神閑。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王叢

直到 7 月 25 日,地平線機器人開發者創享日上,我們才看到地平線全新的 RDK 系列機器人開發者套件、首發亮相的應用中心NodeHub,機器人操作系統TogetheROS.Bot2.0 版,改版上線的開發者社區以及地平線機器人開發平臺星推官計劃。這一次,地平線仍舊沒有向大眾展示實體的地平線機器人。

實際上,了解地平線的人會知道,早在2015 年成立之際,公司命名為 Horizon Robotics,意思是打造底層計算平臺,最終希望賦能機器,讓人類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有著這樣的愿景,地平線這些年選取的賽道卻一直是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在機器人領域的投入似乎也一直十分低調,所以我們不禁會發問,地平線究竟想構建一個怎樣的機器人王國?

1、15 分鐘讓 1825 個日夜的夢想成真

在地平線機器人開發者創享日的活動現場,觀眾幾乎是實時被笑聲「包圍」。

活動現場,有近 300 名各類開發者,其中 25 家合作伙伴帶來了各式基于地平線生態的機器人產品。如果你逐一去問每一個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這些開發者都能答得頭頭是道,給觀眾演示機器人的效果時,開發者的欣喜溢于言表。

「李敏睿」是活動日的一個機器人演示者,他對于機器人的研究純屬愛好,從大學開始就在自己搗騰機器人,現場展示的機器人花了他三年,也就是 1825 天的業余時間,從算法到每一個硬件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的,而當被問及研究機器人難不難時。

他的答案和王叢在采訪中回答的一樣:

「難。」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搭一個機器人的原型可能只需要兩三個月,但是最后產品化落地時長就變成了 2 年。這幾年的難度在什么地方?從本質上來講,機器人不是一個在數字世界下運行的事情。」王叢表示。

大模型引發的 AI 浪潮帶來技術的熱烈討論,算法上的突破是難題,但這個難與機器人的難不是一個維度。

算法層面的突破,整個數據和閉環全都是在數字世界下。但機器人是智能算法與物理世界產生交集的終極形態之一。機器人產業的每一塊數據都是從真實世界或者仿真環境得到的,無論多高大上的算法,多復雜的任務程序,最后都得落地于真實世界,落地永遠是機器人產業最直觀也是最核心的問題。

拿最簡單的移動底盤的小車來舉例,開發者可能一開始選了一個技術方案,由多個傳感器組成,一個特定算法,將其弄成可執行、可跑通的代碼,這個過程很簡單。

可一旦機器人回到物理世界去工作就會出現很多種突發情況,一個是傳感器會出現噪聲,這個噪聲完全是隨機事件,沒辦法仿真出來。還有可能里面的 IMU (慣性測量單元)突然失真了,也有可能機器人在平整路面運行 OK,但是道路變成了沙灘,整個算法就又不行了......

還有一個問題,短時間內機器運轉沒問題,時間越久累積誤差就開始增大了。

而這些實際運行中會遇到的問題一開始都沒辦法被仿真模擬。

「我覺得機器人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實際落地。」王叢坦言。

產品形態落地是一方面,機器人產業作為軟硬結合的產物,軟硬兩個行業的壁壘問題也深深影響了其發展。

對于軟件公司而言,核心的訴求是賣好軟件產品,賣的越多,營收越高,沒有必要把它的底層算法都分享給大家。

而另一方面,對于很多做硬件如芯片、傳感器公司,他們目的是為了賣好當下的芯片或傳感器。沒有必要往上去做很多的軟件,因為這并不會對它帶來特別大的幫助。

這就導致做算法或軟件的公司并不知道下游硬件公司在干什么,硬件也不知道軟件公司的發展動向,這兩者之間的溝通以及協同壁壘導致了行業重復造車輪的現象時有發生。

從這個層面而言,作為個體開發者,李敏睿的1825 個日夜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縮影。

