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市場、建生態、謀海外,礦山無人駕駛爆發臨界點已至
礦山,被行業認為是無人駕駛技術最容易落地的場景。它足夠封閉,車輛不受交通規則的約束,極少受到外部因素干擾;市場需求旺盛,無人駕駛在此能大展拳腳。
初次接觸礦山無人駕駛時,黃銘聽過如此評價,那時他沒有想到,當他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名市場負責人后,忙碌將是每天工作的常態。
整個2022年,他在公司加班一百余天,其余日子幾乎都在全國各地出差。隨著公司接到的項目訂單增多,今年他的出差次數相應增加,短短7個月,他的飛行總里程突破了4萬公里。
訂單量明顯增加不僅僅發生在黃銘所在的公司,而是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的普遍現象。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司長孫慶國曾公開表示,2020年至2023年1月,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494個增加到1019個,智能化煤礦由242處增加到572處。而智能礦山的建設,正需要應用無人駕駛技術。
為了保證項目交付,今年上半年多家礦山無人駕駛公司開放大量研發、項目相關崗位,從自動駕駛公司、主機廠挖主管。
投資人也對礦山無人駕駛公司保持高期待值。據新智駕了解,今年礦山無人駕駛公開及未公開融資事件至少6起,融資總額近十億元。
礦山無人駕駛,來到了規模量產的前夜嗎?
礦山無人駕駛,為何市場遲遲未爆發?
“今年礦山無人駕駛市場,類似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易控智駕戰略生態副總裁林巧說。
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大約4%,短短兩年后,這個數字增至13.4%。在林巧看來,礦山無人駕駛未來幾年將和新能源市場一般,即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這個判斷基于兩種產品市場的相似狀態:市場初期,兩款產品都有一定的市場滲透率,但都稱不上完美。比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站數量不多,充電速度慢,而無人駕駛車的作業效率難以超越人類。
多位礦山無人駕駛從業者表示,市場火熱的原因離不開市場需求,以及政策推動。
近幾年,隨著司機成本逐年遞增,礦區招工難的問題越發凸顯。不同于其它行業,礦區作為產業鏈的源頭,難以通過大幅度提高工資的方式招聘,否則用人成本提高將轉嫁給原材料價格,經過層層傳遞,對整條產業鏈將造成一定沖擊。
即便年輕血液注入,不少人也因礦山地處偏遠,工作環境惡劣而離開。林巧介紹,礦區司機基本以兩班倒作業為主,即使有三班倒的情況,司機也常常連續上15天的晚班,才能休息一天。
市場需求之外,政策也在推動著礦山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從2016年至今,我國已出臺至少7條關于智能礦山建設的政策和意見,而近日由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發布的《礦山智能化標準體系框架》,則明確了煤礦和非煤礦山的智能化標準。
多個省份將礦山智能化建設提速。譬如內蒙古計劃2023年大型煤礦全部實現智能化,山東計劃2025年全面完成礦山智能化改造,山西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礦、災害嚴重煤礦全部實現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
在政策的促進下,各行業礦山大型企業已經與無人駕駛公司合作,嘗試無人化生產作業。
但是,礦山無人駕駛規模商業化,為何直到現在才來?
