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浮費基金開始發行了,券商的動作也飛快,多家透露備戰細節
5月27日訊(記者 王晨)作為公募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為了更好實現基金管理人與持人有的利益綁定,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就在5月27日,首批26只中已有16只今日開啟發行。
作為基金代銷的核心渠道之一,券商正緊鑼密鼓地參與到由“費率變革”帶來的銷售與服務升級戰。
浮動費率基金的核心在于管理費與基金業績掛鉤,打破了傳統固定費率模式下,基金管理人“旱澇保收”的行業慣例。這一改革被視作推動公募基金從“規模驅動”轉向“價值創造”的關鍵舉措,旨在破解長期存在的“基民不賺錢,基金公司賺錢”的行業痛點。
對券商而言,代銷浮動費率產品不僅需要應對復雜的費率計算和系統改造,還需在投資者教育、產品篩選、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尤其是部分管理人選擇券結模式,則需要完成系統升級以及合規把控,落實券結準備工作。
部分券商已提前布局。國泰海通、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國元證券等券商在接受采訪時披露了其策略,涵蓋產品研究、系統升級、投資者教育等多個維度,展現出行業對費率改革的深度響應。
動作一:深度研究+戰略合作,構建產品篩選護城河
產品篩選能力是券商代銷競爭力的核心。
國泰海通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聯合基金公司開展多輪調研,與基金公司開展多輪調研溝通,多方面了解基金公司首批浮動費率產品發行計劃與布局方案,提前做好準備。同時,以客戶為中心,加強產品研究和評價分析,和重點合作公募基金管理人共同探索費率改革新路徑。
國泰海通還將“售后服務”納入戰略布局,計劃通過跟蹤產品中長期業績,動態優化研究體系,形成“產品創設-銷售-持續服務”的生態閉環,展現出從短期銷售向長期客戶經營的轉型思路。
國信證券針對首批上報的浮動費率基金,已建立內部評估模型,梳理比較各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設定、費率結構合理性、基金經理歷史超額收益能力、風格穩定性等要點,并將重點考察投研團隊穩定性及合規管理情況。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其“事后跟蹤機制”,國信證券投研團隊將建立產品跟蹤機制,對連續跑輸基準的產品將啟動預警機制。
國元證券從政策背景、產品歷史及內在機制出發,組織多部門進行深度學習和研討,明確此類產品在打破行業舊有矛盾中的創新價值。在首批產品面世后,公司投研團隊迅速展開選品工作,結合基金經理能力、產品費率設計及長期業績潛力,確定重點銷售清單,為投資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配置選擇。
廣發證券則從產品發行源頭切入,提前與多家基金公司溝通發行安排,并對部分基金經理進行調研,以預判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管理能力。
動作二:系統改造+流程優化,確保運營無縫銜接
浮動費率產品的動態管理費計算機制,對券商的代銷系統提出了新挑戰。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已協調多部門升級代銷管理系統,以支持浮動管理費的動態計算,確保投資者賬戶中費率變動展示清晰透明,避免因技術問題引發客戶誤解。
廣發證券也表示,正在了解浮動管理費計算機制,討論是否涉及代銷端改造。
動作三:培訓+投教,保證專業服務
浮動費率產品的復雜性要求一線業務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
國泰海通聯合基金公司擬開展一系列針對內部員工的浮動費率重點產品的賦能培訓,加深投資顧問對浮動費率產品的理解。
國元證券針對浮動費率產品進行內部培訓,幫助分支機構人員更好的理解產品。
投資者教育是另一大備戰重點。國信證券表示,正計劃計劃針對浮動費率產品的費率結構、與傳統固定費率基金的差異等制作投教材料,提升投資者對于此類產品的認知。
國泰海通則聯合基金公司擬通過線上投教、定期報告等方式,幫助投資者理性認識浮動費率產品特點,打造從產品創設到售后服務的全鏈條生態。
動作四:券結券商動力更強,系統升級、合規把控
據記者了解,部分管理人對旗下浮動費率基金選擇券結模式,銀河證券是易方達的券結券商;國泰海通證券則作為富國基金、中歐基金、嘉實基金的券結券商;中信建投與中歐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合作;中信證券與華夏基金與南方基金合作;興業證券作為興證全球基金的券結券商;東方紅資管則選擇東方證券;華西證券、中金公司、國投證券、中金財富分別對接大成基金、萬家基金及安信基金(雙渠道)。
記者多方了解到,參與券結的上述券商均需要升級交易與清算系統,確保與基金公司、托管行的數據實時同步,滿足“單客戶、單份額”差異化費率計算(如按持有時間、年化收益分檔),實現計費精準性。同時需要優化系統邏輯,應對管理費隨業績波動(升檔/降檔)的清算需求,確保資金劃轉與費率調整實時匹配,避免結算差錯,如業績跑贏基準時費率調增,跑輸時調降的自動化處理。
同時,還需要對浮動費率基金的業績基準、費率規則進行合規核驗,確保宣傳與產品條款一致,防范誤導投資者。
浮動費率基金代銷帶來的共性課題
盡管券商策略各異,但從目前券商的反饋來看,還面臨三大共性課題:
一是浮動費率下的利益分配難題:傳統固定費率基金的尾隨傭金通常按規模比例計提,而浮動費率模式下,傭金也隨業績波動。記者了解到,已有券商著手探索動態傭金處理方案,需在基金公司、券商、投資者之間尋找利益平衡點,這或將引發代銷渠道收入結構的系統性變革。
二是考核體系迭代:浮動費率產品的長期持有屬性,要求券商摒棄"短平快"的銷售考核,轉向客戶資產保值增值能力的評價。如何設計包含客戶持有時長、組合收益等指標的考核體系,成為留住專業人才的關鍵。
三是投資者教育如何打破認知慣性:投資者對浮動費率機制可能存在理解不足,代銷機構需通過場景化投教(如對比固定/浮動費率收益曲線)、案例化解讀(如歷史業績模擬測算)等方式,降低理解門檻。這不僅是銷售前的準備,更需融入日常服務,形成持續影響。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