但神奇的是,在地平線機器人開發者創享日的現場,地平線機器人事業部生態負責人胡春旭則僅僅花了 15 分鐘,便從零搭建了一個室內機器人,在現場進行了直播演示。

從 1825 天到 15 分鐘,如此巨大的差異令人差異,其實這背后離不開地平線在機器人產業的長久布局——面向機器人開發者,構建起從機器人開發套件(RDK系列)到機器人操作系統(TogetheROS.Bot)的機器人開發平臺,涵蓋開發全生命周期。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胡春旭

一個開發者要想做一個機器人,硬件至關重要。開發者最先能找到的都是一些嵌入式的開發板。而這些硬件,幾乎沒有任何一款是專門針對機器人定制的。正是敏銳地感知到這一問題,地平線推出 RDK 產品路標(Horizon Robotics Developer Kits)。

這是基于地平線智能芯片打造的機器人開發者套件,包括RDK X3、RDK X3 Module、RDK Ultra 等,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搭建機器人原型、開發機器人產品、開展評測和驗證工作。

其中 RDK Ultra,是一款高性能大算力的機器人開發者套件,有八核的CPU 以及 96T 的算力,兼容 Jetson 的接口以及外圍配件。同時專門定制了非常多大算力的算法,比如說 BEV、雙目深度檢測、三維目標檢測等,這些算法都可以下載,而且全部開源,可以進行二次開發,開箱即用。

硬件齊全后,開發者就需要去寫代碼,要去開發軟件。軟件方面,地平線面向機器人廠商和生態開發者推出了機器人操作系統 TogetheROS.Bot,基于這套系統,生態開發者和商業客戶能夠高效、便捷地進行機器人開發,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智能機器人產品。此次該系統更新至 2.0 版本。

有了軟硬件之后,一個 NodeHub 為地平線機器人開發平臺應用中心,集成大量智能機器人的相關應用節點,可實現快速安裝與部署,開發者能基于一站式解決應用開發需求,顯著提高開發效率。

地平線的機器人野心,藏在15分鐘里

有了這樣一個開發者平臺,如果再次去問「李敏睿們」,機器人開發難不難,他們的答案可能還是會說難。

但是「李敏睿們」所經歷的1825個日夜里的時間不會浪費在重復性的底層的流程上,而是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做各種差異化、有意思的東西。

而這正是地平線所希望看到的,做機器人時代的底層賦能者,讓開發者的創造力最大程度的得以發揮。

2、熱潮之下的冷堅持

華強北,坐落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區,位于最美主干道深南大道旁。

這里是亞洲規模較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外界曾經流傳,在硅谷需要兩個月才能找齊的電子元器件,來到華強北,一天就能全部找到,這也是華強北電子產業繁榮的微觀縮影。

華強北匯聚著眾多檔口,一部分是做手機貼膜、倒買倒賣的商戶,而另一部分則匯聚了眾多國產自研元器件。

檔口定位的選擇其實是中國眾多芯片公司發展必經的分叉口。

是做簡單容易復制的低端產品,還是選擇做出自己的東西,走一條難卻正確的道路?

在芯片領域,地平線做出的選擇是自研。而對于機器人產業的布局,地平線做出的選擇也同樣難而正確。

以利他之心構建機器人開發平臺,共享繁榮的機器人開發生態,這是在開發者創想日上我們能反復聽到的一句話。

生態是地平線機器人事業的重要關鍵詞。

作為一個年輕的獨角獸公司,地平線的創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就機器人事業部而言,有過很多細節的業務調整。

就連做生態這件事情,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其實我們都能理解,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生態這件事情短期沒有收益,不創收,自然有很多人反對。但地平線所看到的其實是更遠的未來。」

「我們相信機器人總會有一個爆發點。」

對生態的認定,是藏在地平線骨子里的基因。

這一切要從地平線選擇的芯片賽道說起,芯片可以分為功能型和基本型芯片。

消費者最常見的內存便屬于功能型芯片,對消費者而言,這類芯片無論是使用三星還是美光的芯片都大同小異。

但是基礎型芯片如計算芯片則需要有廣泛的開發者在芯片上去寫代碼、軟件等。做計算芯片,本質就離不開生態,需要有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人在里面去共同完成。這是地平線的專攻領域,屬于計算密集型事情。