中科慧拓市場負責人陳鐸告訴新智駕,過去幾年,無人駕駛公司忙著為礦區打造無人駕駛樣板項目,項目建設成果得到礦方認可后,才能推動規模化應用。
陳鐸解釋,在不同行業、不同環境的礦山打磨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適配性和穩定性,是無人駕駛公司過去專注的重點。按照礦種劃分,礦山分為煤炭、水泥、有色金屬、稀土、鋰礦等;按照環境劃分,高原、平原、山地、盆地的礦山分布在極寒、高溫、潮濕的不同環境。
礦區規模不同、車輛復雜程度不同,反映在無人化改造上的時間有差異。
例如一座大型露天煤礦百余臺大型礦卡,近千臺輔助作業車輛,無人化改造完成時間較長;規模較小的礦如水泥礦車輛數量小、品牌相對單一,幾個月內就實現全礦無人化落地。無人化改造又分為改造礦卡、安全員下車、編組作業,混編運行,直到逐步實現全礦無人化。無人化車隊的建立后,還需要培養運營人員,日常維護保養設備等。
復雜的礦山環境及漫長的改造周期,導致礦山的無人駕駛規模化運營直到2023年才迎來可能。
搶占國內巨頭,瞄準海外市場
與其它自動駕駛行業相似,礦山無人駕駛的運營模式總體可以劃分為四種:
第一種,無人駕駛公司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通過改裝車輛收取費用;
第二種,無人駕駛公司提供一批無人駕駛車隊,根據車隊運輸總量收費;
第三種,以上兩種模式都采用,靈活滿足礦方需求;
第四種,出售自研正向設計無人駕駛車輛,配合無人化解決方案,建立全礦智慧化運作新模式。
大多數無人駕駛公司采用第一種商業模式起家,這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資金壓力,同時承接更多項目,這類公司如中科慧拓、踏歌智行、希迪智駕等。
第二種需要無人駕駛公司自行采購或租賃一批無人駕駛車隊,派出較多團隊為礦區運輸,成本投入極大,因此較少公司采用。這類模式的公司如易控智駕。不過,林巧表示經歷五年的研發投入迭代,易控智駕無人駕駛產品已達到可以交付客戶使用標準,并同時對外提供第一、第二種類型服務。
而第四種模式例如中科慧拓今年推出的礦山運載機器人,目前多家公司正在研發類似產品。
中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163個礦種,煤炭是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礦種,也是無人駕駛公司們垂涎的第一個市場。如果無人駕駛公司想打入煤礦市場,最好的方法是與屈指可數的大型煤礦企業合作。
按照無人駕駛公司的預想,一旦與盡可能多的龍頭企業合作完成樣板項目,彼此經過長期磨合,建立信任,更容易爭取與龍頭企業旗下十幾個礦區合作的機會。而一個效果不錯的樣板項目經各個礦區口耳相傳,將為無人駕駛公司帶來更多項目訂單。
前期,為了提高礦方落地無人駕駛的信心,部分公司會以試用的方式為礦區改裝車輛、運輸礦石“看看效果”。相較于傳統調度系統,無人駕駛系統提供的厘米級定位精度提升,同時基于大模型算法效率會有明顯提高。
不過,無人駕駛系統接入礦車,可能意味著礦區將是無人駕駛公司的準客戶。
“不排除系統接口會鎖定車輛,其它公司修改不了系統,如果礦區找其它無人駕駛公司合作,車就不能無人化運營。而一輛車的成本就是幾十萬元,大多數礦區不舍得成本。”黃銘表示。
無人駕駛公司各占山頭,吞下了大部分市場蛋糕,仍然有一些機會留給后來者。
陳鐸表示,中國有三萬多座礦山,市場規模大,采礦作業流程長,無人駕駛公司專注于運輸環節。而采集、排放等作業環節,無人駕駛公司將配合其它參與者聯合攻堅智慧礦山無人化。
2023年起,生態建設是礦山無人駕駛行業更重視的任務。據悉,多家公司已從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高薪挖來生態負責人,重新調整組織架構。
生態鏈的參與者,來自礦方、主機廠、供應鏈、高校、協會等。林巧表示,易控智駕一直在努力組建礦山無人駕駛生態,不是以排外為目的,而是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達成共識,提高礦山參與無人化改造的主動性。
就礦山來說,在無人化改造之前如果能提前規劃鏟位布排,以降低場地內的隨機性,或者在調動挖機之前完成高精地圖采集,那么無人化改造的效率將大幅度提升。
主機廠和供應鏈的加入,有助于降低零部件成本,促進無人駕駛車輛的前裝量產;高校、協會則能制定更具可落地性的標準,讓礦山無人駕駛生態的絕大部分參與者都能接受成本與風險,而不是由某一方兜底。
