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款采茶機器人上崗,能連續工作24小時“老茶工”連連稱贊
3月31日,在永川茶山,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朱浩教授團隊與重慶市農科院茶葉所共同研發的“山地名優茶智能采摘機器人”正式開始上班。每2秒就可完成一片葉子的采摘,充電一次能工作24小時。
專業機器人堪比熟練采茶工
在青翠的茶山之間,一臺綠色的機器穩穩地在茶樹中穿梭,駐足在一片尚未采摘的區域開始工作。機械手靈活地在樹枝上移動,精準地抓取嫩葉,再利用風力吸取回收、集中。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每2秒就完成了一片葉子的采摘。
據重慶郵電大學教授朱浩介紹,這款重慶首個“采茶機器人”實現了檢測、識別、定位、采摘和回收一體化。主要針對現有采茶工短缺的行業痛點問題,攻克了“看得清、定得準、采得好、能回收”四大難題,即讓機器人能檢測識別哪些茶葉符合名優茶的采摘標準;攻克了茶葉采摘點精準的三維坐標;讓機器人像專業采茶工一樣達到無損采摘,采得好;采了茶葉后還能自動回收。
朱浩教授笑言,之前有采茶工深感懷疑,歪著頭在邊上聚精會神看了大半天,直到看到機器人采摘下來的一大捧“一芽一葉”才心服口服,連連稱贊“厲害”!
攻克行業難題 AI訓練出采茶能手
據了解,春茶采茶季短,在每年春茶采摘高峰期,采茶工非常緊俏,一些茶園經常找不到足夠多的合格人手,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有時還會耽誤采摘。
2023年,重慶郵電大學與重慶市農科院茶研所聯合,結合重慶山地茶園特征及名優綠茶永川秀芽的采摘要求,開始自主研發適合重慶的山地采茶機器人。
在農業采摘機器人研發領域,公認茶葉采摘機器人的研發難度最大。“茶葉葉片小,又很嬌嫩,且有樹葉遮擋,再加上風一吹它還會擺動,要實現精準定位、采摘,非常困難。”朱浩表示,據公開信息,國內此前僅有浙江依托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的力量在研發采茶機器人。
在此期間,團隊根據茶研所提出的采摘工藝要求,在人工智能訓練、采茶部件材質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反復嘗試,利用兩個采茶季,成功研制出采茶機器人。機器人不僅能夠精準識別哪些茶葉符合采摘標準,同時還能給出相應的采摘坐標,指揮機械臂進行無損采摘,并同步將茶葉回收,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而且充電一次可以一連工作20小時,風雨無阻,實現了智能化與茶葉采摘技術的融合。
“滿足了標準的一芽一葉要求,這些茶葉下一步就可以送去制作了!”拿著機器人采摘的茶葉一片片端詳,重慶市農科院茶研所研究員徐澤表示很滿意,她說,現在機器人基本做到了對名優綠茶的精準識別,選葉標準已經跟熟手差不多。據了解,在重慶,茶葉是著力打造的“3+6+X”農業產業集群之一,首款采茶機器人的上崗,可緩解采茶工短缺這一產業發展主要難題,并大大提升農業產能。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宋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