所以說生態,并不是一個地平線獨創的概念,但地平線的長處在于,能夠較其他公司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我們是芯片公司最懂算法的公司,也是算法領域最懂芯片的公司」,王叢笑了笑說道。

所以無論是算法創業、自動駕駛還是如今的生成式 AI,熱潮之下,地平線一直在做的就是選擇,然后聚焦,打穿,反反復復。

選擇好具體方向,持續聚焦,打穿的動作則落于構建生態之上。

在機器人產業,時至今日,地平線已經成為了商業機器人開發的“最佳拍檔”,與諸多頭部品牌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例如,國內最大的服務機器人研發制造商科沃斯,基于地平線旭日(?)3芯片推出業內首款搭載智能專用處理器的掃地機器人;機器人關節領域領軍者本末科技,基于地平線旭日(?)X3派為基礎打造出國內首個智能輪足機器人開發平臺。

依托地平線機器人平臺,地平線還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包括智能車、四足狗、機械臂,甚至人形機器人等豐富多彩的開發者產品。

而若問為什么選擇地平線,自動駕駛領域的客戶和機器人領域的客戶給出的原因或許會同出一脈:

無論怎樣的熱浪來襲,他始終是那個耐得住寂寞,專注于產品,成就客戶的地平線。3

3、以開發者為本的智能未來

RDK 全新機器人開發者套件、 TogetheROS.bot2.0、NodeHub,這是胡春旭口中用來打造機器人的開發的全新范式的三板斧。

一個好的硬件平臺、一個好的開發平臺,一群熱衷于機器人的開發者,則是王叢口中邁向機器人時代的三要素。

而在開發者暢想日,觀眾眼中的地平線,則不僅僅是軟硬結合的一流科技企業,也是一家無比關注「人」這個獨特要素的公司。

參會的人群十分年輕化,大學生甚至高中生絡繹不絕。發布會現場,地平線甚至考慮到大多數開發者的業余愛好,還貼心的設置了一個開發者投籃區。

在王叢看來,做機器人開發平臺本身的難度很大,挑戰非常難。

「一方面,機器人產業鏈十分負責,上游涉及芯片、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中游涵蓋機器人本體制造商以及面向應用部署服務的系統集成商,下游則是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組成,鏈條非常長。無論從傳感器的選型,到算法的選型,到任務場景數據都必須精細且能匹配實際需求。而從人才的角度上,一個公司必須具備硬件和軟件的人才都得有,才能去更好的理解機器人的全流程。」

對于人才的孵化,是地平線與其他公司的差異之處。

面向全國高校,地平線推出 Horizon DUP 高校開發者計劃(Horizon Developer University Program)計劃,旨在通過校企課程、科研賽事等方式及地平線所提供的機器人開發套件,推動高校機器人通識教育,培養高校開發者創新實踐,賦能智能機器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DUP 目標在 5 年內覆蓋全國千所院校,通過專業建設、課程共創、科研合作、教材編寫、校企講座、校內社團、競賽活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形式,惠及百萬高校開發者人才。

目前,地平線已與南京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深圳大學等十余所高校達成合作。

「下一個智能時代一定會跟物理世界會發生更多的接觸,這需要兼備軟硬能力,而未來這些機器人需要這么多的開發者,一定是從很多的高校當中產生。」

馬斯克曾放言,未來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將會超過1:1,機器人時代是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在通往機器人時代的羅馬大道上,充斥著眾多的背包客。

而地平線正如一個埋頭干事的理工男,心里懷揣著對機器人的熱愛,去羅馬,他背著包,帶著 RDK 全新機器人開發者套件、 TogetheROS.bot2.0、NodeHub 三板斧。

他規劃了大概路線,沒有規劃到每一個細節,正是這樣的心態,他享受更多,不拘泥于眼前的一城一池,沒有心理負擔,沒有包袱,反脆弱。

在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和他一樣的機器人愛好者,他們懷揣著的是和地平線一樣的初心,用的是地平線提供的平臺,那時人們才驚奇的發現:

原來那條路,才是地平線構建的機器人王國。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