隨著國內礦山無人化解決方案逐漸標準化,一部分無人駕駛公司近期已在開拓海外市場。林巧介紹,易控智駕組建的海外無人駕駛團隊正在與澳洲項目對接,制定海外落地戰略以及與核心客戶對接,是易控智駕今年最重要的任務。他預計,易控智駕明年將在海外入場項目試點。
除了易控智駕之外,中科慧拓已經與泰國SCG水泥項目、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俄羅斯等國項目簽約;踏歌智行則在澳洲、非洲、南美洲有所布局。
改造困難重重,技術有待提升
新技術大規模推廣的過程中,困難不可避免,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應用也是如此。
負責市場的黃銘,曾去過多個與公司合作的露天礦區,不完善的基礎設施讓他直言改造難度巨大。“許多礦山剛開始機械化改造,更別提智能化、信息化。他們的工作溝通只靠對講機,作業連塔吊系統都沒有。”
即使在基礎設施完善的礦區,也不意味著能夠較快完成無人化改造。
完成生產任務是礦區的主要目標,任何可能干擾生產作業的因素都將盡可能排除。因此,無人駕駛團隊大多數只能在深夜等運輸量較少的時間,進行無人駕駛車輛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改造進度。
更難的是人才的培養。無人駕駛車輛若長期在礦山運營,只能由無人駕駛公司根據生產作業、管理模式為礦區培養車輛的運營、維護團隊。每一個礦區,無人駕駛公司都將派出團隊長期駐扎。礦區多,但無人駕駛公司的團隊有限,黃銘預計將花費不少的時間,才能讓礦區能夠自主進行無人化作業。
礦區領導的意識,則影響著無人化改造能否持續進行。在政策的巨大壓力下,雖然很多礦區積極進行無人化改造,但并不代表執行者能感到同樣的壓力。
礦區的一部分領導曾是一線工作人員,他們習慣了粗放式的作業方式,對引入新技術的積極性并不高。即便有很強的意愿做出改變,他們往往兩、三年后就被調到其它礦區,導致項目不能連貫進行,并且相對開明的領導不多。
但黃銘依然保持樂觀,他注意到隨著智能礦山建設加速,一批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年輕人成為礦區中層領導。他相信,隨著高知分子的引入,礦山無人化改造將更加順利。
除了外部原因,無人駕駛公司的技術成熟度、標準化程度也是影響礦區無人化改造的因素。
多個業內人士告訴新智駕,目前礦區無人駕駛車輛作業效率,最多相當于人類駕駛的90%。
一位遠程駕駛從業者向新智駕展示了項目驗收評分指標,指標包括是否支持無人和有人駕駛自主切換、車路控制中心是否具備實時數據傳輸功能、是否兼有模擬仿真系統、自動采集無人駕駛行駛區域數據、卡車智能調度管理系統,以及應急遠程接管功能等。總分50分的無人駕駛考核中,無人駕駛車輛能否支持無人和有人駕駛自主切換的分值為20分,遠程駕駛分值5分。
“礦車必須具備遠程駕駛能力,能理解為是出于安全冗余考慮,及時接管車輛處理突發狀況,也能理解為無人駕駛技術還不成熟。”該人士表示。
目前,由于礦山無人駕駛整體的產品成熟度不高,項目模式存在項目周期長、回款時間慢等問題,多數企業仍在虧損中。因此,部分公司寄希望于首先實現單項目盈利。
林巧預計,易控智駕今年完成的一個批量化投放大型化礦卡運營項目,即將實現盈利。這是因為運營項目每月結款一次,回款時間較快。
總結
近幾年,礦山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2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10年間,中國煤礦數量由1.3萬處減少到4400處以內;年產千萬噸級的生產煤礦由33處發展到79處,產能由4.5億噸/年提高到12.8億噸/年。
小型煤礦被強制淘汰,礦山集約化運營是大勢所趨,這為無人駕駛公司提供了大量發展機會。如何真正能讓無人駕駛礦車的作業效率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是礦山無人駕駛大規模鋪開的重要因素。
據新智駕了解,在個別改造程度較高的煤礦上,無人駕駛車輛已經超越了人類作業效率。
不過這僅僅是一個特殊案例,正如無人駕駛公司忙于生態建設,礦山大規模無人化運營需要多方共同推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至少,留給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的時間還很長。
注:文中黃銘為化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