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寒冬”還是“拂曉”?第四范式成功上市率先交卷

“寒冬”還是“拂曉”?第四范式成功上市率先交卷

新火種    2023-10-28

作者丨孫溥茜

編輯丨陳彩嫻

AI科技評論消息,今天,第四范式以“6682”為股票代碼,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第四范式是從去年年底大模型浪潮興起以來首家成功上市的國內AI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范式的發行價格定為55.6港幣,按該價格計算的股票市值約為258億港幣(約合33億美元),而第四范式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2021年)估值為30億美元,打破了上一波AI公司“流血上市”的困局。

今日正式交易的開盤價為63.1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3.49%,市值超過290億港元。

第四范式的成功上市給其他AI公司開了個好頭。

1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自2016年 Alphago 問世以來,人工智能公司蓬勃發展,在這一時期,中國成立大量 AI 公司,如商湯科技、小鵬汽車、涂鴉智能、云從科技...

但在一片向好的前景下市場悄悄發生了變化。根據 IT 桔子數據,截至2021年,中國有127家 AI 公司上市成功,但是也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名字被拒 IPO 門外。

度過幾年磨合期,市場開始對 AI 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疑問,撥開復雜前沿的技術,資本開始關注最樸素的 AI 技術如何落地。

AI 還是一個不成熟的產業,創業公司需要一邊尋找落地場景一邊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保證技術領先性,但是資本縮緊超過了AI 企業的成長速度,為了緩解財務壓力,不落入資金鏈斷裂的緊張,眾多 AI 企業不惜估值下調,“流血上市”。

而已上市的 AI 公司日子也不好過,市值回落,不及預期,或許也在蟄伏尋找新的機會。

今年初,大模型技術在一夜出圈。AI 2.0 的概念被提出,“所有行業都應該用AI重新做一遍”成為新的行業共識大模型和 AIGC 的爆火重新拉高了市場預期,陷入低迷時刻許久的 AI 行業迎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

擺脫上一輪“流血上市”的魔咒,第四范式的 IPO 成功被看作資本市場對于 AI 技術再度回暖的信號。總之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國 AI 公司壓力重重,想要在新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中站穩腳跟,上一代 AI 公司必須既要還要。

既要生存下去,還要趕上新一輪技術的早班車。

面臨著“內憂外患”,戴文淵成功將第四范式推上了港股,站在接下來的疾風暴雨前,戴文淵或許此刻可得一時喘歇。

2

收入翻番,敲開港股大門

第四范式是目前國內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式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龍頭企業。

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中分為以平臺為中心,以及非以平臺為中心,都是為了解決專業人員短缺、自建模型成本高、部署時間長、數據和軟件不兼容等問題。

如果客戶的需求是分析用戶喜好數據:那么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就相當于,提供一個通用的 AI 平臺,客戶可在平臺上自己制作各種應用,一臺多用,使用靈活。

而非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則是技術服務商針對分析喜好數據這一場景提供固定的應用,客戶直接購買應用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四范式正是在前者中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據公開信息,第四范式的收入自 2020 年至 2022 年,第四范式的營收分別為 9.42 億元、20.18 億元和 30.83 億元,同期毛利率在 45.6%、47.2%、48.2%。

在2020、2021和2022年中,其標桿用戶的凈收入擴張率分別為167%、140%,和126%。

第四范式在招股書中將這一增長現象歸結于具有領先的核心技術優勢、產品價值突出,以及正確的市場戰略。

在交談中有業內人士向AI科技評論猜測,能夠在過去一段時間實現收入翻番,第四范式或可能通過與代理商合作,向銀行客戶售賣一體機,實現收入的快速增長。

不過也有人認為第四范式的實際需求距離賬面數字還存在距離。

但是無論如何,能夠實現收入的巨大增幅,第四范式的產品競爭能力仍不可小覷。

第四范式的核心管理團隊是一支學術力量強大的團隊。

創始人戴文淵曾率先提出遷移學習通用框架理念以統一不同遷移學習問題,曾獲得 ACM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冠軍。

主任科學家兼副總裁涂威威是自動機器學習領域的著名學者,曾擔任多個國際自動機器學習會議及研討會的主席及顧問。

第四范式于2014年左右開始 AutoML 的研究,當年 12 月發布了搭載 AutoML 框架的先知平臺 1.0。

在 2019 年的 Kaggle 架構數據和圖像分類競賽中,第四范式的 AutoML 算法名列 1%,隨后入選 Gartner 2020十大戰略技術趨勢自動機器學習的全球代表廠商之一。

今年三月,第四范式推出企業級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 SageGPT,具有多模態互動能力及企業級人工智能工具特性。

聯合創始人胡明偉在接受AI科技評論采訪時表示,第四范式在2018年 Google 推出 Bert 時便開始同步開始相應研究。第四范式表示,SageGPT 將重新定義使用者與業務系統的互動方式。

意味著在其核心產品之外,第四范式將使用大模型技術將其應用重新敘寫。

至于第四范式將如何兌現大模型的想象空間,也是他們在新一階段的挑戰,AI科技評論將持續關注第四范式在大模型時代的商業模式進展。(歡迎添加作者微信sunpx33,快來和我聊聊吧~)

3研發支出走高,收入構成單一,風險依存

第四范式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中提到,開源軟件使第四范式面臨若干風險,其中競爭對手可能通過開源軟件開發自己的解決方案及服務,從而減少對第四范式的需求,而第四范式將通過專注核心技術研發管理此類風險。

于2020年、2021年、2022年,第四范式產生的研發開支分別在5.657億元、12.495億元、16.5億元。

第四范式在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投入的同時,公司的財務壓力也在神經緊繃。

2020至2022年間,第四范式分別虧損7.50 億元、18.02 億元、16.53 億元,三年累計虧損在 42.05 億元。

第四范式表示,虧損凈額的增加主要來自研發投入與營銷開支。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范式的財務營收中,來自大客戶的收入占比過半。

自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截至2022年及 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間,第四范式分別服務了47名、75名、104名、49名及62名標桿用戶。

標桿用戶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 61%、51%、60%、55% 及 52%。大客戶占比高,收入來源對大客戶依賴重,會成為一個潛在不利因素。

有傳言第四范式自2018年后重點轉向項目制,一位業內人士對AI科技評論推測,第四范式的 AutoML 交貨量太重,毛利也會受到這種模式的影響。

未來如何鞏固自己的核心技術壁壘,同時快速依照標桿客戶推廣產品,豐富營收結構,不僅是第四范式面臨的問題,也是當前所有 AI 公司面臨的問題。

AI 產業仍是一個不夠成型的生態,技術在高速發展,但需求落地場景仍在不斷探索。

商湯、云從分別在2021年登陸港股和科創板,彼時商湯是全球 AI 領域里最大規模 IPO,市值超過 120 億美元。

可是如今股價從當初的9.7港元高點下降到1.34港元,今年五月阿里徹底清倉退出,軟銀也多次減持套現。市場對于 AI公司態度保守謹慎,但第四范式的 IPO 成功或許為更多投資者傳遞更多信心。

這種好的勢頭是否能夠延續,未來發展如何,仍需進一步觀察。

第四范式作為資本遇冷后的上市破冰者,為眾多 AI 企業打開良好局面,正在趕來 IPO 道路上的創業者,他們的故事將如何續寫,IPO 勝算將有幾何,歡迎添加作者微信sunpx33,和我分享你的看法~

“寒冬”還是“拂曉”?第四范式成功上市率先交卷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